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带答案
时间:2025-05-11
时间:2025-05-11
2016—2017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关于人类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有学者指出人类是由古猿演化而来的,得出这一结论最有力的证据是
A.传说 B.化石 C.遗物 D.记载
2.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3.“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他们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 B.他们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C.他们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 D.他们能够使用磨制石器
4.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①遗存稻谷②人面鱼纹彩陶盆③干栏式房屋④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来源:Zxx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来源:学§科§网]
5. 王亮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的是[来源:http://www.77cn.com.cn]
A.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夏朝 B.禹建立夏朝,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 D. 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商建周
6.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与这些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
7.林语堂在《如何理解中国人》中说:“中华民族有三座长城,第一座长城是从秦始皇开始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座长城是指汉字,……”汉字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开始出现于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8.据《史记》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
诸侯)”。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 许多成语典故都源于历史事件,比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发
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A. 奴隶制的瓦解
B. 封建制的确立
C. 生产力发展
D. 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频繁10.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公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此事说明东周初年
A. 周天子经济上依附强大的诸侯国
B. 周天子已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
C. 诸侯可以随意左右周天子的生老病死
D. 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
11. 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打着“尊天子,攘四夷”旗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A.晋文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
12.据农业部研究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区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是
A.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B.分封制的瓦解 C.战争的频繁 D.兴修水利
13.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在秦国的商鞅变法中直接给农民带来红利的措施是
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C.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D.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14.《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A.建立县制 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奖励军功
15.下列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不是
..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牧野之战 D.长平之战
16.右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防洪灌溉水利工程,它经受了2000多年的历
史风雨,至今仍造福人民。它是
A.都江堰 B.隋朝大运河 C.灵渠 D.元朝的运河
17.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
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18.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③科学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④社会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 下列关于“好国君应该怎样作为”的表述,主要体现了春秋战国时代哪家的思想
A.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
上一篇:大学计算机排版作业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