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长安一中2012届高三第十次教学质量检测文(11)
发布时间:2021-06-08
发布时间:2021-06-08
(2)依据材料二,说明1950年苏联对于朝鲜半岛策略的变化。综合美苏在日本、中国争霸的史实,分析苏联策略发生变化的历史背景。(7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洋务运动)徒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也……推原其立国本末,所以持久而国势益张者,则在设巴力门议政院(上议院)有维持国是之义,设买阿尔(民选市长)治民有顺从民愿之情。二者相持,是以君与民交相维系,迭胜迭衰,而立国千余年终以不敝。人才学问相承以起,而皆有以自效。此立国之本也。
西洋一切情事皆著之新报。议论得失、互相辩驳,皆资新报传布。执政亦稍据其言之得失以资考证,而行止一由所隶衙门处分,不以人言为进退也。所行或有所违忤,议员群起攻之,则亦无以自立,故无敢有恣意妄为者。当事任其成败,而议论是非则一付之公论。《周礼》之讯群臣、讯万民,亦此意也。
——《郭嵩焘日记》(转自李扬帆《晚清三十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郭嵩焘的悲剧》)
材料二: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对外只有体现宗(中国)藩(外国)关系的“理藩”,而无平等的“外交”一说,……所以,(出使欧洲)郭嵩焘的亲朋好友都认为此行凶多吉少,为他担忧,更为他出洋“有辱名节”深感惋惜。认为中国派使出去“徒重辱国而已,虽有智者无所施为”,郭“以生平之学行,为江海之乘雁,又可惜矣”。更多的人甚至认为出洋即是“事鬼”,与汉奸一般,满城风雨,沸沸扬扬,有人编出一副对联骂道:“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雷颐《走向革命——说晚清七十年〃一蓑烟雨任平生——郭嵩焘的命运》
(1)根据材料一,郭嵩焘对于当时的中西方有怎样的认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其思想有何特点?(10分)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现象?如何评价这一现象?(5分)
上一篇:杜牧《赤壁》唐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