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广东省高考物理试题(A卷)
发布时间:2021-06-05
发布时间:2021-06-05
皇上走后
权力与法治
2011-07-01 23:55
导语:
皇上走后
——辛亥革命百年系列之八
章敬平
法学博士
zjphhh03@
1924:溥仪的悲伤也是冯玉祥的悲伤
历史像个淘气的孩子,常常作弄弱小无辜的人。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的部下拿着手榴弹,将末代皇帝溥仪灰溜溜地赶出了故宫。 这天早上,秋日的太阳跃过杆头,北京警备司令部总司令鹿钟麟一干人等,率领20名手枪队员,雄赳赳地来到清朝皇帝居住了281年的故宫。接到禀报的内务大臣,匆匆赶到门口迎接这帮来者不善的军人。笃信兵贵神速的鹿钟麟掏出两份文件,一份《清室优待条件》,一份《大总统令》,命令溥仪3个小时之内交出玉玺,带着全家老小搬出故宫。
见过世面的内务大臣,一边小心翼翼地和军人们周旋,一边暗示下人们禀告溥仪,让皇帝联系各界,寻求帮助。可能是看出了内务大臣拖延时间的用心,鹿钟麟唬起了脸,掏出随身携带的两枚手榴弹,往桌上一扔,威胁内务大臣,大意是说,皇帝必须在20分钟之内搬出去,否则,景山上的大炮可没长眼睛。溥仪哪里知道鹿钟麟是骗他吓唬他,
皇上走后
他不愿离开故宫,更不愿意做炮灰。没什么好交涉的,唯一能交涉的就是搬离故宫的时间,不是20分钟,而是6个小时。答应出宫的溥仪,只好在鹿钟麟进门就在他们的《清室优待条件修正稿》上签字。 12年前,南京临时政府也向清政府送达了《清室优待条例》,规定:清朝皇帝的称号不变,还叫皇上,皇上的住所暂时不变,仍然住故宫,皇室的私有财产受民国政府的特别保护,不会被征收,国民政府每年拨给皇室400万元,供皇室和宫女太监们花销等等。眼见大势已去,口口声声无颜见列祖列宗的隆裕皇后,也只好含泪答应,毕竟,较之于法国大革命杀死国王,俄国大革命中沙皇死不见尸,能够获此优待,已经要感谢列祖列宗在天之灵了。
岂料,短短12年,眼前的这帮荷枪实弹的家伙,就要将参议院通过的条例废除,非要给他们一个无法接受的修正稿。这个修正稿搞来搞去,就是要取消昔日的优待条件,从今天开始,搬出皇宫,不能再喊皇帝了,过去允诺的每年500万元改成50万元。
想当年,《清室优待条例》黑纸白字地说,中华民国公民在皇帝退位之后,要待之以外国君主之礼,而如今,手枪,手榴弹,威胁,恐吓,就像对待罪犯,哪里谈得上礼遇。可是,杀人不怪刽子手,别说手枪队,就连鹿钟麟也是执行他人的命令。逼清帝出宫,是冯玉祥的主意,怨不得他们。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软禁了总统曹锟,组织了临时内阁。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就主张彻底推翻帝制的冯玉祥,以临时内阁的名义,实现了自己废除优待条件、驱逐皇帝出宫的一贯主张。
皇上走后
下午3点,溥仪和一班遗老遗少,乘坐5辆汽车,凄凄惨惨地驶往什刹海北河沿的醇亲王府。这是溥仪出生的地方,是他最初的家,在登基大典上,这个年幼的皇帝哭着喊着说,我要回家。现在,他终于回家了。
历史,就这样和他,一个生不逢时的皇帝,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历史,就这样和法治,一个在中国土壤中刚刚吐露新芽的治理方式,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须知,《清室优待条件》是参议院正式通过的中华民国与皇室的协议,是不能说撕就撕的。如果没有这纸协议,中国革命要多付出多少的血,多少的代价?协议是皇室和革命党人妥协的结果,也是双方平等协商的结果,皇室固然获益,民国也没有吃亏。虽说时过境迁,协议可以修改也可以废止,但是,绝不能以一方命令另一方的方式,擅自修改,强行修改。无论冯玉祥有多少理由,都掩盖不了乘人之危,欺人之弱,背信弃义的本质。然而,当时,人们还是赞颂英雄一样赞颂了他。起码,没有多少人觉得他有什么不妥。即便是知识界,除了胡适等少数几个人,绝大多数人不在乎溥仪的悲伤。
我也不太在乎溥仪的悲伤,可是,我在乎军人干政对法治的伤害,单方面撕毁协议对民国法治的伤害。这样的伤害,是溥仪的悲伤,是冯玉祥的悲伤,也是你我的悲伤。
1925:科长鲁迅告赢了部长章士钊
皇上走后
问你一个问题:一个教育部的小科长,在部长斥责他违法抗令,免除他的职务之后,拿起法律武器,告赢了教育部,官复原职。在这样的故事中,是敢于斗争的小科长牛,还是输了官司的部长无能?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说说1925年发生的陈年旧案。案件中的两个主角,一个是鲁迅,一个是章士钊。鲁迅不用我介绍了。章士钊是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孙中山的广州军政府当过秘书长,在段祺瑞的执政府当过司法总长、教育总长,我们在中学课文《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读到的那个“落水狗”,也是他。
鲁迅骂他“落水狗”,是因为章士钊在女师大风潮后被赶下了台,丢了教育总长,也就是教育部长的位子。女师大风潮,是鲁迅和章士钊对簿公堂的案由所在。
女师大,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简称。女师大的首任校长是鲁迅的好友。1923年,应好友之邀,鲁迅做了女师大的兼职教师。这是鲁迅的第二份兼职。在此之前,他已经兼任了北京大学国文系的讲师。兼职之外,鲁迅在教育部有份正式的工作:社会教育司的佥事,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科长。
1924年,教育部任命杨荫榆出任女师大校长,替代了鲁迅的那个朋友。杨荫榆是个理想主义者,穿梭于世俗政治与教育,很是笨拙。她的侄女,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女士说她,多年在国外苦读,没看见国内的革命浪潮,不了解国内的形势,不清楚自己的处境。她像个婆婆似地强调学风,反对学生涉足政治。然而,那时的女生,比如后来做了
皇上走后
鲁迅夫人的许广平,都不是一般二般的人物,思想活跃,信奉自由,热爱国家,关心世界,岂能如她之愿,一门心思念书。
当年秋天,不识时务的杨荫榆,勒令3个未能按时返校的学生退学,引发了女师大学生自治会的“驱杨运动”,要把她撵走,鲁迅等人参与其中,担心局势失控的教育部一度表示可以考虑撤换杨荫榆。熟料,匆匆到任的教育总长章士钊,看重杨荫榆,不肯撤换她。
怎奈,世事不洞明人情不练达的杨荫榆,在与鲁迅这样的教师和许广平之类的学生的对抗中,屡屡败北。章士钊顶了一段日子,只得让杨荫榆卷铺盖走人。章士钊再也看不惯女师大的学生了,认为她们不受检制,啸聚男生,蔑视长上,礼教全荒,在国务会议上主张停办女师大,另外成立国立女子大学。刚刚平静的湖面上又一次波涛汹涌。鲁迅等6名女师大教师反对改组,宣布成立“女子师范大学校务维持委员会”,鲁迅出任校务维持委员会委员兼总务主任。
据说,章士钊派人跟鲁迅交涉,向鲁迅封官许愿说,你别闹,将来让你做校长。又据说,鲁迅断然拒绝了。怎么办呢?
8月12日,章士钊给临时执政段祺瑞呈送了一个免去鲁迅职位的公函,大意是说:做官的应该恪守本分,服从命令。但是,我们教育部的周树人,在我们教育部下令停办女师大之后,结合党徒,附和女生,倡设校务维持会,充任委员,违法抗令。我们需要将他免职,以示惩戒,这样做妥不妥当,请您鉴别核查。
皇上走后
在这份公函中,章士钊在“以示惩戒”之后,打了一个括弧,宣称免职鲁迅还缺少“高等文官惩戒委员会核议”,他们稍后再补办,以完备法律手续。
按照当时有效的《文官惩戒条例》,文官履职不当,胡作非为,视情况可以给予记过、降职、开除之类的处分。但是,他的上级不能想处分就处分,得草拟一个阐明事实和理由的惩戒文书,按照程序逐级上报,最后由临时执政这个类似于大总统的人物,交给高等文官惩戒委员会审查,如果这个委员会说NO,贵为部长的章士钊,面对鲁迅这样的小官,也奈何不得。
毕竟干过司法总长,章士钊知道,把惩戒文书送到文官高等惩戒委员会审查是个必不可少的程序,所以,他在给段祺瑞的公函中,打了这么一个括号,说,将来补办。段祺瑞收到章士钊呈送的公函的当天,毫不犹豫地,就下令照准。这样一来,在教育部干了14年、多次受到嘉奖的鲁迅,被免职了。
鲁迅不干了。他跑到类似于行政法院的平政院,交了30元诉讼费,跟章士钊打官司。确切地说,不是状告章士钊,而是章士钊领导下的教育部。至于自己的行为,实质上是否不当,该不该被开除,他避而不谈。他牢牢抓住“补办”这两个字大做文章,指控教育部“程序违法”,在他看来,“补办”,违反了《文官惩戒条例》的法定程序,未经惩戒法的法定程序就免他的职,是对《文官保障法草案》的亵渎。
章士钊以教育部的名义,在答辩状中委婉地承认“补办”的确存在“程序违法”的瑕疵,但他辩解说,当时女师大形势危急,不采取处分鲁迅
皇上走后
的果断措施,其他人可能跟着起哄,学潮不容易平息。他还在答辩状中详细描述了鲁迅的所作所为,认为鲁迅的言行与教育部职员的身份严重不合,暗指将鲁迅免职“实体”上是“合法”的。
平政院显然没有理会这一套,大概半年后,一纸坚认程序保障人权的裁决书,判鲁迅胜诉。
现在,我们回头来看本文开头所提的问题。答案是:小科长牛!但我觉得,比小科长更牛的,是民国时代的文官制度,它们从原则上斥责了下级是上级奴仆的状态,用法律捍卫了先服从法律后服从上级的文官准则,用条文确定了上级处分下级的法定程序。否则,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章部长怎么会显得那么尴尬无能呢。
上一篇:奖惩作业管理办法
下一篇:门禁设置软件V3.0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