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第18课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电子课件 人民版必修2
发布时间:2024-11-28
发布时间:2024-11-28
专题五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基础落实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 化原因、特点史论突破
代第 社 会课 生时 活 的中 变国 迁近 现 18
近代人们思想观念及习 俗变化的表现、影响
聚焦重点
识图读表 知古通今
近代交通业、大众 传媒的发展
对接点1:考查历史概念特征本质属性
对接高考
对接点2:考查历史起因趋势及影响等 对接点3:考查知识比较联系归纳能力 对接点4:考查认识评价新史观新情境
限时训练
第18课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标要求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 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 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返回目录
知识点1I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巧记速记夯基础
知识整合
1.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趋 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 势 转变。 表 (1) 近 代 : 鸦 片 战 争 前 , 男 性 , 长 袍 马 褂 。 鸦 片 战 争 后 “ 洋 现 布”“洋装”进入城市百姓生活,西装传入。辛亥革命后,孙 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中山装受欢迎。改良后的旗袍受到都市 新潮女性欢迎,中山装和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女性服装由 宽松肥大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 (2)20世纪50年代 至 60年代中期:以列宁装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 青睐(3)60年代中期至 70年代末:民众服饰的式样和颜色趋于单 调,军装和“干部服”盛行。(4)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服饰的 变迁的原因: (1)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 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过渡,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灰 思想的强烈冲击。(2)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 蓝色调到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冲击着封建制度和旧的生活方式。(3)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和民国政府的推动。
知识点1I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巧记速记夯基础
知识整合
2,饮食的变迁
(1)中餐:形成四大菜系,即 鲁菜 、粤菜、川菜、淮扬 菜。传统上,南方喜吃米饭,海鲜,北方喜吃面食,肉类。 (2)西餐:19世纪40年代起(鸦战后), 西餐 传入中国, 出现了中西餐并行的局面。 3.居室建筑的演进知道:“菜篮子工程”和“安居工程”
(1)传统居室: 四合院 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2)鸦片战争后,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 征。 (3)20世纪30
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 宅,西式的家具陈设开始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
知识点1I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知识整合
4.习俗风尚的变革 影响 因素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都对社会习俗变 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名师助学: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可归纳为“一、 速记巧记夯基础 二、三、四”见教辅 一大趋势:从封闭到开放,逐渐文明化。 两大原因:内因,中国历史的巨变;外因,西方文化的 传入和冲击。 三大阶段:近代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 四大内容:衣、食、住、风俗。
表现
(1)婚丧礼俗:①婚俗:清末民初,新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 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式婚礼。②丧礼: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用 火葬代替土葬,婚丧仪式简约文明。(2)其它:①民国成立后,开 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②公历 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③点头鞠躬取代了跪拜作揖;④握手成 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⑤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走出家庭,步 入社会。 (3)社会风尚: 20世纪50~70年代①勤俭节约_无私奉 易错警示:有关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几个误区见教辅
(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 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②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 。 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改革开放以后,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逐步 (2)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 形成。 命后。 (3)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 废除缠足。
2.近代人们思想观念及社会习俗的变化的趋势怎 样? (1)摒弃等级观念,平等意识增强。古代封建等级 的三纲五常伦理观念逐渐被民主、平等的思想所 代替。这表现在社交礼仪由跪拜、作揖演变为鞠 躬、握手;发型服饰发生变化,从男子留辫到剪 辫易服,女子裹足到迫令放足,倡导男女平等; 人们之间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由老爷、少爷变 为先生、某君等。
(2)摒弃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权意识增强。 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道德观念逐渐被男女 平等的观念所代替。这表现在提倡女权, 倡导妇女解放;提倡妇女走出家庭,走向 社会,也引起了婚姻观念和家庭伦理观念 的变化;同时近代西方婚葬习俗逐渐引入 中国,中国的婚葬仪式逐渐简化等。 (3)近代人们生活和习俗逐渐西方化,求奢 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吃西餐、穿西服、 住洋房、乘汽车、讲究奢侈成为有钱人追 求的一种时尚。
II
聚焦
重点
解读考纲ABC
史论突破1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原因、特点
【思维引导】依据教辅材料,结合中国近代社会背景,分析中 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并归纳其特点。 【知识探究】中国的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如此众多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 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内因:国内的历史剧变 政治(环境、形势) 经济(生 维新派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社会风俗的主张,如反对缠足,反 产力的提高)文化(思想观念的转变) 对鬼神迷信,反对吸食鸦片,主张断发易服,提倡近代的生活 外因:国外外来文化的涌入 方式和行为习惯等; ①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和挑战: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以国家的名义颁布了改易社会风俗的 的侵略,使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涌进我国。 政令,确立了近代新生活礼俗的合法地位,把自维新运动以来 ②中国社会内部新兴的进步力量,为振兴国家在理论上和实 的社会风俗改革推向高潮; 践上的努力(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也通过近代以来的战争和交 新文化运动中,批判旧道德、旧礼俗,提倡新道德、新风尚 ▼ 往,发现了自己的落后,所以也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 拓展:举例说明? 产生活方式)。返回目录
II
聚焦重点
解读考纲ABC
史论突破2
近代人们思想观念及习俗的变化
【思维引导】依据教辅材料,结合所学,归纳近代人们在思想 观念及习俗上变化的表现,探究其影响。 【图说历史】
“三寸金莲”绣花鞋→时髦的高跟鞋
见面礼: 跪拜、作揖→鞠躬、握手意义:礼节上的尊 卑观念已为平等观 念所取代
①由绣花鞋到高跟鞋,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 思想的影响。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②两个有卓越贡献的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掀起不缠足运动。从反对传统道德,争取妇女 解放的角度看,不缠足运动带有反封建的政治 意义,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返回目录
思维升华 【观点点睛】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两方面.社会生活的变迁从 根本上说是西方的工业文明首先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 思想造成了强烈冲击,然后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又共 同影响社会生活各领域变迁的结果. 【形象理解】
这一组图片体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礼节上的重大变化 ,即晚清时 的跪拜礼(图一)——民国初期的鞠躬礼(图二)——1922年的握
手礼(图三),反映了中国社会由封建等级森严到社会地位平等的变化,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知识图解】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观点点睛】 近代
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不仅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而且在客观上冲击着近代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传播着男女平 等观念、民主科学等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思想理念.
II
聚焦重点
解读考纲ABC
知古通今
2012年11月《新周刊》“ 2012生活方式报告”——现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
【思维引导】阅读教辅材料,结合材料搜集新中国改革开放前 后社会生活的变化,就其利弊谈谈你的认识。【知识探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历史时期,我 们接受到的外来文化很多,因而对待外来文化的观点也很多,在这里我 们搜集了两种观点: 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 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 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 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 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批判地学习外来文化。▼ 传统文化。 阐述这两种观点的合理之处,再总结它们的不足之处,思考作为当代 青少年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应做出怎样的正确选择?返回目录
II
聚焦重点
解读考纲ABC
知古通今
2012年11月《新周刊》“ 2012生活方式报告”——现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
【思维引导】阅读教辅材料,结合材料搜集新中国改革开放前 后社会生活的变化,就其利弊谈谈你的认识。 【小结归纳】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外因) 国人审美观念的变化 政府政策的变化 政治运动和社会思潮的影响 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 领袖人物的影响 【课后探究课题】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 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 之相反的是在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 氛却是越来越淡化 在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返回目录
III
对接高考
高考考什么→考过什么→再考什么
对接点3
考查知识比较、联系、归纳能力等
【高考典例】 (2011· 浙江文综,17)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 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 错误的是( )。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在
英国读书,取个了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 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 ( )。 A.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 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 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返回目录
【拓展预测】 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叫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
重点要点探究变式题 [2011 北京模拟]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 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C. )
①欧风美雨的影响 ②社会变革的推动 ③服饰质地的 不同 ④服装款式的差异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尝试命题 2
下图是中国不同时期的 )
服饰,可见服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