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2013年中考历史试卷
发布时间:2021-06-05
发布时间:2021-06-05
长沙市2013年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科综合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
13.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种姓制
14.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子也曾提出类似主张,即
A.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
15.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中原族体和文化为中心,周边边疆族体和文化不断与中原族体和文化交流汇聚,使中原文化不断丰富,族体不断壮大。下列改革中最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A.商鞅变法 B.戊戌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
A.西汉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中后期 D.南宋
1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18.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在“实业救国”的口号下,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汉阳铁厂 D.大生纱厂
19.某中学八年级同学进行“周恩来的外交活动”的主题探究,下列各项中与此主题有关的是 ①出席雅尔塔会议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出席万隆会议 ④参加中国加入WTO的谈判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0.下列各项成就中不属于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是
A.埃及金字塔 B.《荷马史诗》 C.阿 拉伯数字 D.《汉谟拉比法典》
21.右图是关于“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其中对A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B.发明了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
C.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
D.生活中人们普遍采用电灯照明
22.某同学在网上搜集了如下关键信息:两极格局结束、欧盟成立、东方巨龙腾飞、日本的崛起、俄罗斯经济走出低谷,通过探究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大国力量保持均衡B.当今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C.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D.美国建立起了单极世界霸权
23.1927年,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长沙起义 D.武昌起义
24.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梦想将长沙打造成“国际稻都”、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的科学家是
A.陈国达 B.袁隆平 C.刘筠 D.黄伯 云
二、(判断下列行为和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答题卡上将“T”涂黑,错误的在答题卡上将“F”涂黑。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0.北宋时,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31.甲午中日战争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舰艇迎战敌舰,不幸壮烈殉国。
32.世界三大主要人种指的是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33.成立于20年前的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34.湖南浏阳出土的四羊方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五、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40题10分、41题15分、42题15分,共40分)
40.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研究科举的历史,有助于正确认识今天的高校招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入仕,是1300年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 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就像当代知识分子多数参加过高考一样,科举时代读书人从未应过科举的只是少数……无论科举制与现代的文官制度在考试内容和实施环境上有何 根本差异,但两者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精神是相同的……一千多年科举考试史不断证明,在重人情与关系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只有通过公平的考试竞争才能有效的解脱人情困扰,才能较好的选拔人才。
——摘编自《中国科举文化》
材料二:“有人于此,一习八股,则心不得不细,气不得不卑,眼界不得不小,意味不得不酸,形状不得不寒,肚肠不得不腐。”“八股一日不废,则天下一日犹不得太平也!”
----摘自(明)张岱《石匮书》
请回答:
(1)魏晋时期的政府官员主要来自哪个阶层?(2分)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有何优点?(2分)近代历史上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湖南籍进士是谁?(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何“八股一日不废,则天下一日犹不得太平也”?(2分)科举制度最终于 哪一年被废除?(2分)
41.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个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摘自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 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摘自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三:美国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行政大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三者平等独立,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
请回答:
(1)材料一说“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请问此“大变动”指的是秦朝创立的哪一重要的政治制度?(2分)该制度是由谁创立的?(2分)请举一例清朝相关史实说明“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2分)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的《权利法案》以什么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明确 的制约?(2分)通过《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1787年宪法》有何重要作用?(2分)
(4)结合材料及前面的问题,谈谈你对民主和专制的认识。(3分)
42.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直到1500年,种族隔离现象遍及全球。所有黑人都生活在非洲,所有白人或高加索种人都生活在欧洲和中东,所有的蒙古种人都生活在东亚和美洲,所有澳大利亚种人都生活在澳洲。大约1500年,……诸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的移居到了新的大陆。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在一体的世界。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
材料三:有专家指出: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20 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然而,入世以来,随着对外贸易量的增加,我国出口商品遭受的反倾销诉讼也在上升。某些发达国家对我国商品设置贸易壁垒、采取歧视政策。
请回答:
(1) 1500年前后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使得“诸种族不再互相隔绝”?(2分)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有何影响?(2分)
(2)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哪一年?(2分)根据材料二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面临怎样的机遇?(2分)而实际上在国际竞争中发展中国家常常处于怎样的境地?(2分)
(3)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为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分)在我国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中,有对外开放“窗口”之称的是哪一个?(1分)
(4)针对材料三中发达国家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中国政府应如何应对?(2分)
六、探究题(14分)
43.国共关系是指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关系。国共双方从20世纪20年代起多次对抗与合作,深刻影响着中国政治与两岸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历史证明:国共之间“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l)中国同盟会是国民党的前身,在同盟会的成立大会上,被选举为总理的是谁?(2分)
(2)国共关系呈现多次对抗,其根源是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请问中国共产党代表谁的利益?(2分)请举一例史实说明国共两党之间“分则两伤”。(2分)
(3)国共之间“合则两利”,请问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2分)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2分)如果当前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目的是什么?(2分)请分析无论何时国共两党合作的根本出发点应是什么?(2分)
2013年长沙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文科综合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
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答案BDCDADCBACAB
二、(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3031323334
答案FTTTF
五、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40题10分、41题15分、42题15分,共40分)
40.(1)高门权贵;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或公开、公平、公正);魏源
(2)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1905年。
41.(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或嬴政);设军机处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军机大臣听命于皇帝。
(2)法律形式;君主立宪制
(3)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三者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
(4)专制导致独裁暴政;民主依 靠法律来确立和保障;民主有利于防止专制和暴政;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言之有理即可)
42.(1)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1995年;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参与国际竞争赶超发达国家的机会;不利境地
(3)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圳
(4)如:主动熟悉经济全球化规则,按照世贸组织原则办事,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国家竞争力等。(言之有理即可)
六、探究题(14分)
43.(1)孙中山
(2)工人阶级(无产阶级)或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国共分裂对峙,给日本侵略中国以可乘之机;四十年代国共分裂导致全面内战,台湾至今与大陆分离。(任答出其中一例即可)
(3)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实现祖国统一; 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意思相近即可)
2012年长沙市初中升学考历史试题(有答案)
一、选择题
13.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你认为该典籍是(D)
A.《韩非子》 B.《孙子兵法》 C.《道德经》 D.《论语》
14.“贞观之治”中的“贞观”是(D)
A.国号 B.庙号 C.谥号 D.年号
15.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B)
A.都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B.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C.都有巨额赔款 D.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6.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C)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7.“五四精神”的核心是(A)
A.爱国主义 B.艰苦奋斗 C.开拓创新 D.乐观主义
18.历史上的今天: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下列图片中为此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的人物是(B)
19.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国旗上写着“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说明在沙特阿拉伯王国主要信奉的宗教是(A)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佛教 D.道教
20.梯也尔曾这样评价拿破仑:“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及凯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 竟还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 ”最能说明拿破仑“竟 还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的是
A.拿破仑多次打败反法同盟对法国的进攻(D)
B.拿破仑创办了法兰西大学
C.音乐家贝多芬为拿破仑创作了《英雄交响曲》
D.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21.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里的“新应用”是指(A)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和指导 B.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实行法西斯主义 D.继续实行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
22.2011年是中印文化交流年。二战后,英国在________年被迫承认印度独立。(B)
A.1945 B.1947 C.1955 D.1959
23.湖南省的地方剧种有(A)
A.湘剧和花鼓戏 B.黄梅戏 C.京剧 D.越剧
24.潇湘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开拓者是(C)
A.魏源 陶澍 B.贺绿汀 何绍基
C.屈原 贾谊 D.丁玲 周立波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行为和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答题卡上将“T”涂黑,错误的在答题卡上将“F”涂黑。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0.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F)
3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T)
32.《汉谟拉比法典》是以象形文字篆刻的。(F)
33.为了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于2001年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T)
五、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40题10分、41题15分、42题15分,共40分)
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二: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 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 张耳陈馀列传》
材料三:以下是某学校初三学生小明对秦始皇做的全面而简要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 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1)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2分)
(3)材料一、二只摘取了翦伯赞和司马迁对秦始皇某个方面的评价。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4分)
40.(l)认为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依据:他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时代。(4分)
(2)认为他实行了暴政,导致民不聊生。(2分)
(3)特点:全面性;一分为二。(4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权利方面,人们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力,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所谓权力,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人权宣言》
材料二: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摘自人教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管理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1)材料一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中,哪些法律性质文件体现了这 些主张?(5分)
(2)依据材料二回答:1861年的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久保利通的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有何作用?(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与日、俄两国是通过哪两种不同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哪两次政治运动对这两种途 径进行了有益探索?(4分)
41. (l)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独立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5分)
(2)自由劳动力、资金。(2分)
(3)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4分)
(4)革命;改革(或改良);改革(或改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4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世纪至13世纪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四大发明是其典型代表。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其中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三大发明在这一时期取得突破性发展并广泛传播于世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材料二: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的广泛运营为主要标志。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运用为主要标志。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以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为指导,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摘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称。科学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科学理论的基础。严格地说古代科技只能叫做技术。,不能称之为科技。古代技术主要表现为生产经验的积累和劳动技能的熟练程度,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近现代科技则是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二者的主要不同在于:是否有系统的科学理论作支撑。
(1)以所学知识说明“宋元时期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三大发明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哪位湘籍科学家对古代四大发明做出过重大贡献?(6分)
(2)依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回答,哪位科学家对蒸汽机的改良做出过重大贡献?爱迪生在电器领域有许多重大发明,请举一例。(2分)
(3)材料三认为古代科技和近现代科技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以爱因斯坦的成就为例说明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是怎样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4分)
(4)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3分)
42.(l)印刷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蔡伦(6分)
(2)瓦特;电灯泡(符合题意皆可)(2分)
(3)区别:是否有系统的科学理论做支撑。他提出了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和 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4分)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 科教兴国;青少年应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开拓创新。(3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六、探究题(14分)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90载艰苦卓绝,90载荣耀辉煌,90 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32000多个平凡但伟大的日子,承载了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要事件,谱 写了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 ——中央外宣办和中央党史研究室主办的《党史上的今天》开栏的话[来源:]
探究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宣告了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请以西安事变为例说明。(2分)
(2)党成立后,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磨砺,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个“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 例子。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宣告了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6分)
探究二: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3)1956年7月1日当生日这天,《长沙晚报》创刊。同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请问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争取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我国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请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作出了 怎样的伟大决策?(4分)
(4)综观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你认为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最成功的经验是什么?(2分)
43.(l)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 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分)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井冈山道路);红军长征(或抗日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分)
(3)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4分)
(4)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2分)
参考答案
40.(l)认为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依据:他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主义的新时代。(4分)
(2)认为他实行了暴政,导致民不聊生。(2分)
(3)特点:全面性;一分为二。(4分)
41. (l)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独立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5分)
(2)自由劳动力、资金。(2分)
(3)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4分)
(4)革命;改革(或改良);改革(或改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4分)
42.(l)印刷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 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蔡伦(6分)
(2)瓦特;电灯泡(符合题意 皆可)(2分)
(3)区别:是否有系统的科学理论做支撑。他提出了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4分)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科教兴国;青少年应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开拓创新。(3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六、探究题(14分)
43.(l)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分)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井冈山道路);红军长征(或抗日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分)
(3)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4分)
(4)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2分)
2013长沙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答题技巧 长沙中考网:长沙中考历史和思想品德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势。对于备考的初三学生而言,需要了解和掌握好开卷考试的命题特点和解答技巧,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方能提高复习实效和考出更好的成绩。长沙中考网小编整理了中考历史开卷答题技巧,供2013长沙中考的同学们参考:
一、学生在开卷考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历史学科的中考命题,与前几年相比,在考核标准、命题立意,试卷的整体要求及各种技术手段等方面都做了许多调整。
现在中考历史科命题的原则主要是探索怎样使试题更加体现开卷考试的特点,怎样通过考试引导广大师生树立起对历史课教与学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引导历史课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从这一原则出发,试题一是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纠正学生"开卷考试就是抄书"的误解,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消化知识;二是从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出发,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考查,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思维空间。
开卷考试,课本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是可想而知的,但有的同学在使用课本答题时存在一些得不偿失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平时往教材上抄题,考试时从教材中找题。有的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把老师上课所讲的例题,或自己在教辅书中做过的题目和答案不厌其烦地、密密麻麻地抄在课本的空白处,甚至把课本的原文字都遮住了。考试时,出于侥幸心理,凭着自己的印象在书中一题一题地找,或照搬照抄,或断"题"取"点",最后写出来的答案与试题的要求"貌合神离"相距甚远,难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每道题都翻书。有的同学对开卷考试感到轻松,认为不就是到考试时翻翻书嘛,但真到考试时,若要题题都在书中找答案,恐怕考试时间就不够用了,更何况现在实行历史、政治综合考试。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既要翻政治书,又要翻历史书,翻来翻去,一些同学自己都翻糊涂了。所以,像选择客观性试题,一来题量大,难度较低;二来每题所占的分值较小,有关的知识应尽量消化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考试时应做到不翻书就能解答,如果实在不能确定答案,再翻书查找。
3、不仔细审题,盲目抄书。这主要表现在解答主观性试题上,有的同学在答题时,不是先审题,而是先忙于抄书,看书中哪些段落与试题内容接近,就抄哪些段落,由于审题不清,缺乏对题目的整体理解,也就难以形成一个完整思路,往往是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不得要领,最后很容易出现偏离试题要求、答案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问题。
4、只注重教材,不关心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俗话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出现,许多试题都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思想和行为的实际来回答问题,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是多元的,具有发散性的特点。一般说来,在书中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如果考试时只翻阅教材,是无法满足这类试题要求的,它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关注社会生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
仅局限于课本。
二、开卷考试的命题特点
1.开卷考试命题要求
加强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所学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实际联系的能力。
2.开卷考试的命题特点
①以素质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测试理论和教学过程管理理论为指导思想。
②以学生使用的教材版本为依据,体现课改精神。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学科相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遵循课程标准要求,在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方面,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科知识与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③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重新整合,在试题中创设新的情境或场景,降低学生记忆难度,加强对学生体验、感知、理解、积累和运用历史的考查,避免死记硬背。在命题特点上体现知识的广泛性,选材的借鉴性,题量的适当性,试题的开放性,形式的灵活性,设计的新颖性,答案的开放性和思维的发散性等。
三、开卷考试基本题型解答技巧例谈
开卷考试试题的设置灵活新颖,有利于学生能力的锻炼、培养和提高,但其题型基本上离不开这样四个题型:单项选择题、列举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综合题)。
1.单项选择题的解答技巧
单项选择题是用来考查基础知识的最佳题型,特点是设计灵活、知识覆盖面广、答案惟一。解答的关键是要注意审清题干中的关键词及相关的限定因素,排除干扰项。
2.列举题的解答技巧
列举题就是把符合某种条件的人物、事件等按要求排列出来的题型,分为横向列举题和纵向列举题。答题时要搞清楚试题问的是哪一方面的问题,界定时空范围,确定要答的内容,避免因为审题不清而导致知识点的张冠李戴、不全面或顺序颠倒。答题要求规范有序,简明扼要,用词准确。
3.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技巧
材料解析题是最具有学科特色的主观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加工的能力、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说明和论证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材料层出不穷,提问灵活,增加了解题难度,因而成为复习迎考中的重点和
难点。
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基本技巧:①读:粗读题目,包括材料和出处。②想:看清提问,根据材料中有效的信息,联想所记忆的相关知识,对号入座。③答:"问什么答什么",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语言精练、表达准确。
如何分析材料?我们现在的材料大致有三种类型:文字、图片、表格。
文字型:找层次性的标点符号,如句号或者分号,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句话,总结出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找出每句话之间的关系或联系,最后总结每一个材料的中心意思。
图片型:首先大家对书本上的所有的图片要熟悉,看到图片应该想到跟图片相关的事件的背景、经过,内容、作用、影响等等相关的内容。不能只看图片的本身,要看到跟图片相关的所有历史信息。
表格型:主要是比较数字的变化,要透过数字看到背后的历史信息。主要是横比和竖比资料的变化。
通常每题的最后一问是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遇到诸如给我们什么启示或者认识的,一定要回过头看看材料,根据每个材料的中心意思答题,遇到我们中学生怎么做的,通常是从我们怎么想和打算怎么做的角度答题。一定不能脱离材料,同时每题的前言也会对此类题目有提示作用。
4.问答题的解答技巧
(1)问答题是测试考生分析、理解、判断、概括、归纳、综合等能力的常见题型。解答时,一要审好题,抓好关键词;二要确定答题范围与内容;三要规范组织答案,做到条理化。
一等(10-12分):主题明确,条理清晰,论从史出,语言流畅;
二等(6-9分):主题较明确,条理较清晰,史实较清楚,语句通顺
三等(5分及以下):主题不够明确,史实不清,语句不够通顺。
(2)发掘问题的思维空间,体现历史学科的探究性。
重视探究性学习,实现从传统死记硬背型历史学习方式向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历史课程改革在学习方式转变上的核心问题。命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到有话可说,答案多角度、多层次,鼓励学生发展个性,有创新见解的试题,对推动初中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其价值不可低估。
中考政治开卷考试答案寻找途径
中考政治是开卷考试,考试范围广(包括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的课本及时事政治),学生携带的资料多(除教材外,还可以携带各种复习资料,如《提要与检测》、《中考模拟试题》、《考试报》等),而考试时间是有限的(只有60分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考场上于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地利用教材和各种学习资料呢?换言之,如何尽快地找到考题的准确答案呢?是全体考生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
在平常的政治课教学和复习当中,笔者发现了除从教材正文中寻找答案外的其他尽快找到考题答案的途径。
一、从教材的目录中直接寻找答案
目录是一本书的纲,是内容的高度浓缩,是内容中精华的精华,最简洁也最醒目。在政治中考中,一些考题的答案通过翻阅目录就可以找到。如河南中考好题选登有一道材料分析题:“2002年12月4日,首都各界群众集会,隆重纪念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20周年,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阅读上述材料并回答:
(1)为什么要依宪治国?
(2)在宪法实施过程中,作为一个公民,你应该怎样做?”
这道题第一问的答案就是初二《思想政治》第8课的三个分标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二、从课题下的“说明提示”中寻找答案
政治教材每课下面都有一段或长或短的“说明提示”,简要地叙述本课的内容要点、学习的意义或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以及青少年学生应怎么做等问题。这些提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发展,重视价值引导,注重道德践行,恰好与中考的命题导向不谋而合。也正因为此,一些考题的答案就潜藏在课题下的“说明提示”中。如上题第二问的答案就在第8课标题下“说明提示”中:“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热情宣传宪法,勇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做斗争。”
三、从“活动课”中寻找答案
中考政治一向重视考查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分析题”和“活动与探究题”是其具体的体现。这些题的答案往往就在一些“活动课”中。如“台湾问题”的有关答案要点与初三《思想政治》第二课第二节中的活动课《“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联系紧密;再如“环保问题”的有关答案要点与初三《思想政治》第三课第一节中的活动课《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密切相关。
四、从资料中寻找答案
资料是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扩展,有些时政热点问题教材上没有,而资料上有。这类试题的答案应从相关资料中寻找。当然,充分利用好资料的前提是筛选资料、熟悉资料内容,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只有这样,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才不会出现“大海捞针”的情形。
五、创新答案
鼓励学生的创新与实践,也是中考政治命题的原则之一。这类试题答案不惟一,具有开放性,教材和有关资料中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在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或直接运用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认识和积累的经验发去挥、创新。如分析先进人物身上体现什么精神和品质,可以与教材中“民族精神”的有关内容结合一起;如谈谈“我们生活的变化”、“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哪些不和谐现象”“结合实际,就节约资源问题提合理化建议”等,则需要结合个人的观察、发现和经验去解答了。
中考历史,开卷如何拿高分? 蒋德厚,教育管理硕士,中学历史高级教师,现任邗江实验学校副校长,扬州教育网“同步课程”特聘教师。曾获区、市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二等奖,邗江区校长赛课一等奖,扬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先进德育工作者、全国教科研骨干教师、全国推进素质教育先进个人,先后发表教育教学论文60多篇,曾赴美国、韩国学习考察。
扬州新闻网讯 本报11Q中高考名师在线辅导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6月8日晚,邗江实验学校副校长、教育管理硕士、中学历史高级教师蒋德厚应邀出镜,为广大考生讲述中考历史最后冲刺策略,并在线答疑。
历史科目第一年被列为扬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必考科目,开卷考试,以50分计入中考总分,这是与高考学科接轨的一大重要举措。首先同学们要走出开卷考试的误区——抄书,对开卷考试要有正确的认识。开卷考试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如果对课本不熟悉、没有熟记重要的知识点,在60分钟的时间里所有的试题都要查阅教材,根本来不及完成试卷作答。那么,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在中考复习最后的一周里,如何低耗高效复习,力争高分呢?
一、研读《指要》,明确要求,高效复习
《初中历史中考指要》是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结合我市历史教学实际而编制的历史中考复习和命题的指导用书。书中很清楚地写明了各阶段历史知识的比例和题型及难易比例,从总体上为我们指明了复习的重点部分;特别是《指要》中的教学基本要求,实际上为我们划出了考试范围:凡“要求”中没有的内容,就是超范围的,复习时可以删去;在“测试水平”栏中打钩多的,就是重点内容,要认真复习;此外,还应重视研究教材中的例证性试题,它既可用于自我检测,也可从中分析各知识点应掌握到何种程度,同时同学们还可以从参考答案中了解答题要求和评分标准。这样复习起来针对性会更强,效果会更佳。
二、依托课本,夯实基础,灵活运用
针对开卷考试以能力立意为主的试题,同学们必须牢固掌握考试范围内的基础知识,弄清楚什么历史知识在哪一册教材的什么地方;对重要的历史基础知识要能熟记,确保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所谓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重大影响的、对现实社会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人物和事件,是历史发展的关节点,能够起到划分时期和阶段的作用。如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等,都是重要的知识点。必须做到信手拈来,运用起来得心应手。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对历史基本事实的掌握,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将无从评价历史人物、无从联系历史事件,解答一切历史或
现实问题都成了空谈。历史学科还有一句话,叫“死去活来,得意忘形”(即超越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能灵活运用,得其真意而忽略细枝末节)。历史复习要善于寻找线索,善于联想,由此及彼,以期形成一个洋洋大观的有机知识体系。如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分别“新”在何处?再如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建国初期的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后的邓小平是如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分别取得了怎样的效果?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又是怎样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斯大林模式”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何启示?此类题目如果没有对课本知识的深入理解、融会贯通,就根本无从谈起灵活运用了。
三、强化专题,理清脉络,延伸能力
就历史学科而言,主体知识应该是指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内容,它能够起到总揽全局的作用,集中反映了在国家制度、思想文化、社会更迭、经济水平、民族交往、国家关系、政党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等多方面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过程。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拓展性,专题复习能够打破教材的顺序,实现知识的重新组合,把局部的、分散的、零散的知识整合成整体的、系统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根据教材单元主题和今年历史考试范围划定的78课考试内容来整合教材,这样,记忆将会更加系统深刻。中国史可以设计如下专题:边疆问题(台湾、西藏、新疆);三农问题(孙中山、建国初、改革开放后);教育问题(孔子的教育思想、科举制度);思想文化方面(孔子及诸子百家思想、董仲舒、维新变法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等);不平等条约和半殖民地问题(列强三次侵华战争和三个不平等条约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重大科技发明和艺术成就(四大发明、史书、书画和石窟艺术);对外交往(丝绸之路、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美联合公报》、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重要制度(西周分封制、秦朝制度、汉武帝大一统、科举制度、行省制度、达赖班禅册封制度);中共的重要会议及中共的探索(中共历次重要会议及其地位);历史评价(秦始皇、汉武帝、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在世界史的复习中可选择: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专题(内容涵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两次科技革命专题;两次世界大战专题。与扬州历史有关的隋朝大运河和鉴真等。对这些专题,要结合老师平时的归纳,作进一步的梳理,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最好将它们整理到课本上,在考试时可节省时间。
四、关注时政,联系社会,聚焦热点
历史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科学地评价历史,正确地认识现实,关注现实,服务社会。在历史复习中,同学们要重视将历史知识与社会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培养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关注的时政热点可以是一定时期内值得关注的事情,也可以是一年甚至近期的事件(亚热点)。复习中要重视历史事件与现实的结合,注意历史的时代性,重视历史的史鉴作用。把握时代脉搏,关心社会,做到学以致用。比如今年与现实社会相关联的知识点有:聚焦台湾问题,反对台独行径、维护国家统一问题;“三农”问题;改革与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靖国神社和日本右翼势力问题;不平等条约和战争赔偿问题;政党建设问题等。涉及周年的知识
点,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卢沟桥事变、香港回归、1787年美国宪法、十月革命等等。对这些热点问题要从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外多个角度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才能在解答中考中的综合性题目时游刃有余。
五、改善学法, 加强训练,拓展思维
1.重视对《中考指要》上所提供的题例和样卷的研究。从中体会到中考“怎么考”(命题思路),从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中体会“怎么答”(解题思路、答案组织、文字表述等),研究试题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以10套试卷为基础,精选试题,强化模拟训练。对以前做错的题目再度进行思考和琢磨,分析错因,从而切实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2. 重视理解,融会贯通。只有理解了的记忆才能持久,只有融会贯通,才能在考试时明确问题的内在逻辑联系。注重知识的整合、知识间的迁移、联系,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依据《中考指要》的思路,一般说来,中考不会孤立考查某个知识点,而是在一个主题中系统考查几个有内在联系的历史问题。如边疆问题、中国半殖民地化问题、“三农”问题、中共的建设和探索、资产阶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
3. 中考在即,要同学们能熟记所有知识要点,似乎不太现实。由于是开卷,如果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找到考查知识点的位置,不仅能加快答题速度,而且能提高答题的质量。这就要求同学们必须对每一册课本、每一个考点非常熟悉。例如:一提到“万隆会议”,就要迅速判断出这个知识点在八(下)教材的什么位置。其实,有一个简捷的方法——把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汇集起来,写在书上,在每个知识点的后面注明页码,在教材对应的页码用醒目的笔画出知识点的具体内容,考试时就能方便快捷地答题且正确率也得以保证了。
在最后的几天时间里,建议将10套模拟卷中的非选择题部分的题目有选择地看一遍,要知道一些重要的综合性试题的答案在教材中的具体位置;并且按中考要求做1-2套模拟试卷,通过自测分析,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触摸到中考的感觉。
六、调适状态,运筹帷幄,从容答题
1.考试时要平心静气。做到胸有成竹,克服焦虑心理,既不能过度紧张,也不要盲目乐观,满不在乎,适度紧张才是临考前的最佳状态。
2.仔细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语,正确理解题意和要求,将试题有效信息反馈到课本中,然后正确作答。
3.合理分配时间。历史考试只有60分钟,答题要控制好时间,先易后难。选择题一般用20--25分钟,非选择题用30分钟,最后用5--10分钟复查整个试卷。对个别难题可以暂时放一放,不要争一城一池的得失,但在交卷时,试卷上不要留有任何一字未答的题目。
4.规范答题,落实“一齐四化”。“一齐”即书写左对齐;“四化”即序号化、工整化、要点化、层次化。如试题: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有人说它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答题时,首先要写“答”,接着说明你同意哪种观点,然后分层次用序号解答。如果选择“成功”,依据左对齐和书写工整的要求列出四点理由:(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2)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3)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如果选择“失败”,也要按左对齐原则用序号工整作答:(1)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2)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名师在线答疑
■zhzfhzf:我历史考试一般都在40分左右,但试卷一难就只有30多分,怎么提高呢? 蒋德厚:第一,你要有信心,考试重在心态,你难别人也难,难时别灰心,容易时更要细心。 第二,如果你的失分是在选择题部分,我建议你对照《中考指要》的教学基本要求,即考试范围,在教材中将知识点再查找一次。如果你的失分是在非选择题部分,那你就将专题部分认真梳理并写在教材中,考试备用。
第三,将10套模拟试卷中的后5套认真地看一遍,将曾经做错的题目再做一次。
■小文:开卷考试时,会不会因为大家都能在课本上找到答案,而导致成绩相差并不大呢? 蒋德厚:虽然是开卷考试,但答案并不是在课本上都能找到,因为开卷考试重在能力;开卷考试的成绩差距根据一模、二模、三模的情况来看还是比较大的,毕竟试卷中难题有百分之十,较难题有百分之二十,差距的拉开主要在综合性的选择题和材料题中。
■小文:老师说历史要“死去活来,得意忘形”,那是不是必须全部掌握课本里的知识,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能介绍一些可以效仿的方法给我们吗?
蒋德厚:“死去活来,得意忘形”是学历史的一种境界,现在你们不需要、也不可能完全掌握课本里的知识,但对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必须熟记,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二战爆发的标志、二战结束的标志等都必须要记牢记熟。
■wanghui:如何有条理地复习历史?
蒋德厚:学习历史的方法各人有所不同,我认为:
第一,对照考试范围,在教材中找到所有知识点,并用醒目的笔画出来。
第二,进行专题梳理,将类似的、相关的同一类的问题整理成专题,最好写在书本上,考试时备用。
第三,注意模拟卷中的一些综合性题目。
■^_^ :如果用一张小纸条在书上作标记,算不算作弊啊?
蒋德厚:根据要求,学生只能带教材进考场,其他的都不许带,包括《中考指要》。
■小青:知道答案在书本的哪儿,但是不知道写哪句话,经常因为答得不准确而丢分,怎么办?
蒋德厚:就在书上你知道答案的地方,在每一段的前面注一下“目的”、“内容”、“意义”或“影响”等。考试时问什么答什么,就不会出错了。如果因答得不准确而丢分,我建议你尽量多答一些内容,把你认为模棱两可的内容都答上去。
■23:我对“新疆”和“台湾”问题不太清楚,请老师给我讲一下。
蒋德厚:新疆: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清设伊犁将军,左中棠收复新疆,1884年,设新疆省。
台湾:三国卫温船队到夷洲,元朝加强对琉球的管辖。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1945年,日本战败,中国收回台湾。中国现政府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等等。
上一篇:玛丽艳护肤品
下一篇:物流企业代理运作方案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