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期末考试试卷(15)
时间:2025-05-01
时间:2025-05-01
管理学
者可以使用的时间是既定的,比如每天只有24小时,这构成了消费者的约束条件。这样,消费者的最优化行为可以表述为既定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
对应于既定的劳动价格,当消费者在每单位货币购买消费品和闲暇时所获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处于最优状态,此时决定劳动的最优供给量并由此得到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一方面,随着劳动价格上升,消费闲暇时间相对昂贵,替代效应的结果是消费者增加劳动时间而减少闲暇;另一方面,劳动价格提高又意味着消费者收入增加,收入效应的结果使得消费者同时增加所有商品的消费,包括闲暇,从而劳动数量减少。因此,当劳动价格提高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劳动数量增加,即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否则,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通常认为,在工资率较低时,工资提高的替代效应强于收入效应,只有当工资率很高时,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故理论分析中把劳动供给曲线视为向右上方倾斜。
再从劳动需求方面考察,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来源于引致需求,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因此,其决策准则是所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这一点也适用于厂商对要素使用量的决定。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为该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即边际产量与价格的乘积。这是因为,增加一单位要素可以增加的产量等于该要素的边际产量,而这些产量以不变的产品价格出售,所以,增加该要素一个单位给厂商带来的收益就等于边际产量乘产品价格,即 VMP= p×MP
同时,增加一单位要素的“边际成本”为该要素的市场价格,因为它不随厂商使用要素数量的多少而改变。由此可以知道厂商的使用要素利润最大化原则表现为 VMP= p×MP=r
式中:r为要素的价格。随着要素价格r的变动,厂商根据这一条件选择最优要素使用量,因此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构成了厂商对该要素的需求曲线。由于要素的边际产量MP服从递减规律,因而要素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图。 如果厂商是产品市场上的卖方垄断者,它面临着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产品市场需求曲线,因而其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边际收益)不等于而是小于价格,因为增加这些产量会导致所有产量的价格下降。这就是说,卖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为产品的边际收益与要素的边际产量之积,即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它小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从要素的成本方面来看,由于厂商在要素市场上是一个完全竞争者,故要素的边际成本仍为要素的价格。这决定了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是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MRP=MR*MP=r
由于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的边际收益MR服从递减规律,因而随着要素使用量的增加,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
1、人才素质的基础是(B )
A、德 B、智 C、体 D、美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 )
A、爱国主义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3、下面各项对“慎独”理解正确的有(D )
A、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
B、在有人看见的情况下严格要求自己
C、仍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D、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坏事的可能而不做坏事。
4、人的本质属性是(B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地缘属性 D、业缘属性
5、下列各句不反映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内容的是(D )
A、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不学礼,无以立
D、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6、使人们自觉遵循和践行道德原则规范的有效途径是(B )
A、一切道德传统
B、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C、随心所欲地选择道德行为
上一篇:第十四章 青藏高原探险宗教旅游区
下一篇:某灌区取水枢纽进水闸结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