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时间:2025-05-05
时间:2025-05-05
九年级语文
A.妖娆.
(ráo):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 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举一返三:从一件事类推而知几件事。 B.田圃.(fǔ):田地。 禁锢.(gù):束缚,强力限制。 辍.耕(chuò):停止耕作 不耻下问.(wân)::不以提出问题为耻。 C.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 信.大义(xìn): 伸张正义 脖颈.(gěng):脖子 风流.人物(liú):指有才学而不拘泥礼法的人物。 D.颤抖..(zhàn dóu):哆嗦 帝室之胄.
(zhòu):帝王的后代 微漾.(yànɡ):微波荡漾。 徇.
蕲以东(xún):攻占蕲县以东的土地。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B.我们不能因为中国足球冲出了亚洲,走向了世界,就妄自菲薄....地说中国足球队已成为世界劲旅。
C.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大家怎能对他们没意见? D.长白山天池清澈见底,长白山雄奇秀丽,令游客流连忘返....。 3.下列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项是( ) (2分)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的主体由汉字“心”、英文字母“V”、嘴衔橄榄枝飞翔的和平鸽________。此标志与世博会会徽“世” _________,在呈现中国文化个性的同时,_______了志愿者的用“心”和热“心”。
A.凑成 异曲同工 表达 B.构成 同心协力 表示 C.凑成 同心协力 表示 D.构成 异曲同工 表达
4.某同学这么认为: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座高耸的山,是一座看不见路径的山。每个人都是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怀揣着征服者的梦想。
你认为青春是什么?请仿照该同学的句式也写写。(2分)
5.虎年说虎。“景阳冈武松打虎”、“李逵沂岭杀四虎”是《水浒》中的两个精彩的打虎故事,请任选其中一个。概述故事情节。(2分)
6
.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陈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句子 , 。 (2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的句子 , 。 (3)范仲淹的《渔家傲》表现战士们思乡报国的诗句是: ,
。 (4)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割麦者辛苦劳作的句子是: , 。
(5)《卜算子 咏梅》中表现梅
花即使粉身碎骨也要撒播芳香的句子是: , 。 二、阅读(50分)
(一)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第7-11题。(14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自《陈涉世家》)
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⑴会.天大雨 ⑵上使外将.兵 ⑶楚人怜.之 ⑷皆指目..
陈胜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宜.多应者 诚宜.
开张圣听 B.扶苏以数谏故.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C.卒买鱼烹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
九年级语文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翻译: ⑵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翻译:
10.阅读选文,写出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用原文回答)(2分) 答:
11.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2分) 答:
(二) 阅读小说,完成12-17题(18分) 父亲的游戏 两天前,儿子独自一人来到这个城市。现在,父亲要送他回去。
他们来到火车站,却在候车室的入口停下来。两个人盯着安检仪的小屏幕,那上面不断流动着各种箱包和编织袋的轮廓。 男人说看到了吗,把行李放进去,屏幕上就会照出行李里面的东西 你看看,这是一个脸盆 这应该是一床被子 这个,一双皮鞋吧。可是,它为什么能照出里 …… 此处隐藏:385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如何实现开机动态口令
下一篇:地质基础知识培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