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急救知识与实用技术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现场急救知识与实用技术
主要内容现场急救概述 现场急救常用的几种急救技术 常见急症的急救 突发事件应对知识
第一节、 第一节、现场急救概述一、急救的类型 (一)院前救护(现场急救) 院前救护(现场急救) ⑴院前救护是指危急重病人进入医院前的急救护理。 院前救护是指危急重病人进入医院前的急救护理。 ⑵院前救护的含义: 院前救护的含义: ①接到呼救后,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 接到呼救后,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 ②给予现场伤员以最有效的救护措施。 给予现场伤员以最有效的救护措施。 ③在不停止救护的情况下,安全、迅速的将伤员转 在不停止救护的情况下,安全、 运到相关医院继续救治。 运到相关医院继续救治。
(二)院内急诊救护医院内急诊部门的医护人员接收各 类急性伤病员、 类急性伤病员、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 症病人,对其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 症病人,对其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
重症监护( (三)重症监护(ICU) )重症监护是指专业医护人员将各类 危重病人集中管理, 危重病人集中管理,应用现代化的医疗 设施和先进临床检测技术对病人进行严 密的监护、有力的治疗和护理, 密的监护、有力的治疗和护理,从而使 病人能度过危险期,为康复奠定基础, 病人能度过危险期,为康复奠定基础, 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 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
二、现场急救的目的 保存生命; 保存生命; 防止病情恶化; 防止病情恶化; 改善预防; 改善预防;
第二节 现场急救常用的几种急救技术一、心肺脑复苏 通常将心肺脑复苏分为三个阶段: 通常将心肺脑复苏分为三个阶段: 基础生命支持(BLS) 基础生命支持(BLS) 进一步生命支持(ALS) 进一步生命支持(ALS) 长程生命支持(即脑复苏) 长程生命支持(即脑复苏)
(一)基础生命支持基础生命支持亦称基础复苏。 基础生命支持亦称基础复苏。其 目的是迅速恢复循环和呼吸, 目的是迅速恢复循环和呼吸,维持重 要器官供氧和供血, 要器官供氧和供血,维持基础生命活 动,为进一步复苏处理创造有力条件 。基础生命支持包括心脏骤停或呼吸 停止的识别,气道阻塞的处理、 停止的识别,气道阻塞的处理、建立 气道、人工呼吸和循环。 气道、人工呼吸和循环。
(一)基础生命支持1、确定病人是否心脏骤停 发现突然丧失意志的病人时, 发现突然丧失意志的病人时,立即呼唤和 摇动病人肩部,观察有无反应, 摇动病人肩部,观察有无反应,同时触摸病人 颈动脉或股
动脉有无搏动。 颈动脉或股动脉有无搏动。 2、呼唤救助 如果病人无反应,应立即呼唤救助。 如果病人无反应,应立即呼唤救助。
(一)基础生命支持3、安置病人 当确定病人意识丧失时,立即将病人置 当确定病人意识丧失时, 于平坦、坚硬的地面或硬板上,复苏者 于平坦、坚硬的地面或硬板上, 位于病人右侧,开始心肺复苏。 位于病人右侧,开始心肺复苏。
(一)基础生命支持4、保持气道通畅 对意识丧失的病人迅速建立气道,并清 对意识丧失的病人迅速建立气道, 除气道内异物或污物, 除气道内异物或污物 , 常用开放气道解除梗 阻的方法有三种: 阻的方法有三种: 头后仰- (1)头后仰-下颌上提法 头后仰- (2)头后仰-抬颈法 (3)下颌前提法
(一)基础生命支持5、人工呼吸 (1)口对口呼吸 复苏者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鼻孔, 复苏者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鼻孔 , 深吸气 向其口腔吹气两次每次吹气量为800~1200毫 后,向其口腔吹气两次每次吹气量为 ~ 毫 吹气速度均匀, 保持肺膨胀压低于20厘米水 升 。 吹气速度均匀 , 保持肺膨胀压低于 厘米水 继而以每分钟12次的频率继续人工通气 次的频率继续人工通气, 柱 。 继而以每分钟 次的频率继续人工通气 , 直 至获得其他辅助通气装置或病人恢复自主呼吸。 至获得其他辅助通气装置或病人恢复自主呼吸。
(一)基础生命支持(2)口对鼻呼吸对有严重口部损伤或牙关紧闭者, 对有严重口部损伤或牙关紧闭者 , 采用 口对鼻通气法。复苏者一只手前提病人下颌, 口对鼻通气法。复苏者一只手前提病人下颌, 另一只手封闭病人口唇,进行口对鼻通气。 另一只手封闭病人口唇,进行口对鼻通气。通 气量及通气频率同口对口呼吸。 气量及通气频率同口对口呼吸。
(一)基础生命支持6、建立人工循环 、(1)判断病人有无脉搏。人工通气支持时, 判断病人有无脉搏。人工通气支持时, 判断病人有无脉搏 应随时检查颈动脉有无搏动, ~ 秒无 应随时检查颈动脉有无搏动,5~10秒无 脉搏,立即开始人工循环。 脉搏,立即开始人工循环。
(一)基础生命支持(2)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采用胸外心脏按压应掌握六个要点:① 采用胸外心脏按压应掌握六个要点 ①复苏者应在 病人右侧。 按压部位与手法:双手叠加 双手叠加, 病人右侧 。 ② 按压部位与手法 双手叠加 , 掌根部放在 胸骨中下1/3处垂直按压 处垂直按压。 按压深度:成人为 成人为4~ 厘米 厘米, 胸骨中下 处垂直按压。③按压深度 成人为 ~5厘米, 儿童为3~ 厘米 婴儿为1.3~ 厘米 厘米
, 厘米。 按压频率:成 儿童为 ~4厘米,婴儿为 ~2.5厘米。④按压频 …… 此处隐藏:59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历史学院团委工作制度简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