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本质与改革开放(2011)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社会主义本质与改革开放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本章的内容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节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教学目的(1)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 (2)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 展,改革要有新突破。 (3)全面把握对外开放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客观 依据,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原则和格局,明 确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 作的意义。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本质内涵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一节社会主义本质论为什么反复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 考察事物本质的两种视角及社会主义的本质— 它的存在依据 区分各种社会形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功能 社会主义本质的总体分析 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第二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 我完善和发展
什么是改革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当代中国改革的历史必然性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 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 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 全集》第37卷,第443页。)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是 “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原因在于社会主义社会 也和其他社会一样,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的。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当代中国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是改革的直接动因; 文化大革命”的反思,是改革的直接动因; 国内外对比的强烈反差,是改革的外部因素; 国内外对比的强烈反差,是改革的外部因素;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改革潮流,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改革潮流,是中国改革的外部推 动力; 动力; 国内解放思想潮流的历史冲击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 力的必由之路。”他认 为,“我们所有的改革 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 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 的障碍。”(《邓小平 文选》第3卷,第134 页。)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来概括:一是因为相对于新 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二是从解放生产力、扫 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讲的,三是从 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讲的。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
开放
改革的关键问题改什么 1、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 (1)不能搞纯而又纯的公有制 (2)公有制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符合经济发展趋势) (3)改革前后公有制内涵的变化 (4)如何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p189) (量的优势 ,质的优势)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改革的关键问题改什么 2、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1)马克思按劳分配内涵 (2)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内涵 (劳动的内涵) (3)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内涵 (4)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实现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改革的关键问题如何改 原则:坚持和创新党的领导,遵循科学的发 展观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改革与革命的区别
革命是阶级社会里阶 级斗争的最高表现, 级斗争的最高表现, 是被统治阶级推翻统 治阶级的夺权斗争。 治阶级的夺权斗争。
改革是由执政党发 动和领导的, 动和领导的,由本 阶级群众积极参加 的一种自觉行动。 的一种自觉行动。
改革不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 改革不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而是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 会主义优越性发挥的各种体制和观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会主义优越性发挥的各种体制和观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改革不改变社会制度, 改革不改变社会制度,不 能把改革与革命混为一谈
一种是把改革体制 误认为是改变基本制 度,反对对体制作任 何改革。 何改革。
一种是把体制的 改革变成对根本制度的 变革, 变革,使改革变 成 改向” “改向”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政治 体制 经济 体制 教育 体制
改革其他 体制 科技 体制 社会 生活
下一篇:统计(简单数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