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二章第2讲

发布时间:2021-06-08

第2讲

大气环境之大气运动 基础自主落实

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层的垂直分层 (1)分层的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 (2)具体划分:A 层是对流层,B 层是平流层,C 层是高层

大气 。

(3)A、B 两层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 A 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原因在于对流层热量主要来自 地面,距地面越高,获得热量减少 。 B 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上升,原因在于 平流层中臭氧吸收 紫外线而升温 。 (4)与人类的关系 A 层:与人类关系 密切 ,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均发 生在本层 B 层:气流以 水平运动 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C 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的 电离层 位于此层。

2.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对(A) 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 其表现形式有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 (2)大气的直接热源:(B) 地面辐射 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 接能量来源。原因是此辐射为长波辐射,而对流层大气中 的 水汽和二氧化碳 能强烈吸收它。

(3)大气的增温作用: 大气吸收(B)地面辐射而增温并向外形成 (C)大气辐射,也属于 长波辐射 。其大部分射向 地面 ,称为 (e) 大气逆辐射 ,会使地面 增温 而加强地面辐射。小贴士 (1)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如臭氧 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 见光则被吸收的很少。 (2)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除了吸收这种形式外,还 有散射和反射。散射同吸收一样也具有选择性,波长越短的 光越易被散射;反射作用中以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云层 越厚,云量越多,反射就越强。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热力环流的形成:因 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 ,造成 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的气压差 异,引起大气运动。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高空风:受 水平气压梯度力 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 向与 等压线平行 。 (2)低空风:受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 同作用,风向 斜穿等压线 。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1)低纬环流:在赤道附近受热气流上升形成 赤道低气压 带 , 并在 30° 附近“堆积”下沉形成 C 副热带高气压 N 带。A 与 C 之间的近地面形成 B 东北信风带 。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C 向高纬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 的作用下偏成为 西南风 , 形成 D 盛行西风; 它与 G 极地

高气压带向低纬流动并受地转偏向力形成的 东北风 , 即 F 极地东风气流相遇之后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了 E 副极地低气压带 。

(3)极锋:②盛行西风与③极地东风在 60° 相遇,产生 H

极锋, N 其中相对暖而轻的 西风气流 爬升到高空。 原因: 太阳直射点 随季节变化的 南北移动 (4)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北半球夏季 北 移,冬季 南 移 规律 南半球相反

小贴士

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

(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 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 相同。

4.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活动中心 ①北半球:7 月份,北半球的 副热带高气压带 被大陆上的

亚洲低压 所切断,仅在大洋中存在高压区域;1 月份, 北半球的 副极地低气压带 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最为强大,控制范围最广,使副极地低气压带 也保留在海洋上。 ②南半球:由于 海洋面积广大 ,气压带基本呈 带状 分布。 (2)季风环流 ①海陆分布导致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是季风形成的重要因 素。 ②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因素。 ,也是形成季风的重要

活跃思维

(1)结合所学相关知识,试解释说明大陆冬、夏季

气压中心的形成过程。 (2)根据南亚夏季风形成原理,说明澳大利亚北部 1 月份西北 季风的成因。 答案 (1)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2)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与之相类似,澳 大利亚北部 1 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 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而形成的。

考点规律整合考点一 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过程及应用 1.保温过程

由上图可知,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过程可归纳如下表: 保温 过程 大地 大地暖 大气 具体过程 热量来源

太阳暖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 太阳是地面的直 吸收后增温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 射,大气吸收后增温 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 大气还 射,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 通过大气逆辐射 大地 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将大 把热量还给地面 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接热源 地面是近地面大 气的直接热源

2.保温作用的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1)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农业,玻璃温室育苗等。 原理:塑料薄膜、玻璃与二氧化碳具有相同的功能,能让 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 薄膜或玻璃散失,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 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田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 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真题 1

(2008· 广东地理)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雾区,重庆

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 几乎 80%是雾日, 有时终日不散, 有“雾都”之称。 根据下述资料,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1)~ (3)题。 资料一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 水平能见度小于 1 千米的现象。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 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 晨。

资料二

见下表。 概念与特征 形成条件 ①近地面空气中水汽 是由地面辐射冷却, 充沛;②地面辐射使 使近地面大气降温 近地面气温降低,利

辐射雾与平流雾的比较

辐射雾

而形成的雾。 多出现 于水汽凝结;③风力 在冬半年晴朗、 微风 弱, 近地面大气稳定, 的夜间和清晨。 水汽积存下来;④有 充足的凝结核。

暖而湿的空气作水 平 平运动, 经过寒冷的 逐渐冷 流 地面或水面, 雾 却而形成的雾。 海洋 上四季皆可出现。

①下垫面与暖湿空气 的温差较大; ②暖湿空 气的湿度大; ③适宜的 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 (2~7m/s);④大气稳 定。

(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________雾。 (2)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般指__________雾。 (3)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分析形成原因。解析 (1)从表格“概念与特征”一栏可以得出结论,辐射雾 “出现在冬半年”, 平流雾“海洋上四季皆可出现”。 (2)根据 两种雾的概念可以得出结论。 (3)重庆位于四川盆地, 盆地地形 黑夜或早晨多形成逆温,地面温度低,水汽遇冷后凝结成雾, 显然属于辐射雾。 把重庆所在的区域特征与表格中的“形成条 件”结合起来,进行恰当的描述即可。

答案

(1)辐射

(2)辐射

(3)辐射雾。 形成原因:①位于我国

的湿润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汽充足(空气湿润);②夜晚地 面辐射强(夜晚温度低或夜晚降温快);③位于四川盆地,空 气比较稳定(近地面水汽积存);④城市附近尘埃多,凝结核 多。

反思· 归纳 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原理可以解释很多自然现象,并在生产 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本题就是以“雾”的形成这 一自然现象考查保温作用的“反应用”。解答本题需要把握 三点:第一,认真阅读材料,明确“雾”的概念和形成条件; 区别辐射雾和平流雾在概念特征及形成条件等方面的差异; 第二,认清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在“雾”的形成过程中的 作用机制;第三,与四川盆地自然条件相结合,具体分析该 地区雾的形成原因。

考点二

热力环流的形成与等压面图的判读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 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如

下图所示: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 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海陆热力性质不 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人类活动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 流的形成。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1)海陆风

影响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必修1第二章第2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