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农业变量施肥技术研究进展(2)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第6期 元朔山野生观赏植物调查与园林应用探讨 25科52属。
作为青海东部腹地的一处野生植物聚集地,元朔山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与西宁市大部分地区相似,山上生长的植物生态特征既有融入性,又有代表性。在西宁地区园林建设和城市绿化中可以引种栽培,以达到补遗拾缺,丰富内涵的效果。本土植物的应用可以保证较高绿化的成活率,又能够真切的出反映该区域的自然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降低建管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达到理想的植物配置和造景的效果。
91
参考文献
[1]大通县志编纂委员会.大通县志[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3.
[2]西宁植物志编辑委员会.西宁市植物志[M].北京:中国藏学出
版社,1999.
[3]张忠孝.青海地理[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
[4]孙应德.青海省野生观赏植物简介[M].青海:青海省农林科学
院,1987.
(上接第79页)¹划分作业单元,获取单元网格土壤信息,建
立土壤养分地理系统,依据一定规则进行合并分类;º从智能测产系统或其他途径获取产量图信息,确定作业单元产量
目标值;»依据一定施肥模型或专家系统或决策支持系统,并利用农田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处方施肥决策;¼决策结果传输给变量施肥机械。
作物自身生长发育状况以及作物生长环境中的气候、土壤、生物(例如病虫草害)、栽培措施因子,分析限制产量的原因,作出经济可行的施肥决策。即/在合理的地点、合理的时间、合理的对象上做合理的事情0。
4 精准农业变量施肥必要性
仅从技术角度分析,目前我国肥料利用率低的原因,有对施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重视不够,施肥模型有待优化;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配方支持系统研究落后;土壤施肥类型区分不合理,使研究资料和参数没有足够的代表性;缺少对多年连作作物和整个轮作周期施肥动态研究和观测;缺少区域不同土壤和作物的施肥标准;土壤速效养分速测方法成本偏高等。
施肥与作物产量、品质、生产成本、土壤培肥等农业问题和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密切相关,以多目标为目的建立新的施肥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必然。将3S技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农业机械化结合在一起的精确施肥技术代表了未来施肥技术的发展方向。
3.2 国内外研究动态
高样照等(2003)根据土壤碱解氮含量的空间差异,将小区面积划分成40m@50m,按7个等级给出施氮量,但没有介绍具体的模型方法。杨敏华等(2002)先根据单一土壤养分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构建空间变异指数模型,再按要素权重和农机作业尺幅多要素叠加,获取最佳农艺作业单元,并计算了该方法的良好率在90%以上[5]。张书慧等(2002)开发了包括土壤养分、作物历年产量、肥料使用情况等数据库,具有输入输出更新查询和统计功能,根据不同田块诸多影响因素,运用养分平衡施肥方法给出施肥决策,并将施肥指令传输到单片机控制施肥机作业。薛绪掌等(2004)运用产量图确定不同位置潜在产量,在施肥田块网格采样,再运用养分平衡法给出了冬小麦施肥量决策。杨俐苹等(2007)运用土壤系统研究法分析了土壤养分状况及产量主要限制因子,采用GIS分析空间变化规律,采用变量平衡施肥。白由路等(2001)对分区土壤养分测定和管理较好考虑了养分的空间变异,并结合中国农村分散经营的特点,与大区或大面积混合样品测定推荐施肥更具有操作性和应用前景。
孙成明等(2004)把精确变量施肥技术概括为,解决传统农业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物多样性损失等问题,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变量施肥技术主要研究内容是了解与描述土壤肥力的空间变异,找出产量限制因子,根据土壤养分与产量的关系建立相应的施肥模型,形成施肥决策,得到变量施肥处方图以指导田间施肥操作。赵春江等(2003)认为应该以系统思想为指导,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安凯.精准农业农田地理信息系统设计[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10(1):66-69.
[2]白由路.基于GIS的土壤养分分区管理模型研究[J].中国农业
科学,2001,34(1):46-50.
[3]曹宏鑫.作物生态平衡施肥决策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与农业,
2002(6):8-12.
[4]曹卫星.作物系统模拟及智能管理[M].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6.
[5]常庆涛.肥料运筹对/95-160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上海农业
科技,2000(2):28-30.
上一篇:AVSS电线基础知识[1]
下一篇:高中生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