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隐伏矿地球化学勘查方法试验
时间:2025-05-15
时间:2025-05-15
第37卷第5期 2013年10月
物 探 与 化 探
GEOPHYSICAL&GEOCHEMICALEXPLORATION
Vol.37,No.5 Oct.,2013
DOI:10.11720/j.issn.10008918.2013.5.08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隐伏矿地球化学勘查方法试验
,2,2,2,2,2
张必敏1,王学求1,贺灵1,周建1,刘汉粮1
(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 065000;2.中国地质科学院应用地球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北廊坊 065000)
摘要:在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准苏吉花隐伏铜钼矿上方开展了土壤细粒级全量测量和金属活动态测量两种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的试验工作,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圈定的成矿元素主体异常分布范围与深部隐伏矿体的分布较为一致,表明土壤细粒级全量测量和金属活动态测量可以有效地指示隐伏铜钼矿体,可作为该景观区寻找隐伏铜钼矿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半干旱草原;准苏吉花;隐伏铜钼矿;深穿透地球化学;细粒级全量测量;金属活动态测量中图分类号:P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13)05-0804-07
随着矿产勘查工作程度的不断提高,发现露头矿的机会日益减少。覆盖区掩埋矿和隐伏矿将成为今后的重要勘查目标。深穿透地球化学技术因其能穿透覆盖层,获取深部隐伏矿体信息而被认为是现阶段较为有效的寻找隐伏矿的地球化学勘查方
1]2-12]
法[。十多年来,王学求等[开展了大量的实验
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着手开展的野外实验检测基地建设工作的需要,在选定的内蒙古锡林浩特盟苏尼特左旗西北部的准苏吉花铜钼矿,开展了隐伏矿地球化学勘查试验研究工作,其目的主要是研究土壤细粒级测量和金属活动态测量方法在该景观区的有效性,同时查明野外实验检测基地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研究工作,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深穿透地球化学理论和方法技术体系。该套方法在干旱荒漠戈壁覆盖区圈定异常靶区和定位隐伏矿体上效果明显,但对于中国其余类型覆盖区(草原覆盖区、黄土覆盖区、红土覆盖区、火山岩覆盖区等)目前还需要开展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以验证和改进现有方法。
在半干旱准平原草原区,常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是穿过风成砂土层,采集基岩上的残积物质并筛取-4~+40目粗粒级部分,但部分区域由于受较厚的风成砂土覆盖,采集粗颗粒残积物的方法并非完全可行,从而难以获知覆盖层下方的矿化信息,也就无法探测到深部隐伏矿体。
研究表明,土壤中细粒级物质的吸附作用和可交换性能是活动态元素的天然“捕获井”,可以将深部迁移的信息捕获。因此,细粒级物质测量虽说是一种常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但其具有一定程度的
4]深穿透特征[,分析土壤细粒级全量和金属活动态
1 地理景观特征及地质概况
1.1 地理景观特征
研究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处锡林浩特),属典型盟苏尼特左旗西北部,靠近中蒙边界(图1的半干旱荒漠草原区景观。区内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夏季干旱少雨,冬季寒冷。该地区年平均气温为-5℃左右,最热为七月,最高气温可达38.2℃,最冷为一月,最低气温为-41℃。年降水量小于200mm,年蒸发量达到2000mm,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
区内地势总体平缓,地形起伏小,切割不明显,水系不发育,属于准平原草原区。风化作用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较弱,风蚀与风搬运作用强烈。地表疏散堆积物中,风成沙分布较为广泛。由于干旱,植被不甚发育,地表生长有稀疏的禾草和沙葱等植物,土壤成熟度不高。表层土壤主要为残积土与风成沙的混合物,表层物质中化学元素的迁移以机械迁移为主,化学迁移次之。
或许是解决半干旱草原区隐伏矿勘查难题的有效方法。
基于以上原因,并结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
收稿日期:2012-07-11
基金项目: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AS2010P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3038)
图1 准苏吉花铜钼矿区交通位置
1.2 地质概况
准苏吉花铜钼矿床地处西伯利亚板块东南大陆边缘晚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属古亚洲成矿域内蒙古—大兴安岭成矿省二连—东乌旗晚古生代—中生
13]
代成矿带的一部分[,该成矿带是内蒙古中东部重
准苏吉花铜钼矿属隐伏热液型矿床,二叠系花岗闪长岩体是本区的含矿岩体。岩体中石英脉十分发育,多具钼矿化现象。一般意义上讲,钼矿化石英脉就是矿体。矿体呈脉状、细脉状产出,埋深为几十米至几百米,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一般在40°~55°,接近地表矿体产状变陡,达70°左右。该矿以钼为主,铜为共(伴)生矿产,根据钻孔取样分析结果,矿石中钼含量一般在0.06%~0.35%,最高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