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员工忠诚危机(4)

时间:2025-04-30

如何看待员工忠诚危机

种理由加大了公司的当期固定资产摊销比例、扩大公共管理与办公费用,致使员工可获取的奖金大大减少,以至于人心尽失,一批骨干业务人员流失。更有严重的企业,薪酬、考核政策朝令夕改,说了不算,算得不说,千变万化、千方百计去欺骗蒙蔽员工,改变规则,强调现金为王,延期支付,克扣员工当期应有的利益,导致员工去留两难,这类企业的忠诚危机更为严重。通常只有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或者市场业绩严重下滑,才会引起高层的反省与重视。
  6。企业文化建设问题:一些企业存在“言行不一,行为与理念严重背离”现象,宣扬某种企业文化、价值观,行动却往往与其严重不一致,实际上,在企业实践中指导中高层管理者行为的“潜规则”才是企业实际的企业文化,存在明显的误导和愚弄嫌疑。某中型工程施工企业宣称:用流程与制度剥夺一切人的特权,分析其文化可行性,规则如法律,是有阶级性的,法理中的立法本意是制定法律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公司制度也是反映公司核心价值观导向的结果,制定制度本身就是“特权”行为或者管理思想在行为上的反映,故这种宣称难以自圆其说。当然,实际上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理性主体,追求利润是必须的,制度有偏向是理性的、应该的,但是宣称这个理念容易产生欺骗性或虚伪性感觉。而这些文化因子、文化氛围都是员工忠诚度的重要鉴定指标,会对忠诚度产生负面影响。
  鉴于以上对员工忠诚危机的问题分析,部分问题是企业不可避免的、不可影响的,但是还有部分是企业方可以改进的,鉴于中国企业实践,预先提出如下三点初步建议:
  1)保护企业的角度看,双方应该签订知识保密协议,特别是要强调补充竞业避止条款,防止员工流动产生对企业不利的行为,也是对员工的离职补偿的手段之一。
  2)双方均守法诚信是根本前提,有道是: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完全依靠法律、法规、企业制度去约束、监督控制任何一方都是有限的,也是成本极高的,当然,并不意味着它们是没有价值的。
  3)互相认可、互相认同是基础,但是,规则必须预先商定。尤其是骨干管理者和技术
尖子,在加盟或考核期初,与企业洽谈职责分工与薪酬分配时,宜“先小人后君子”,努力使各项规则透明、直白、无歧义,这是谋求共同发展的基础,无论结果如何,大家都能够坦诚接受。企业方不可以将所有者的经营风险转嫁给打工者员工,用经营风险替代就业风险是不恰当的。
  建议如下:
  1)建体系:

如何看待员工忠诚危机(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