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
时间:2025-05-07
时间:2025-05-07
第十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 业务操作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而使用的各种策略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可以直接控制的,其 运用有利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 政策工具和其他补充性政策工具三类。
经济与管理学院 何怡萍
第一节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业务操作
经济与管理学院 何怡萍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定义: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 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 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根本特点:针对总量进行调节。
经济与管理学院 何怡萍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涵义涵义: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 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地 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比率 上缴存款准备金。 就目前来看,凡是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 家,一般都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经济与管理学院 何怡萍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1.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 流动性。 2.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
3.调节货币供给总量。
经济与管理学院 何怡萍
(三)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优缺点优点:它对所有存款货币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 ,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 速度快,效果明显。
局限性:其一,对经济的振动太大。
其二,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可能使超额准备 率较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经济与管理学院 何怡萍
(四)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及其世界 范围内的降低趋势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适时调整,是该政策工具 发挥作用的基本方式。 我国在1984年开始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中央银行降 低了它们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经济与管理学院 何怡萍
二、再贴现政策与业务操作(一)再贴现政策的涵义和操作涵义: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 等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 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贷款和超额准备金,达到增 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 种政策措施。 一般包括:一是再贴现率的调整;
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经济与管理学院 何怡萍
(二)再贴现政策的作用1. 影响存款货币银行的资金成本及准备金, 从而影响贷款量和货币供给量。
2. 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效果。3. 具有告示效应,可影响公众预期。
4. 防止金融恐慌。
经济与管理学院 何怡萍
(三)再贴现政策的优缺点
优点:改变再贴现率引导市场利率发生变化,符合 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中央银行最基本的 调控手段之一 具有告示效应(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 既可以调节货币总量,又可以调节信贷结构 可以用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经济与管理学院 何怡萍
再贴现政策的缺点:调整贴现率的告示效应是相对的, 有时并 不能准确反映央行的意向 再贴现率与市场利率之间的利差变动可能使 再贴现贷款和货币供应量逆政策意图而变动 ;再贴现率与货币供应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不 确定 主动权并不完全在中央银行。经济与管理学院 何怡萍
三、公开市场业务与操作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
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经济与管理学院 何怡萍
(一)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1.调控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和增加或 减少货币供给量。 2.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3.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可以提高 货币政策效果。 4.降低货币流通量的波动幅度。经济与管理学院 何怡萍
(二)公开市场操作的政策目的一是维持既定的货币政策,又可称为保 卫性目标(临时性、双向调节)。 二是实现货币政策的转变,又可称为主 动性目标(长期性、单向调节)。
经济与管理学院 何怡萍
(三)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1.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 。 2.操作时机、规模以及如何实施的步骤都比 较灵活,可以比较准确地达到政策目标。 3.可以经常性、连续性操作。 4.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 5.可迅速的操作。经济与管理学院 何怡萍
上一篇:高考减压6大妙招
下一篇:《民间风水一点通》二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