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填空题库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 至6 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 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是神经系统。
3. 婴儿从4 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4. 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5.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6. 到了2 岁左右,儿童歌曲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发唱出来的" 咿呀之歌" 已经具有了歌曲所具备的一个大体的构架和轮廓,心理学家称之为婴幼儿的"轮廓歌"。
7. 托马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和启动缓慢型。
8. 心理学家Parten 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四种: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和合作游戏、联合游戏
9. 儿童一般要到六七岁才能获得性别恒常性的认识。
10. 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结构,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11. 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
12.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既不是来自自主体( 即大脑),也不是来自客体( 即环境),而是来自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 至6 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遗传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3、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4、8个月以后的婴儿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开展交流活动,一种是陈述,另一种是请求。
5、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水平分为前道德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6、学前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是学前儿童音乐表现能力、欣赏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7、随着年龄的递增,儿童的社会性游戏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戏,从平行游戏再到联合游戏 ,最后发展到合作游戏。
8. 儿童的性别概念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 、性别恒常性。
9、华生强调环境对塑造儿童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发展为环境教育万能论,强调对儿童发展的控制。
10、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
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 、不断积累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3、角色游戏是儿童在扮演他人的角色中进行的游戏。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5、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是具体性和形象性、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6、安思沃斯发现儿童有着四种不同的依恋模式焦虑一回避型、安全型、焦虑一反抗型、紊乱型。
1、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
2、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色盲。
3、婴儿三种不同的典型气质类型是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启动缓慢型。
4、观察他人的过程有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动机等4个组成部分。
5、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知觉研究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
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
7、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感知者、表现者和欣赏者的角色。
8、婴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为易变换、易冲动、易感染、易暴露的特点。
9、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称为积极词汇。
10、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工具性侵犯,一种是敌意性侵犯。
11、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
1、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2、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
3、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4、尽力减少环境中的噪音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5、操作性游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无目的游戏、功能性游戏、结构性游戏三个发展阶段中。
6、由于整体心理水平的有意性较低,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
7、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8、 4岁以上儿童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9、儿童的社会化语言有适应性告知、批评和嘲笑、命令、请求和威胁、间题与回答。
10、多通道知觉主要指视觉一听觉、视学一触觉、视学一动觉之间的联合。
11、电视的负面效应并不是电视媒体天生就有的,相反,这些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全的使用不当,或者是家长本身的原因造成的。 …… 此处隐藏:120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