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2012.9
时间:2025-04-04
时间:2025-04-04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科
相关法规
根据《WS/T312—2009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目录如下:
1、医院感染暴发监测 2、全院综合性监测 3、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4、成人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监测 5、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 6、细菌耐药性监测 7、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 8、抗菌药物使用调查
相关法规 目标性监测
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 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相关法规
目标性监测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产生,对本院 的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已基本搞清,医院工作 人员基本树立了控制医院感染的观点。在这个 基础上,为了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用在最需要解 决的问题上去,目标性监测方法才应运而生。
相关法规
目标性监测 已经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 院,应开展目标性监测。目标性监测持 续时间应连续6个月以上。
二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要求4.20.3.1 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监 测《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的全部 项目,并有记录。 有医院感染监测记录与分析报告, 有失控原因、处理方法及影响程度分 析,提出预防及改进措施。
手术部位感染定义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如果没有植入物,发生在术后30天内的感染如果有植入物,发生在术后1年内的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分类
表浅手术切口感染 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器官(或腔隙)感染
SSI——表浅手术切口感染
感染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 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况不属于表浅切口感染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 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 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 烧伤创面。
SSI——深部切口感染
感染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 层),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 官/腔隙部分。 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 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 热,肿胀及疼痛 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 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SSI——深部切口感染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 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 /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 染。
SSI——器官(腔隙)感染
感染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 隙)的,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 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 据
下列情况需怀疑SSI术后三天以后,发热T>38℃ 伤口外观改变,发红,有分泌物 伤口敷料变化,有脓液、脓血渗出 需用抗生素控制 需要提前拆线引流 伤口分泌物流出 临床已诊断切口感染
说 明
创口包括外科手术切口和意外伤害所致伤口,为 避免混乱,不用“创口感染”一词,与伤口有关 感染参见皮肤软组织感染诊断标准。 临床和(或)有关检查显示典型的手术部位感染, 即使细菌培养阴性,亦可以诊断。 手术切口深部和浅部均有感染时,仅需报告深部 感染。 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于 切口感染。 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不属于切口感染。 局限性的刺伤切口感染不算外科切口感染,应根 据其深度纳入皮肤软组织感染。 外阴切开术切口感染应记在皮肤软组织感染中
标本采样方法(1)
非开放性感染灶(封闭性脓肿)不要急于开放病灶,以碘酊消毒脓肿局部皮肤(消毒面 心积以穿刺点为中,直径>5cm) 用无菌注射器将脓肿内容物吸出3-10ml,注入无菌试 管或成人血培养瓶内送检 疑为厌氧菌感染时,应做床边接种或注入厌氧培养瓶 内送检 最佳方法:采集组织送检 将脓肿内容物吸出后切开引流,取部分脓肿壁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