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说课稿
时间:2025-01-12
时间:2025-01-12
《藤野先生》说课稿
一、说教材
《藤野先生》是蒙古族学校九年级上册汉语第三单元的课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 课时安排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设计用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文章的作者—鲁迅先生,写作背景,通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的准确含义。
第二课时: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致理解文中讲的几件主要事情,研习课文第一段内容。
第三课时:精读课文,研习课文第二、三段内容,总结全文内容及写作特点。
三、 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将第三课时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 知识目标: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了解作者“弃医从 文”的思想变化过程。
2.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 物形象、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3.情感目标: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贵品质;体会鲁迅先生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 重点难点
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所以我设计的本课重点为: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难点为: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
彩的语言,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
五、教法学法
朗读感受法:《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性散文写的是作者终生难忘的伟大的人,记的是震动作者灵魂的典型的事,因此不管是议论抒情的语言还是写人记事的语言,都包含感情。学习中,指导学生多朗读,运用齐读,精读、默读等阅读方法,让学生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心灵融入浓浓情感之中。
质疑探究法: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讨论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
1.复习课文的出处及回顾第一段的内容引出新课内容。
2.研究学习第二部分。以“阅读—感悟—讨论—概括”的思路进行教与学的活动。“阅读”和“感悟”是语文新课标中闪亮登场的两个关键词,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学生感悟了,语文能力和水平才能提高。所以我以学生的读来代替了老师的讲,在学生疑难之处加以点播与指导,使学生概括出了此段中写了藤野先生哪几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品质这个问题,从而感受学习了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所在。
鲁迅先生接着讲的两件事从表面看好像与藤野先生无关,对此我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按理说有藤野先生这样优秀的老师,又有努力刻苦的学习精神,作者可定能实现学医的梦想,但是现实与之相反,这是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即有了探究欲望,接着进入了解疑质疑。学生通过对“匿名信风波”和“看电影事件”的学习,自然明白了作者的感情巨大变化,这就是本课难点突破的方法。
3.研究学习第三部分。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本段内容。
4.围绕板书并结合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概括了课文内容、挑明了散文的明在线索与暗藏的线索、研究学习写作特点。
5.作业: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通过两三件具体事例,来刻
画你的一位任课老师。
6.关于板书和学案。本课教学内容比较多,而且没有多媒体教学辅助,所以我在板书和学案上下了功夫。为了让学生清晰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结构层次、表现手法,我精心设计板书,体现教学思路。把课文内容浓缩于板书,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板书,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把握课堂教学动向。
最后是教学反思:《藤野先生》是一篇经典散文,也是一篇比较难教的课文,选择此内容作为汇报课可以说也是对我自己的一次挑战。所以我衷心地恳请教研室的老师能提出宝贵的意见。
2009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