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24-11-28
发布时间:2024-11-28
题目: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1.考核知识点:政府经济的涵义,政府经济活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政府经济与企业和个人经济行为的本质区别。
2.常见错误:对政府经济学的理解阐述不完整。
3.提示:
政府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活动,涉及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是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身边的例子和自己理解的政府经济活动进行举例。
在提交个人讨论提纲和进行小组讨论时,一定要把握政府经济的基本概念、政府经济活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政府经济与企业和个人经济行为的本质区别等知识点,进行深入具体地讨论。
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追溯政府经济的历史,政府财政收支雏形,可从原始社会满足氏族部落公共需要的祭祀、防卫等活动算起,而正式的政府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出现了国家,有了政府,便产生了政府经济。
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认识政府经济活动:
(1)政府经济的主体。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即狭义的政府,也就是国家行政机构。政府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主体,其行为与企业、个人相比,存在根本区别。企业、个人经济行为是追求私人利润的最大化,而政府经济以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政府经济活动是市场供求平衡的重要条件,如从市场主体角度分析,则政府是市场上最大的买主,一定时期内政府采购总额、采购商品和劳务的结构,对市场供求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2)政府经济的客体。政府经济的客体是政府所参与分配的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宏观调控的国民经济系统。企业、个人经济活动,是从事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和供给,而政府经济是以财政收支为核心,实质上是一种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宏观管理。政府机构不直接创造任何物质财富,政府财政收入来自企业和个人缴纳的税收,形成所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物质基础。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财政集中的财力多少。
(3)政府经济的形式。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与企业、个人等微观经济活动不同,政府经济是以组织财政收入、安排财政支出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履行政府职责,并以收支为基础开展宏观管理,即对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有效调控。
(4)政府经济的依据。与企业、个人等微观经济相比,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政府之所以能够强制地、无偿地、固定地征收税收等收入,满足其支出需要,就是因为政府是公共权力机关,掌握着执法等强制手段,对违规者予以处罚,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5)政府经济的目的。政府经济活动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活动就是为了解决企业、个人不能或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克服市场缺陷,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与企业、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目的有根本区别。
题目:联系实际讨论,撰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小论文。
1.考核知识点:第三至五章的相关知识点。
2.常见错误:选择讨论的题目过大,阐述时思路不清晰,层次不分明。
3.提示:
建立在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题目进行讨论,理顺思路,架构阐述层次,结合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政府经济现象进行深入详细地讨论。
如第五章第一节“公共选择理论”,可以选择分析特殊利益集团的行为对公共选择的影响。主要从几个方面着手进行:首先,对公共选择的涵义和基本原理进行阐述;其次,公共选择与政府活动的关系;再次特殊利益集团的形成及影响公共选择的途径,结合自己选择的实际例子;最后,结合实例阐述特殊利益集团对公共选择的影响。
1.公共选择的涵义和基本原理。公共选择,一般是指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生产、供给等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2.公共选择与政府活动的关系。政府通过资源配置,组织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其决策机制与企业个人微观经济决策之间存在根本区别。作为政府经济活动财务基础的财政收支,其安排及实施的结果,反映了政府与立法机关、各种政治力量、利益集团之间的反复权衡和较量,是一种多次博弈的结果,是一种集体决策和选择。
公共选择反映了政府经济活动的一般特征,应当明确,公共选择是以既定的政治制度为前提的。
3.特殊利益集团的形成及影响公共选择的途径。特殊利益集团,是指那些由于特定利益而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公共选择过程特别是意见表达功能的社会群体。这些特殊利益集团既可能是长期存在的,如工会等,也可能是由于某件具体事件而临时形成的,如某一污染环境事件中的受害者等。这些利益集团活动的目的,就是使公共选择的结果更利于自己。 特殊利益集团影响公共选择的途径主要有三种:(1)向决策者提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表达本集团的愿望,进行劝说和游说,以影响其投票决策;(2)以游行、罢工等形式,向政府或立法机关施加压力,力图在公共决策中达到其目的;(3)直接或间接地向讲解员或政府官员行贿,以达到改变公共决策,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
4.特殊利益集团对公共选择的影响。在公共选择中,特殊利益集团对决策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特殊利益集团活动的结果,是使资源配置向某些特定的人群倾斜,难免损害其他人群利益。普通劳动者一般都是弱势群体,特殊利益集团的活动使得普通劳动者往往处于更加不利地位。
《政府经济学》课程作业讲评(3)
题目: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联系实际撰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
提示: 可以运用政府经济学课程的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深入调查,最终形成一篇调查报告。调查范围可以考虑以下题目,也可以自选。
1.中国的有效税率与经济增长;
2.政府规模和经济收敛;
3.公共品供给制;
4.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
5.公共事业支出;
6.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努力。
附:调查报告的有关说明。
调查报告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典型经验的调查、揭露问题的调查、历史沿革的调查、新情况新事物的调查,以及基本情况的调查等。
调查报告的一般写法:(1)标题:直截了当地把调查的问题写在标题时,如《关于×××××问题的调查报告》;(2)概况:交代所调查问题的基本情况,点明调查的结论;(3)调查内容:写清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及产生的影响、后果,可以按时间顺序写,也可以按问题性质从不同侧面来写;(4)结论:对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性意见。
写调查报告要深入实际从各方面了解有关情况,包括直接的、间接的、正面的、反而的。要尽可能掌握大量的事实材料,对掌握的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
《政府经济学》课程作业讲评(4)
简述题:
一、简述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征。
1.考核知识点:第八章第二节中“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征”知识点。
2.常见错误:只列明财政补贴的特征要点,而不进行必要的阐述。
3.参考答案:
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
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
(1)财政性。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
(2)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政策需要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
(3)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策手段,是为国有目标服务的,必须依据一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时,财政补贴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简述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
1.考核知识点:第十章第四节中“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知识点。
2.常见错误:只列明影响宏观税负主要因素的要点,而不进行必要的阐述。
3.参考答案:
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有:
(1)税收制度。影响税收负担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税收制度。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决定着该国的税收负担总水平以及单个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水平。
(2)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影响着税收负担的总量水平和税收的来源。
(3)宏观经济政策。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必然对税收负担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4)政府的职责范围。政府通过税收形式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数额和比例,总
量受政府所承担的职责范围的影响和制约。
三、简述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可能性。
1.考核知识点:第三章第二节中“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知识点。
2.常见错误:公共物品私人供给这个知识点涉及“必要性”和“可能性”,但题目只要求回答“可能性”,所以只需要简要阐述出私人供给所需要的一系列条件即可。
3.参考答案:
公共物品满足下列条件时,由私人供给公共物品便存在可能:
(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
(2)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
(3)在公共物品的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
(4)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论述题:
一、试述公债发行的方法。
1.考核知识点:第十三章第二节中“公债发行方法”。
2.常见错误:在论述题中应对各要点进行必要的阐述。
3.参考答案:
公债发行是指采用何种方法和形式来推销公债。公债发行的方法很多,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不同标准对公债发行方法进行分类:
(1)直接发行法和间接发行法。按照政府在公债发行过程中同应募者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将公债发行方法分为直接发行法和间接发行法。直接发行法是政府直接向应募者发行公债,中间不经过任何中介机构,政府直接承担组织发行工作,直接承担发行风险的方法。而间接发行方法则是政府不直接担当发行业务,而委托给专业的中介机构进行公债发行的方法。
(2)公募法与非公募法。从公债发行对象的角度,可以将公债发行方法分为公募与非公募法。公募法是指政府向社会公众公开募集,不指定具体公债发行对象的公债发行方法,包括直接公募法、间接公墓法和公募招标法三种。非公募法也称私募法,是指不向社会公众公开募集,而是对有些特别的机构发行公债的方法,通常包括银行承受法和特别发行法。
(3)市场销售法和非市场销售法。从政府是否通过市场发行公债的角度,可以将公债发行方法分为市场销售法和非市场销售法。市场销售法是指通过证券市场销售公债的方法,银行承受法和公募法等就属于市场销售法。非市场销售法则是指不通过债券市场发行公债的方法,这种发行方法具有行政分配的特点,特别发行法、强制招募法、交付法等就属于非市场销售法。
二、试述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关系。
1.考核知识点:第十六章第一节中“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关系”的知识点。
2.常见错误:部分同学在阐述时只回答了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区别,而漏掉了二者之间的共同点。注意阐述要完整。
3.参考答案:
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存在必然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差别。国际税收同国家税收一样,都不能脱离国家而独立存在,即两者都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进行的一种分配行为。 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区别是:
其一,国家税收反映的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它是一国政府对其管辖范围内
的纳税人进行的征税,这种征税关系表现为一个国家内部的事务。而国际税收主要反映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财权分配关系,脱离了这个本质特征,就不是国际税收。
其二,国家税收的课税对象主要是国内所得、商品流转额和财产收入。而国际税收的课税对象是跨国性税收或国际商品流转额,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跨国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征税,才引起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上一篇:游西湖作文400字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