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土壤学实习报告(5)
发布时间:2021-06-08
发布时间:2021-06-08
离子结合,并以薄膜形式包被于土粒和微团聚体表面,或富集于孔隙壁上,因而形成深厚的暗灰色的腐殖质层,即黑垆土层。
②钙化过程
由于母质属于石灰性土,其钙成为黑垆土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化学迁移元素。在夏秋高温多雨季,土壤中碳酸钙迁移明显,迁移机理有:与腐殖质络合迁移,有形成Ca(HCO3)2形式迁移。在剖面上形成假菌丝、霜粉状或者结核石灰新生体。
③黑垆土的次要成土过程还包括土壤的残积粘化作用,黄土覆盖作用、坡积洪积作用等。
(3)剖面特征:
①耕作熟化层:厚度为30~60cm,淡灰棕色,质地壤土—粘壤土,有石灰反应,团粒和团块状结构。
②黑垆土层:50~60cm,暗灰色,多蚯蚓粪和虫孔。块状结构,有白色菌丝体。
③碳酸钙淀积层:黄棕色,粘壤土,与母质层过度不明显。钙离子与胡敏酸反应产生絮凝沉淀。块状和拟块状结构。
④母质层:黄棕色,粘壤土。
(4)农业性状:
黑垆土的黄土母质疏松、深厚,并且含有丰富的矿质养分,草原植被生长繁茂,适耕性较强,已全部为耕作土壤,利用时应采取措施制止水土流失,充分利用地表和地下水资源, 扩大灌溉面积并增施有机肥料。
2、塿土
塿土,又称为褐土,是在暖温带半湿润气候与落叶阔叶林为主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土壤的淋溶淀积明显,有粘化现象,具有褐色的粘化层,属于半淋溶土纲。主要分布在陕西关中渭河和山西汾河盆地的台塬和高阶地之上。
(1)形成因素:
①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及中生夏绿阔叶林生物气候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
干燥,干湿交替,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1.0~140C。年降水量500~800mm,东部比西部温度高,降水量比西部少。
②植被:天然植被以夏绿阔叶林为主,伴生有旱生林与灌丛(酸枣、狼牙刺等)。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油菜、豆类和蔬菜。一般为一年两熟。
③成土母质:为黄土,部分为石灰岩、页岩、砂砾岩、花岗岩片麻岩等基岩风化物。
(2)成土过程:
①腐殖质累积过程:黄土疏松多孔,利于根系伸展。由于常年施用土粪,也使表层土壤有机物质累积的原因之一。
②粘化过程:也就是原生矿物成次生粘土矿物和进一步变细的过程。由于频繁的干湿交替过程,使得在“土内”就产生了粘化过程。也有粘粒明显的淋溶与淀积。
③钙化过程:主要因为雨量分配不均,二价元素Ca+2、Mg+2等主要以碳酸盐形式存在,成为主要淋溶对象。
(3)剖面特征
①覆盖层,0~40cm,暗灰色,轻壤质,团块结构,疏松,石灰反应强,根系量多。
②粘化层,40~80cm,红褐色,重壤质,棱柱状结构,紧实,石灰反应中,根系量少。
③钙积层,80~120cm,浅黄色,中壤质,团块结构,紧实,有碳酸盐类新生体—假菌丝假菌膜,数量众多,石灰反应强,根系量很少。
④母质层,120cm以下,颜色浅黄,中壤质,团块结构,紧实,石灰反应强,根系量很少。
(4) 农业性状
由于雨水偏少,缺乏灌溉条件,多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以小麦为主,但产量低且不稳定。近年来,随着灌溉事业的发展,玉米的种植越来越广泛,塿土的主要问题是地力差,有机质不足,磷素极缺,耕性不良,不耐旱,部分地区土壤侵蚀严重。
3、黄褐土:
(1)形成因素:
①地形:黄褐土分布于秦岭以南海拔900米以下的河流阶地、丘陵地区。
②气候:黄褐土地区年年平均气温12-15℃,年平均降水量700—1100毫米,东西水热条件的差异,对土壤的粘化和淋溶过程有着明显的影响。
③植被:褐土地区的自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树的落叶阔叶林,或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的混交林。 ④母质:成土母质为黄土状物质和粘土。
(2)成土过程:
①淋溶淀积过程:由于土壤中生物的表聚和富集作用,盐基物质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平,土壤呈弱酸至弱碱性反应。碳酸盐明显遭受淋溶,土体中、上部无碳酸盐反应,但由于土壤粘重、紧实、孔隙度小,渗水性差,限制和阻滞易溶性盐的迁移,并在一定土层中聚集,所以黄褐土在二三米以下出现有碳酸钙淀积层,多以石灰结核的形态出现。
②粘化过程:黄褐土地区气候暖热而湿润,土壤风化强烈,土体中发生强烈的原生矿物的分解和次生粘土矿物的形成,并由于粘粒的机械淋溶作用,土壤粘粒和水化胶体随着下渗水向下迁移,并在土体一定深度内产生粘粒和胶粒的大量聚集体,形成一个相对粘重的粘化层。
(3)剖面特征:
①耕作层:0--10cm,灰黄色壤粘土,块状。
②淀积层:10--30cm,淡灰色粘土,棱柱状。
③过渡层:30--45cm,黄棕色粘土,块状及屑状结构。
(4)农业性状:
黄褐土地区的亚热带的经济作物,特别是棕榈、樱桃、枇杷、柑桔、桂花相当普遍,许多都为人工栽植。这一地区基本都已垦植,一般一年两熟,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是一个粮油基地。黄褐土分布地区虽然水热条件优越,但土壤性质不良,特别是土壤有机质和养分贫乏,黄褐土具有土质粘重、僵硬、板结,胀缩性强,抗蚀力弱,不耐旱,不耐涝,耕性差等不良特性,作物产量较低。
4、淋溶褐土
主要分布在秦岭北麓的山前洪积扇和黄土残垣的南部,海拔高度为420~730mm,西部为600~850mm,呈带状分布。
下一篇:少林饭后罗汉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