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cqum黄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4)
发布时间:2021-06-08
发布时间:2021-06-08
qccqum黄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
主要采用岩石地层与年代地层相结合的方法。划分的主要依据是黄土岩性特征、岩层组合、沉积旋徊,古土壤类型与组合,地层中出现的侵蚀现象与沉积间断。其界线应划在岩性显著变化、分层标志清楚之处,便于野外填图使用。
b.黄土岩性特征调查,包括黄土的颜色、岩性(粒度粗细及变化),孔隙、孔洞的形态大小,钙质结核的形态、产状,石膏等其它矿物和岩屑储存状态。调查古土壤的类型、厚度、层数、产状、组合特征与黄土的接触关系,粘土层的颜色、岩性,淀积层的成分和形态等。 c.调查黄土裂隙的产状、规模大小及分布;黄土下伏软弱层的岩性特征、产状和时代。 5.4.2 黄土地貌
a.查明不同类型黄土地貌单元的空间分布、界线及相互关系。黄土地貌分类参照ZBD14001附录B表B1。
b.调查黄土地貌的形态、结构、年代。黄土地貌形成的地质构造条件或古地貌条件。 c.调杏黄土斜坡的形态、结构、稳定性,斜坡变形方式和演变规律。
d.调查黄土洼地、黄土垌地、黄土碟地、黄土柱、黄土墙、黄土桥、黄土陷穴、黄土落水洞、黄土盲沟、流泥湾、聚湫等黄土微地貌的形态、结构、成因和分布。
e.调查冲沟、河沟、河流等流水地貌的形态、结构、分布及发育阶段。不问类型沟谷的组合关系。
f.调查湿地、沼泽地、盐碱地的分布、成因与变化,以及水库、堤坝、长城、露天采矿坑、矿井、遂道、渠道等人工地貌的分布和规律。
黄土地貌调查除进行形态测量、文字记述外,应利用照片、素描图、实测剖面图等形象资料反映黄土地貌的形态、岩性结构和各类地貌间的接触关系。 5.4.3 地质构造
a.了解区域地质构造基本特征、主要构造的性质、规模、产状、活动性。调查主要构造在黄土地区的分布和表现。
b.调查新构造活动的表现,查明新构造运动的类型、性质和活动性。
c.调查历史地震活动的震中位置、震级、裂度与活动周期。调查历史上破坏性地震引起的地震效应。
d.搜集地震台站资料和地形变、地应力测量资料,了解近代地震活动规律,分析构造地震的发震断层的位置、产状、规模、性质及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5.4.4 地裂缝
查明地裂缝的形态、规模、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活动规律与发展趋势。调查地裂缝活动产生的危害,总结地裂缝事故的处理经验。 5.4.5 水土流失
a.调查土壤侵蚀的类型及其分布。土壤侵蚀强度,冲沟、河流等侵蚀作用的速度。土壤侵蚀产物的岩性特征及搬运、堆积规律。
b.调查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包括侵蚀基准面以上岩土类型、特征(稳定性、风化程度、岩体完整性等)及分布;主要产沙岩层的分布,地貌类型、沟谷密度、切深、地形坡度等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新构造活动的性质、强度对水土流失的控制作用;暴雨发生的时间、强度、频率和规模及地下水活动特点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植被类型、分布、植被覆盖率、郁
上一篇:一年级上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下一篇:商场保安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