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第二章《平面向量》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4
时间:2025-04-06
时间:2025-04-06
高中数学 第二章《平面向量》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4
第二章平面向量复习课(2课时)
[第一部分:知识归纳]
1.知识结构
中的应用
中的应用
何中的应用
何中的应用
平面向量
2.重要公式、定理
①.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
e,
2
e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
=λ11
e+λ2
2
e.
②. 向量共线的两种判定方法:a
∥b
(0
≠
b)0
1
2
2
1
=
-
=
⇔
y
x
y
x
b
aλ
③. a = (x, y) |a|2 = x2 + y2 |a| =
2
2y
x+
④.若A = (x1, y1),B = (x2, y2),则
−→
−
AB=2
2
1
2
2
1
)
(
)
(y
y
x
x-
+
-
⑤.cos =
|
|
|
|b
a
b
a
∙
∙
2
2
2
2
2
1
2
1
2
1
2
1
y
x
y
x
y
y
x
x
+
+
+
=
⑥.a b a•b = 0 即x1x2 + y1y2 = 0(注意与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3.学习本章应注意的问题及高考展望
高中数学 第二章《平面向量》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4
①.在平面向量的应用中,用平面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首先将几何问题中的几何元素和几何关系用向量表示,然后选择适当的基底向量,将相关向量表示为基向量的线性组合,把问题转化为基向量的运算问题,最后将运算的结果再还原为几何关系,注意用向量的语言和方法来表述和解决物理问题。
②.向量是数形结合的载体,在本章的学习中,一方面通过数形结合来研究向量的概念和运算;另一方面,我们又以向量为工具,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和物理的相关问题.同时向量的坐标表示为我们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提供了可能,丰富了我们研究问题的范围和手段。
③.以选择、填空题型考查本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这类题一般难度不大,用以解决有关长度、夹角、垂直、判断多边形形状等问题。
④.以解答题出现的题目,一般结合其它数学知识,综合性较强,难度大,以解决几何问题为主.在学习本章时应立足于课本,掌握双基,精读课本是关键.
[第二部分:基础测试](供选用)
教材P125—126第1、2、3题
[第三部分:应用举例](供选用)
例1.如图△ABC 中,−→
−AB = c ,−→−BC = a ,−→
−CA = b ,则下列推导 不正确的是……………( )
A .若a •b < 0,则△ABC 为钝角三角形。
B .若a •b = 0,则△AB
C 为直角三角形。 C .若a •b = b c ,则△ABC 为等腰三角形。
D .若c • (a + b + c) = 0,则△ABC 为正三角形。
解:A .a •b = |a||b|co s < 0,则cos < 0, 为钝角
B .显然成立
C .由题设:|a |cosC = |c|cosA ,即a 、c 在b 上的投影相等
D .∵a + b + c = 0, ∴上式必为0,∴不能说明△ABC 为正三角形
例2.设非零向量a 、b 、c 、d ,满足d = (a •c) b (a •b)c ,求证:a d
证:内积a •c 与a •b 均为实数,
∴a •d = a • [(a •c) b (a •b)c] = a • [(a •c) b] a • [(a •b)c]
= (a •b)(a •c) (a •c)(a •b) = 0
∴a d
例3.已知|a| = 3,b = (1,2),且a ∥b ,求a 的坐标。
解:设a = (x,y) ∵|a| = 3 ∴322=+y x …①
又:∵a ∥b ∴1•y 2•x = 0 …② 解之:⎪⎪⎩⎪⎪⎨⎧==556553y x 或⎪⎪⎩
⎪⎪⎨⎧-=-=55
6553y x 即:a = (556,553) 或a = (
556,553--) 例4.已知a 、b 都是非零向量, a + 3b 与7a 5b 垂直,且a 4b 与7a 2b 垂直,A
C a c b
高中数学 第二章《平面向量》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4
求a 与b 的夹角。
解:由(a + 3b)(7a 5b) = 0 7a2 + 16a •b 15b2 = 0 ①
(a 4b)(7a 2b) = 0 7a2 30a •b + 8b2 = 0 ② 两式相减:2a b = b2
代入①或②得:a2 = b2
设a 、b 的夹角为 ,则cos =
21||2||||22==∙b b b a b a ∴ = 60 例5.已知:|a| =2,|b| = 3,a 与b 夹角为45 ,求使a+λb 与λa+b 夹角为锐角的λ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设:a •b = |a||b|cos = 3×2×22
= 3
(a+λb) (λa+b) =λ|a|2 +λ|b|2 + (λ2 + 1)a •b = 3λ2 + 11λ + 3
∵夹角为锐角 ∴必得3λ2 + 11λ + 3 > 0 ∴ 68511--<
λ或68511+->λ
例6.a 、b 为非零向量,当a + tb(t R)的模取最小值时,①求t 的值;②求证:b 与a + tb 垂直
解:① |a + tb|2 = |a|2 + t2|b|2 + 2t|a||b|
∴当t =||||222b b a b b a ⋅-=∙-
时, |a + tb|最小 ② ∵b • (a + tb) = a •b ||||2
b b a b ∙= 0 ∴b 与a + tb 垂直
例7.证明:三角形重心与顶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两倍。
证:设−→−AC = b ,−→−CB = a ,则−→−AD =−→−AC +−→−CD = b+21a, −→
−−→−−→−+=CB EC EB =a +21b ∵A, G, D 共线,B, G, E 共线
∴可设−→−AG =λ−→−AD ,−→−EG = μ−→
−EB , 则−→−AG =λ−→
−AD =λ(b+21a)=λb+21λa, −→−EG = μ−→−EB = μ(21b+a)=21μb+μ
a, C
高中数学 第二章《平面向量》复习教案 北师大 …… 此处隐藏:195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