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课堂教学的启示_于家太

发布时间:2024-11-28

JIAOXUEXINLUN

教学新论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文于家太笪

〔摘要〕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无处不在,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本文通过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分析,论述在课堂教学中边际效用递减的实际存在和影响,分析该规律如何影响中小学课堂教学效本文尝试给出一用,指出课堂教学中两种看似平常的教学行为的负面影响。鉴于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课堂教学

边际效用递减变式教学

自主学习

设计与支持

一、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

当你极度口渴时,十分需要喝水,你喝下的第一杯水是最解燃眉之急的,最畅快。但随着口渴程度降低,你对下一杯水的渴望值也不断降低,当你喝到完全不渴的时候即是边际,这时继续喝下去会越来越感到不适甚至厌恶。这是实际生活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的一个举例。在经济学上,边际效用(marginalutility)是说明某种物品消费每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边际效用存在着递总效用的变化量。一般情况下,

减趋势,即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持续增加,消费者从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量不断递减。

19世纪的心理学家韦伯(ErnstHeinrichWe-ber)和费希纳(GustavFechner)进行了一项心理实验。把一个孩子的眼睛蒙住,让他把臂膀伸直,手心朝上,然后把一个物体放在他手掌上,他肯定会感觉到这一重量,当你增加重量时,他也能感觉到重量的增加,然而在他的手掌支撑的重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增加重量他却感觉不到重量的增加。试验表明,

他支托的重量越大,增加的单位重量对它的影响就越小。这种现象被命名为韦伯-费希纳边际影响递减规律(Weber-FechnerLaw)。当用声音、光线和其他刺激进行类似试验时,都有这种边际影响递减的现象产生。该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视作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存在的心理学验证。

边际效用递减并不表明总效用会绝对降低,而是表明效用上升的空间越来越小,直到零边际效用再到负效用,从而使得消费者对某种消费品的消费欲望逐渐降低,直到零再到厌恶。这时,由于得不到边际效用的支持,总效用可能开始降低。

二、课堂教学的边际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是新鲜感与好奇心的杀手,让人们忘却习以为常的美,忽略见怪不怪的奇,使生活与工作趋于平淡。当一位学生几年如一日面对同一位教师时,当一位教师几年如一日面对同一群学生时,课堂教学边际效用递减导致课堂教学总效用下降的问题就成为一个十分棘

教学新论

手问题。

JIAOXUEXINLUN

复,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对当前学习事件的注意力和

教学的边际效用图

兴趣,而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与学习效能有着很高的正相关。

许多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反应越来越少越来越慢,教学变得越来越无趣。凭心而论,对比教师和学生的感受,学生感觉会更糟糕。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上课成为煎熬,从头至尾看着计时器,盼望着赶快结束,好到外面透透气。

理论上讲,当一天只上一堂课时,总的课堂教学效用偏低;如果增加一课时,课堂教学的总效用会得到提升,此时,课堂教学的边际效用最高;如果继续增加课时,总效用就继续提升,但课堂教学的边际效用开始下降;继续增加课时,总效用还会继续提升,但是边际效用继续下降直至零效用,因为过量教学会影响学习欲望和精力,这时就可能导致课堂教学总效用下降。

三、课堂教学边际效用的现实存在

课堂教学的边际效用递减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当边际效用降为零,导致课堂教学的总效用下降时,教学就处在危险的边缘。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课堂教学的边际效用递减呢?

第一个要素是教学方式。我在某幼儿园参加活动,观看教师给孩子表演童话剧,前5分钟的第一个节目让孩子们聚精会神,鸦雀无声,结束时一片掌声。第二个节目期间,已经有接近1/3的孩子的视线离开了教师的表演,带班教师不断小声地提示孩子第三们要注意观看,节目结束时的掌声稀少了很多。个节目期间,3/4的孩子已经不在乎节目了,孩子们似乎不像大人那么给来宾和表演教师面子,多数和同伴玩起来了,带班教师不得不大声提示着孩子们,节目结束时的掌声已经稀稀拉拉了。第四个节目的场面就显得比较难堪了。

一位教师在开始上课时,学生并不必然排斥教师的某种教学方式,关键是教师延续某一种教学行为的时间和学生对某一场景的忍耐感受。学习心理研究数据显示,在一般情况下,7~10岁得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力20分钟左右,10~12岁儿童约为25分钟。那么任何一种把学生置于被动状态的教学方式,都会对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形成挑战。课堂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师某种教学方式的持续和行为的重

第二个要素是教学量。增加教学量并非利器,而是一把双刃剑。学习是一个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学会生成的过程。以课时计算的这个过程弹性并不大,在固定时间的教学中,教学量的增加令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成效会降低。我在一些场合听到,教师常常肯定自己的课堂教学容量大,并据此下结论说学生掌握的内容多,甚至有一些评价者如教研员也对大量教学内容的呈现给予积极的评价,我认为这是放弃了对学习效果做出中肯评价的错误行为。教学量的多少应取决于课堂学习目标实现的需要,而非取决于教师的率性。

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一个有难度有挑战的过程,但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本都会碰到问题和困难。

能地认为:第一,是教学量不足;第二,学习可能是“一遍”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其对应的教学行动就是:第一,加大教学量,多上课,多讲课;第二,教和学都需要重复。岂不知,这种加量、机械重复极大地消减了学生的兴趣和精力,最终导致教学的边际效用降幅加大。

四、课堂教学的成本与效益观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投入的过程,投入不仅包含着显性的要素如时间、课本、器材等,也包含着隐身心健康、意志力、忍受力等。效益性的要素如脑力、

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如流利阅读、熟练的解题技巧和优良的考分,也包含学习后学生心智变得更加成熟,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创造力变得更加强劲。因此,对教学过程的检测应立足于对教学投入与产出的衡量,亦即对教学效益的衡量。

反观教学之现状,“学海无涯苦作舟”、“熟能生巧”等古训被奉为治学经典,这种思想一直统治着当代教学,浸淫很深,基于上述思想的教学往往被简化为“外在增加时间,内在增加教学量”。例如,某班

JIAOXUEXINLUN

级考试成绩不佳,校长批评教师不够勤奋敬业,抓学生靠不上去,然后该教师就拼命上课讲课,拼命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校长欣欣然。某学生考试分数不佳,教师批评该学生态度不端正,学习不努力,然后该学生就拼命做练习和作业,教师欣欣然。

这种现象并未因行政管制而得到缓解,而是以其更为“阴险”的形式存在:教学的物理形态从“大班补课”变为“开小灶”了,校内的“培优补差”变为校外的“社会培训”;教学方式从“满堂灌”变为“满堂问”,从“满堂问”变为“满堂搬”。这些现象表明,某些基础教育学校还缺乏成本与效益观,某些教师还不具备相应的教学智慧。

五、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课堂教学的启示有人感觉把教育与商业联系在一起是居心不良,认为教育与商业有着某种关系就显得不高雅不纯粹,但当我们确认了课堂教学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存在后,借鉴商业领域的应对策略,大有裨益,也能说明教育系统具有学习和自我革新的意识和能力。

第一,变化教学场地和教学情境。我在远东学校观课时,一位来自新西兰的外教让小学二年级学生近距离半圆围坐在她的身边,她站起来就可以用手触及学生。她认为这样可以看见学生的动作和表情,小学生容易分神,她能随时给予提醒。而我们的教室里学生以秧田式排座,与教师面对面,学生只能看到他人的后脑勺和教师。她认为,秧田式排列让教师必须走过一段距离才能对学生施加足够的影响,变化甚微的课堂物理形态让学生很容易陷入疲劳,学习效率会逐渐下降。

可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教师只是觉得“我很长时间没有变化场景了”,然后下意识的允许一种场对学生而言,因为可以不必刻板地坐在那里,景改变。

教师允许哪怕是一小会的变化也让他们感到兴奋,但这些场景的变化似乎与学习效能的相关性不大。

变换教学场地、改变学习场景是依据教学过程的需要,利用场地的变化营造适合小组学习、交流的氛围,学校图书馆、实验室、活动教室、操场、田野等场地可以提供与教室内完全不同的情景刺激,理应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教师提供变式教学。佛陀台上讲经,众信徒台下皆昏昏欲睡,佛陀慨叹:成仙的道理也无法入

教学新论

心。对于类似情境,大家都感觉如此,就如同开大会听报告一样,任由主讲人讲得如何精彩,被动的听众还是无法长时间保持注意力。一个非常有趣的反例就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编排,导演几乎不把一种类型的节目进行连排,哪怕是对较多观众非常感兴趣的相声小品类节目,连排也不会超过两个。

有人痴迷于某种教学风格的形成,有人致力于某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塑造,甚至有更多的人欲把课堂教学规定为程序,这是否表明教师已经领会和触及到课堂教学的本质了呢?也许这只是局外人观课一节之感受对学生常年面对一教师之感受的替代和曲解。风格、模式和程序是较为固定的,即使不刻意强调这些,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无可避免地形成自己的风格、模式和程序。不管外在评价者多么迷信这些东西,如果从边际效用递减的视角考察,这恰恰是提升教学效能最深的陷阱。

第三,教师成为学习的设计者和支持者。今年3月份,我在嘉定区实验小学听袁娟老师的《如何吃得更安全》一课,主题是让学生测量各种水果农药残留,然后提供最佳的清洗方法,并说明理由。在教学过程中,袁老师没有设计很复杂的教学环节,没有从头到尾去讲解,然后告诉学生一个结果,而是让学生利用实验材料、网络资讯去获取解决方案。学生兴致盎然地用试纸测量农药残留,然后用各种办法清洗水果,再测量,共同商讨各种蔬菜水果的最佳清洗方法,最后由一个小组成员上台呈现学习结论。学生全身心沉浸在学习过程中,几乎没有人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其结果也令人称道。在此课堂上,学生成为“输出—接受”型的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结构不再是“单向消费”结构,教师的能力表现也不再局限于提“上供既定的学习内容和有问必答,或者不再局限于好课”,而在于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和创生权。

教师从集“编、导、演”于一身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从旁适时给予学生以指导和帮助。因为无需在乎自己的表演,那么就可以转向对学习者的观察和指导;因为无需亦步亦趋,学习者从而可解除复制和服从的限制,转而把精力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趣味自然就产生了,也解除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作用的魔咒。

〔于家太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督导室201806〕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课堂教学的启示_于家太.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