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适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 总课时:90(三年制)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简介
《工程测量》包含在各种不同工程建设中与测量相关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施工测量基本工作、河道与水库测量、水工建筑测量、输电线路测量、公路与桥梁测量、地下工程测量、工业与民用测量,此外还根据测绘行业的发展介绍了变形测量与高精密工程测量。在内容上,除了保留经典的测量技术与手段外,还反映了世界最新仪器、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工程测量》是工程测量专业的一门专业必课程,是综合应用所学测绘基本知识,为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测量问题的重要课程。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工程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工程控制网的布设理论与方法,各种施工放样方法,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分析,各种典型工程如线路、桥梁、隧道、水利枢纽工程以及工业与民用建筑等的测量,工程建设中的测量信息管理等知识。,对工程测量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达到如下:
1. 掌握地形图的应用。 2. 掌握施工放样的常用方法。
3. 掌握水利工程与输电线路相关测量技术。 4. 掌握路桥工程与工民建相关测量技术。 5. 掌握水工建筑变形观测技术。 6. 了解水下与地下测量相关技术。
7. 了解精密工程测量以及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综合采用多媒体课堂的讲授,课间实习以及习题,讨论的方法来传授知识,因为这门课实用性比较强,所以在野外实习的时间比较长,占有重要的比例 细分为三部分如下:
1. 课堂讲授 要求重点内容详细讲解,难点的内容尽量安排课堂练习,测量方法尽量安排课堂实习。应注意讲解课程内容多结合工程实际。
2. 自学安排,要求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课前自学,一些了解性的内容尽量安排学生自学。应注意让学生将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应尽快
给予解答。
3、实践(测量实验与实习)环节 测量实验与实习,一方面是为了验证、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是熟悉测量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测量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使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四)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综合性较强,知识类容多而杂包括大量学生以前所学的测量基本知识,所以需要同学们学习过《普通测量》、《测量平差》、《土木工程概论》、《建设工程概论》、《控制测量》、《数字测图技术》、《GNSS测量技术》等课程。
第二部分 大纲内容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学习的目的和方法;了解本课程工程建设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二、教学内容
1. 工程测量任务和内容 2. 工程测量发展与现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工程测量在不同工程建设领域所发挥的作用 第一章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地形图在工程建设各阶段的作用,理解工程建设设计对地形图精度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
1. 地形图在工程建设勘测设计阶段的作用 2. 大比例尺地形图精度 3. 测图控制网
4. 工矿企业现状图及竣工图测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测图控制网的布设与地形图精度。
第二章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利用不同仪器进行施工点位放样的各种不同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测设的基本工作
2.极坐标法和直角坐标法放样 3.方向线交会法放样 4.角度交会辅助点法 5.距离交会法放样 6.直线放样法 7.放样方法的选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各种放样方法的掌握。
难点:针对不同仪器和不同精度要求对放样方法的选择。
第三章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渠道施工工艺,掌握渠道从设计到施工运营各个阶段的具体测量工作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
1.选线测量 2.中心导线测量。 3.中线测量
4.纵横断面测量与断面图测绘 5.横断面面积与土方计算 6.线路恢复与渠堤边坡放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线测量中的中桩放样与纵横断面测绘与成图。 难点:利用软件进行土方量计算。 第三章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河道控制测量原则和水下地形测量的方法,了解水下地形测量的测量仪器以及基本的测量方法,理解水下测量和地面测量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1.河道控制点测量的特点 2.河深断面和测深点的布设 3.水下地形点平面位置的测定 4.水位观测与水深观测
5.河道测量成果整理 6.水下地形图测绘 7.河道纵横断面测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下测量与常规地面点位测量的区别于联系 难点:河道断面图的编制
第四章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水库测量的基本任务和特点,掌握水库淹没界限测量与库容计算原理。 二、教学内容
1. 水库测量的基本任务和特点
2.设计水电站时对库区地形图精度的要求 3. 水库淹没界限测量 4. 水库库容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库淹没界限等概念以及测量方法,利用软件计算水库库容。
第五章
一、目的与要求
上一篇:网络市场的细分与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