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园林史概述

时间:2025-02-25

第二章 中国园林史总述

本节内容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自然和人文背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及其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自然和人文背景一、自然背景 地理环境:

3000多年的中国造园活动,都是在欧亚大陆东南部和太平洋

西岸进行。 中国多山。 中国多河、湖。

植物资源:

西方学者誉中国为“园林之母”:世界上植物物种最多的

国家。 全国植物27150中,353科,3184属,其中190属中国独有; 裸子植物占世界12科中11科,被子植物占世界总数一半。 孓遗植物。 东南到西北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

气候特点:

大陆性兼具海洋性气候。 各地气候干湿差别大。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自然和人文背景二、人文背景 经济方面:

农业为立国之本。小农经济的影响下,形成了封闭性和一家

一户的分散性经营的园林。 精耕细作所表现的“田园风光”也广泛渗透于景观的创造,

甚至衍生为造园风格中的重要意象和审美情趣。

政治方面: “溥天下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学而优则仕”

文人情怀

意识形态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根支柱:儒、道、释。 儒家学说以“仁”为根本,“礼”为核心,倡导“君臣父

子”的大义,“修齐治平”的政治理念和“入世”的人生 观。 自然美与人文美并重,风景式自由布局中蕴含着一种井然 的秩序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氛。

意识形态方面: “君子比德”思想即美善合一的自然观和人化自然的哲理

启发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导致古典园林在其生成之际就重 视筑山理水,从而奠定了风景式园林的基本发展方向。 “中庸之道”与“和为贵”的思想,则更为直接的影响园 林艺术创作,在造园诸要素之间维持不偏不倚,使得整体 呈现一种和谐状态。

意识形态方面: 道家学说以自然天道为主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提倡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种原始的美学思想与“返璞归 真”、“小国寡民”的憧憬结合,铸就了世人们宁静致远、 淡泊自适、潇洒飘逸的心态特征。在园林上表现为崇尚山 野、偏爱自然的特点。 儒道合一。

意识形态方面: 重来生不重现世的消极人生观。 禅宗重视人的悟性,认为只要能够开悟而直指本性,便可

成佛。不需要客观理性,完全依靠感觉。所以它的传播往 往不需要文字,而靠语录和公案。 禅宗尤其受到士大夫的青睐,在艺术创作方面表现为构思 的主观性和自由无羁。

使得作品能够达到情、景与哲理交 融,从而把意境完整凸显出来。 禅宗思维对后期古典园林很有影响,在意境的塑造上、在 意境与物境的关联上尤为突出。

三个意识形态元素 天人合一:第一层意义,人事天地生成的,所以强调天道

和人道的相通、相类和统一。《易传》:夫大人者,与天 地和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和其凶。第二层意义, 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相通、相类和 统一的。第三层意义,认为天象和自然界的变异能够预示 社会人事的变异,社会人事的变异也可以影响天象和自然 界的变异。

三个意识形态元素 寄情山水:不仅表现为游山玩水的行动,也是一种思想意

识,同时还反映了社会精英-士人对山水的永恒情节。 寄情山水影响了我国艺术发展,促成了山水文学。、山水 画的大发展。

三个意识形态元素 崇尚隐逸:与寄情山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自然的山水与

生态环境是滋生士人隐逸思想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士人 隐逸活动的载体。 许由、巢父、伯夷、叔齐等。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终南捷径 此类的多动大大推动了园林的发展,尤其是郊野园林。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及其分类一、根据基址和开发方式不同分类 人工山水园: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

造,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小型的0.5公顷,中性的0.5至3公顷,3公顷以上的算大型人

工山水园。 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及其分类一、根据基址和开发方式不同分类 天然山水园:一般指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

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李渔:幽斋磊石,原非得以,不能致身岩下与木石居,故以

一拳代山,一勺代水,所谓无聊之极思也。

2中国园林史概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