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代谢和基因表达的调控

时间:2025-07-10

生物化学

第十六章 细胞代谢和基因表达的调控

细胞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细胞代谢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网络,并且存在复杂的调节机制,这些调节机制都是在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或RNA)的作用下进行的。

物质代谢途径的相互联系

细胞代谢的基本原则是将各类物质分别纳入各自的共同代谢途径,以少数种类的反应转化种类繁多的分子。不同代谢途径可以通过交叉点上关键的中间物而相互转化,其中三个关键的中间物是G-6-P、丙酮酸、乙酰CoA。

糖代谢与脂代谢的联系 糖转变成脂

糖经过酵解,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及丙酮酸。磷酸二羟丙酮还原为甘油,丙酮酸氧化脱羧转变成乙酰CoA,合成脂肪酸。

脂转变成糖

甘油经磷酸化为3-磷酸甘油,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异生为糖。 在植物、细菌中,脂肪酸转化成乙酰CoA,后者经乙醛酸循环生成琥珀酸,进入TCA,由草酰乙酸脱羧生成丙酮酸,生糖。

动物体内,无乙醛酸循环,乙酰CoA进入TCA氧化,生成CO2和H2O。

脂肪酸在动物体内也可以转变成糖,但此时必需要有其他来源的物质补充TCA中消耗的有机酸(草酰乙酸)。

糖利用受阻,依靠脂类物质供能量,脂肪动员,在肝中产生大量酮体(丙酮、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

糖代谢与氨基酸代谢的关系

糖的分解代谢为氨基酸合成提供碳架

糖 → 丙酮酸 → α-酮戊二酸 + 草酰乙酸

这三种酮酸,经过转氨作用分别生成Ala、Glu和Asp。 生糖氨基酸的碳架可以转变成糖 凡是能生成丙酮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酸、草酰乙酸的a.a,称为生糖a.a。 Phe、Tyr、Ilr、Lys、Trp等可生成乙酰乙酰CoA,从而生成酮体。 Phe、Tyr等生糖及生酮。

氨基酸代谢与脂代谢的关系

氨基酸的碳架都可以最终转变成乙酰CoA,可以用于脂肪酸和胆甾醇的合成。

生糖a.a的碳架可以转变成甘油。

Ser可以转变成胆胺和胆碱,合成脑磷脂和卵磷脂。

动物体内脂肪酸的降解产物乙酰CoA,不能为a.a合成提供净碳架。

脂类分子中的甘油可以转变为丙酮酸,经TCA进一步转变为草酰乙酸、α—酮戊二酸,这三者都可以转变成氨基酸。

核苷酸代谢与糖、脂、氨基酸的关系 核苷酸不是重要的碳源、氮源和能源。

各种氨基酸,如Gly 、Asp 、Gln是核苷酸的合成前体。 有些核苷酸在物质代谢中也有重要作用: ATP 供能及磷酸基团。

UTP 参与单糖转变成多糖(活化单糖)。 CTP 参与卵磷脂合成。 GTP 为蛋白质合成供能。

物质代谢的特点:TCA是中心环节

代谢途径交叉形成网络,主要联系物:丙酮酸、乙酰CoA、柠檬酸、α-酮戊二酸、草酰乙酸。

分解、合成途径往往是分开的,不是简单的逆反应。

在一条代谢途径中,某些关键部位的正反应和逆反应,往往由两种不同的酶催化,一种酶催化正反应,另一种酶催化逆反应。

以糖代谢为例:

ATP是通用的能量载体

乙酰CoA进入TCA后,完全氧化生成CO2、H2O,释放的自由能被ADP捕获转运。否则,自由能以热能形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

分解为合成提供还原力和能量

物质代谢的基本要略在于:生成ATP、还原力和结构单元用于体内生物合成。

NADPH专一用于还原性生物合成,NADH和FADH2主要功能是通过呼吸链产生ATP。

ATP来源:(1)底物水平磷酸化、(2)绿色植物和光合细菌的光合磷酸化、(3)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

NADPH来源:

(1)植物光合电子传递链 (2)磷酸戊糖途径 (3)乙酰CoA由线粒体转移到细胞质时伴随有NADH的氧化和NADP+的还原,所产生的NADPH可用于脂肪酸合成 P422图22-4

有机物分解产生构造草料和能量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P423 图22-5

(1)将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单元,释放的能量不能被利用。 (2)将各种小分子单元分解为共同的降解产物乙酰CoA,产生还原力NADPH和少量ATP。

(3)乙酰CoA通过TCA被完全氧化成CO2,脱下的电子经氧化磷酸化产生大量的ATP。

分解、合成受不同方式调节 单向代谢的反馈调节

顺序反馈控

分枝代谢的反馈调节 对同工酶的反馈抑制

协同反馈抑制

代谢调节

代谢调节是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的而形成

的一种适应能力。进化程度越高的生物,其代谢调节的机制越复杂、越完善。

生物代谢调节在三个水平上进行,即酶水平、细胞水平、多细胞整体水平(神经、激素)。酶和细胞水平的调节,是最基本的调节方式,为一切生物所共有。

神经调节:整体的、最高级的调节。

激素调节:受神经调节控制。第二级调节。 酶调节:原始的、基本的调节。第三级调节。 酶水平的调节:酶活性调节(酶原激活、别构效应、共价修饰)酶水平的调节

酶水平的调节,主要通过酶定位的区域化、酶活性的调节、酶含量的调节,这三个方面进行。

酶定位的区域化

酶在细胞内有一定的布局和定位。催化不同代谢途径的酶类,往往分别组成各种多酶体系。多酶体系存在于一定的亚细胞结构区域中,或存在于胞质中,这种现象称为酶的区域化。

功能:浓缩效应,防止干扰,便于调节。 ⑴多酶体系在细胞中区域化,为酶水平的调节创造了 …… 此处隐藏:299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细胞代谢和基因表达的调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