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课件-脑出血

时间:2025-05-20

第三节

脑血管疾病

五、脑出血病人护理

概念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脑出血的患病率为112/10万,年发病率为

81/10万。 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病因: 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并存最常见;

颅内动脉瘤; 脑动静脉畸形;

其他:脑动脉炎、

血液病(白血病、再障、PCT减少性紫癜)

2、发病机制脑微动脉瘤 高血压 脑小动脉痉挛 远端脑组织缺氧坏死 出血、水肿 破裂、出血

脑动脉管壁薄弱易出血因素 大脑中动脉分支呈直角 易形成微动脉瘤

(二)临床特点 多见于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者; 多在活动状态下急性发病,迅速进展; 有明显的全脑症状,头痛、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

大小便失禁等; 血压明显增高,脉搏徐缓有力,呼吸有鼾声,重者呼吸不

规则、瞳孔大小不等; 有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 可有脑膜刺激征。

1、基底节区出血(内囊出血)最常见占60-70%

其中壳核出血(内囊外侧型出血),最多见。轻型:a.壳核出血量 < 30ml或丘脑数毫升出血 b.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偏盲(三偏征) c.头和眼转向出血病灶侧,呈双眼“凝视病灶”侧 d.出血灶在优势半球,可伴有失语

重型:a.壳核出血达30-160ml或丘脑较大量出血b.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病理反射阳性 c.高热、昏迷、鼾声呼吸、瞳孔大小不等 d.反复呕吐,为咖啡色样物(应激性溃疡)

2、脑桥出血(脑干)10% 轻者:交叉性瘫痪 、双眼 凝视瘫肢; 重者:患者立即昏迷、四肢

瘫痪、双侧瞳孔缩小如针尖样,呕吐咖啡色样胃内 容物、中枢性高热、中枢 性呼吸衰竭、多于48小时 内死亡。

3、小脑出血 10%轻者: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剧烈疼痛和平衡障碍,

但无肢体瘫痪。重者:直接破入第四脑室, 发病时或发病后 12 - 24 小 时内出现颅内压迅速增高、 昏迷、枕骨大孔疝形成而

死亡。

4、脑叶出血:10%,顶叶出血最常见。 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脊液(出血破 入蛛网膜下腔)。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偏盲等局灶症状和

体征(出血脑叶的局灶定位症状)。

5、脑室出血:占脑出血的3%~5%。

轻型:头痛,呕吐,颈项强直,酷似蛛网膜下腔出 血;多无意识障碍及局灶症状。重型:全部脑室均被血液充满,发病即深度昏迷, 呕吐,针尖样瞳孔,两眼分离斜视或眼球浮动, 四肢弛缓性瘫,可有去脑强直,呼吸深,鼾声明 显,体温明显升高,面部充血多汗,预后严重, 多迅速死亡。

(三)实验室检查1、常规检查:尿常规:蛋白尿及尿糖阳

性。 血生化:血尿素氮、血糖、血脂增高等

血常规:WBC↑。2、头部 CT、MRI :发病后立即出现高密度影, 并可显示血肿的部位、大小, 临近水肿带、有否移位及是否破入脑室。 3、腰穿: 慎重进行,脑脊液压力增高,多呈血性。

(四)诊断要点病史+急性起病+症状+脑CT

(五)治疗要点1、急性期治疗:原则是:防止再出血,控制脑水肿,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

(1)一般治疗:就地治疗,安静卧床,如须搬动应尽量保持平稳。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平衡; (2)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脑水肿在48小时达 高峰,3-5天后逐渐消退。脑水肿可致脑疝形成。 常用的脱水剂有:20%甘露醇,白蛋白,速尿,甘油

果糖,地塞米松等。

内科护理学课件-脑出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