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练习题 史上最全哲学考研题库(12)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西方哲学史练习题 史上最全哲学考研题
是自然历史过程?
5.简述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别和联系。
四、论述题(20分)
为什么说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掌握这一原理有何现实意义?
关于贝克莱的两大命题我之见及其它
物是观念的集合.
存在就是被感知.
这是贝的两大命题.
当我们看待某物时,脑海中总会呈现有关某物的本质特征.如想起苹果时,就会有红,青,甜.酸,圆.润等观念的感知.因此,我们对物的认识是基于对观念的理解------就是基于对物的各种本质的观念的理解认识才达到对物的本质,内在,理性的深刻认识么?而每个事物的定义不都是由若干个观念构成么?
列宁对物质作出如下定义:物质就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复写,摄影的客观实在.在这个定义中,不也是有几个观念构成的么?如果我们没能对上述有关概念,观念的理解和认识,如何达到对物的认识?如果我们承认上述定义是由观念构成的集合,那么可不可以理解"物是观念的集合"坚持了可知论---------认为人可以认识事物.人们对事物的理解,认识是基于对构成事物观念的认识基础上.故物是观念的集合!
虽然物质世界是无穷尽的,但是由于人类的世代相承,人类能够对存在的事物感知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存在的东西就是会被感知.存在就是被感知,有道理!!!
阿芬那留斯认为:存在的东西就是赋有感觉的实体.实体消失了...而感觉依然存在.我的 理解是如面前的桌子.主体对其的长.宽,高,设计等有知觉.当桌子被搬走后,这些知觉仍将存在.又如我们不能因为某人的逝世或与某人的分开而丧失对其的感知觉.然,列宁驳:无头脑的这个物质实体也可以产生哲学思想的么? 列宁说的也有道理呀.孰是孰非?到底是谁以偏概全?迷惑呀!!!
我以为所谓的唯心主义派别思想所包含的哲理不逊于唯物派.然.却招唯物派的批判.可能是因为在阶级社会里,哲学总是有阶级性的.为此,为了取得阶级斗争的全方位的胜利,在社会意识领域,必然会出现对立阶级间就理论体系的猛烈攻击,从而忽略了二者的兼容性.就如为了争夺家产而同室操戈.
中国哲学
北京大学哲学系“宋明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2003/01/02
从以下各题中选5题做答,每题20分:
1、“宋明理学”这一名称指的是什么?“理学”
一词有广狭二义,分别指什么?试说明之。
2、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特点为何?
3、简述“孔颜乐处”的思想。
4、程颐然后论“道”与“阴阳”的关系?
5、试用白话接受张载的话“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6、朱熹用月印万川的比喻说明什么问题?
7、试述王阳
上一篇:笔画和部首
下一篇:主题班会:《交通安全教育》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