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聚落地理研究进展及趋向
时间:2025-07-03
时间:2025-07-03
第31卷第8期2012年08月
地理科学进展
Vol.31,No.8Aug.,2012
中国乡村聚落地理研究进展及趋向
何仁伟1,2,3,陈国阶1,刘邵权1,郭仕利1,3,刘运伟1,2,3
(1.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610041;2.西昌学院农业科学院,西昌615013;
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乡村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作为聚落地理学重要分支的乡村聚落地理学重新受到关注。了解乡村聚落地理学的研究现状,掌握其研究趋向,不仅是学术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首先简要叙述了国外乡村聚落地理的研究进展,认为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值得中国借鉴;然后简单分析了中国乡村聚落研究进展,并从乡村聚落生态、乡村聚落空间特征及其演化、乡村聚落发展问题、乡村聚落综合研究等4个方面对近年来中国乡村聚落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和分析;最后,在分析国内外乡村聚落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中国未来乡村聚落研究的主要趋向应为: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乡村聚落演变趋势预测研究;中国不同发展水平区域乡村聚落的模式研究;中国不同地貌形态区乡村聚落的研究;新聚落的构建研究;跨学科综合性研究。关键词:乡村聚落;研究进展;趋向;中国
1引言
聚落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憩以及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是生产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生产和社会活动的中心。一般来讲,聚落包括乡村聚落(农村聚落)与城市聚落两类。乡村聚落地理学(村落地理学或乡村居民点地理学),是聚落地理学的重要分支,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它是研究乡村聚落(狭义的聚落)的类型、形成、发展、分布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1-2]。
乡村聚落地理的研究始于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科尔(Kohl)是研究聚落地理的开山鼻祖,1841年他在《人类交通居住与地形的关系》一书中,较系统地论述了聚落地理位置与人口集中的关系[3]。此后,杜谟(Dohme)、马拉科夫斯基(Matlakowski)、胡西开(Hunziker)等对不同地区的房屋形式及其对地理环境的适应进行了研究[4]。1891年,地理环境决定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拉采尔(Eratzel),详细探讨了聚落分布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1902年,卢杰昂(Lugeon),详细阐述了聚落位置与地形、日光等环境的关系[5]。“或然论”的代表人物法国地理学家
白兰士(Blache)在其著作《人生地理学原理(1921)》一书中,论述人类居住与环境的关系、采用的建筑材料、住所的形式等问题[6]。Brunhes在1910年出版的《人地学原理》一书中,对乡村聚落和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研究[7]。与此同时,一些学者也开始对聚落形态和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8]。
20世纪20—60年代,乡村聚落地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乡村聚落的形成、发展、类型、职能、规划等方面[9]。法国Demangeon研究了聚落形态,并将其分成聚集和分散两种形态[10-11];苏联科瓦列夫提出聚落分类的因素,并把社会因素当作最重要的指标[12]。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
[13]
1933年提出了“中心地理论”,对乡村聚落的理
论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1954年,希腊Doxiadis认为应把所有人类居住区(包括乡村和城镇)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14],人居环境研究理论开始形成。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乡村聚落的研究进入了计量化和模式化阶段,如邦斯(Burce)的《都市世界的乡村聚落》、基士姆(Chisholm)的《乡村聚落和土地利用》、Goodwin的《快速发展地区的农村聚居模式》等[15]。70年代,一种新的乡村发展观即参与
收稿日期:2011-11;修订日期:2012-01.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EW-317).
作者简介:何仁伟(1978-),男,重庆垫江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山区发展和系统动力学研究。
E-mail:herenweiyan@http://
通讯作者:刘邵权(1968-),男,重庆梁平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山区城镇与聚落研究。E-mail:liushq@http://
1055-1062页
1056地理科学进展31卷8期
式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RuralAppraisal,PRA)被逐步运用到乡村聚落资料搜集和聚落发展领域,从而为促进乡村聚落的研究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6],Njoh等运用PRA方法分析了喀麦隆乡村聚落公共设施的发展[17]。
近年来,国外对乡村聚落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乡村聚落生态研究。McKenzie等运用GIS等手段分析乡村聚落建设用地的发展对自然、半自然植被系统生态的影响[18];Banks等对两个典型乡村聚落的木材生长量与木材采伐量关系进行动态比较研究[19]。②乡村聚落空间研究。Bański等针对波兰农村新房建设对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和耕地面积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20];Amarasinghe等对斯里兰卡农户聚居的贫困状况进行了分析,并绘制了农村区域贫困聚居图[21]。③乡村聚落景观研究。Sevenant等通过研究发现:不同地貌类型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和聚落形态各不相同,从而造成农村景观的差异[22];Zomeni等运用RS技术对希腊乡村聚落的农业景观演变进行了解释[23]。
国外关于乡村聚落生态、聚落空间、聚落景观等的研究对中国乡村聚落的研究具有一定 …… 此处隐藏:1530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