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媒体的选择利用
时间:2025-07-10
时间:2025-07-10
Name of presentationCompany name
一、克拉克 (Clark)的观点 克拉克 (Clark)认为 教学媒体只是一 种手段,无论是电视、书本、还是面 授,传递信息的内容没有什么不同, 其教学效果也没有什么不同,所不同 的只是传递方式。“能带来稳定且再 三复现高质量教学的,与其说是所使 用的媒体,不如说是软件的设计。
二、安东尼贝茨的观点 1. 媒体一般是灵活的和可替换的,焦点是在给定 的条件下何种媒体最合适。 2. 每种媒体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即有一套能 发挥其功能的固有法则。对每种媒体的特征有待去 探索,从而去设计高质量的教学媒体。 3. 并不存在某种“超级媒体”,所有媒体都 有其长处和短处,而且一种媒体的长处往往正好是 另一种媒体的短处。这个事实表明,采用多种媒体 方案通常是极有希望成功的。 4. 对于某些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说,还是存在 某种媒体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媒体。
三、布鲁纳的观点 布鲁纳(J.Bruner)认为:媒体在传 授知识方面的功能是相近的,几乎是 毫无差别,而在发展技能方面是独特 的,各个不同。如讲授事实,用电视 、广播、印刷材料、面授都行,都容 易达到目标。但如果要发展技能,那 么,对于发展某一方面的技能,总会 有相应的媒体比其他媒体更合适、更 有效。
四、施拉姆的观点 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与香港传播学家余也鲁,1982年华南师范大学 讲学后,出版了一本书《传媒 教育 现代化——教育传播的理论与实 践》(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在怎样选择教学媒体的一章中提出 了九个原则: 第一原则:我们可以使用任何媒体学习。 第二原则:我们向经验学习,媒体派不上用场。 第三原则:我们会从媒体或直接经验中不自觉地学习。 第四原则:没有一种人人适用,处处适用的“全能媒体” 第五原则:有一种或一组媒体与直接经验对某种教学工作来说 ,会比别的媒体更有效。 第六原则:教课包括先后顺序,需多种媒体来配合。 第七原则:混合使用媒体比只用一种媒体的学习效果好。 第八原则:混合使用媒体来配合教学工作。这种配合十分复杂 ,很难做到理想。 第九原则:将媒体与教学次序作最适当的配合,实际上困难很 大,即使能加以克服,也不知应如何进行。
四、施拉姆的观点报偿的保证 =选择的或然率 费力的程度 报偿的保证:传播内容满足选择者的 需要的程度 费力的程度:内容和使用传播途径的 难易状况
教学媒体利用的选择模型选择决策时考虑的因素: 一、学习类型二、媒体所需费用(成本) 三、媒体所能达到
的效能 四、学习类型与媒体效能关系 五、媒体最优选择范围:低成本,高效 能
教学媒体利用的选择模型 一、学习类型 根据教学目标而确定的学习行为可分为 五类:– ①学习事实性信息。 – ②学习对多种事物的识别能力。 – ③学习抽象的原理、概念、法则。 –④学习解决某种问题的程序与方法。 –④学习解决某种问题的程序与方法。 –⑤学习操作性技巧。
二、媒体所需费用(成本) 费用包括设备费、支持费、装配费及 人员的开支,通常以每学时价值作为 计算单位,即以“元/学时”为计算单 位
五、媒体最优选择范围
一、教育传播媒体的特性–呈现力——指教学媒体表现事物信息的性能。空 间特性、时间特性、运动特性 –重现力—— 教学媒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把储 , 存的信息内容重新再现的能力。 –传播力——任何教学媒体都是以特定的符号形态 将信息传送给受信者的(信宿端)。传播速度 、传播范围、传播能力 –可控性——指媒体的使用者对其操纵控制的难易 程度。智能化发展程度 –参与性——指应用媒体教学时,学习者参与学习 的机会。行为参与、感情参与、交互特性
上一篇: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大棚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