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文件校发〔2011〕118号关于开展201
时间:2025-04-05
时间:2025-04-05
江西师范大学文件校发〔2011〕118号关于开展2011年'教学月'活动
江西师范大学文件
校发〔2011〕118号
关于开展2011年“教学月”活动的通知
各学院、处(室、部、馆),各直附属单位:
为全面落实学校2011年工作要点,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决定恢复开展“教学月”活动。为开展好此次“教学月”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教学月”活动是学校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开展“教学月”活动,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大力营造人人关心教学、人人热爱教学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完善
1
江西师范大学文件校发〔2011〕118号关于开展2011年'教学月'活动
运行机制,落实岗位职责,促进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推进教学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二、活动主题
积极倡导“主动学习,知行合一”教学理念;聚焦课堂,以教风促学风,以学风塑校风;加强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三、活动时间
2011年10月8日—11月8日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本次“教学月”活动的协调与检查,保障各项活动顺利进行,学校成立“教学月”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梅国平 副组长:张艳国
成 员: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院长、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副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负责人兼任。
各学院也要相应成立学院“教学月”活动领导小组,负责贯彻学校各项工作要求,制定并实施本学院教学月活动计划。
五、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的开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0月8日前)
2
江西师范大学文件校发〔2011〕118号关于开展2011年'教学月'活动
1、学校布置2011年“教学月”的任务和要求。 2、利用各种媒体和方式,多种途径宣传“教学月”活动。
3、各学院制定本学院的“教学月”工作计划,报教务处办公室。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10月8日—11月1日) 1、围绕教育思想大讨论布置的主题,各学院组织专题讨论,并做好记录。
2、开展校领导听课、评课活动。校领导对照联系学院选择教师听课,深入教学一线,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党(校)办和教务处负责做好联系和服务工作。
联系人:毛明斌(15870688836);邹生根(13479114638)。 3、组织学习学校上学期下发的《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本科教学工作常态监控实施方案》等教学管理文件,并做好学习记录。
4、开展2011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见附件) 。 5、开展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特色项目专题立项工作(见校发〔2011〕95号文件)。
6、开展课程教学大纲上网情况检查。
7、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题立项工作(见教务字〔2011〕36号文件)。
8、各单位结合实际开展相关活动,如“我为教学献一策、出一力”活动、班级主题活动、教研室专题、外请专家
3
江西师范大学文件校发〔2011〕118号关于开展2011年'教学月'活动
作辅导、对新进教师听课传帮带活动等。
第三阶段:总结交流阶段(11月2日—11月8日) 1、学院对“教学月”各项工作进行书面总结,材料交教务处办公室。
2、学校对“教学月”活动进行通报、总结与评比。
附件: 2011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方案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4
江西师范大学文件校发〔2011〕118号关于开展2011年'教学月'活动
附件:
2011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方案
青年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生力军,承担着学校本科教学的主要任务。课堂教学是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充分调动广大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培养青年教师严谨治教、爱岗敬业的精神,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使青年教师更好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学校决定组织开展2011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
一、参赛对象
凡本学期担任我校本科课堂教学任务,年龄在40岁以下(含40岁)的青年教师均可报名参赛。参赛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讲授1个课时的内容。
二、竞赛组织
1、学校成立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评委会,下设文管类、理工类、外语类、艺体类4个评审小组,每个组由若干位专家组成,成员主要由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专家、部分教学单位分管教学的院领导或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优秀教师组成。
2、各教学单位成立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初赛评审组,成
5
江西师范大学文件校发〔2011〕118号关于开展2011年'教学月'活动
员由院长、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教研室主任及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等组成,负责本单位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初赛的组织和评选工作。
三、竞赛程序及时间安排
上一篇:数据分析与S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