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发展之于中国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4-11-28
发布时间:2024-11-28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低碳发展之于中国的意义.txt
低碳发展之于中国的意义
当今世界怀抱一个共同的低碳经济愿景。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
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但是,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向低碳经济转
型的起点和意义并不相同,有着自身独特的意义与要求。低碳经济对世界各国都是一种
机遇,人类可以借此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中国而言,发展低碳
经济在对外关系、技术创新和能源安全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关系
到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首先,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地位。作为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气
候合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如果没有中
国的积极行动,那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将缺乏实效;另一方面中国作为贫困发展中国家
的地位将有可能改变,各国对中国承诺减排温室气体的期望将进一步上升,从而使中国
面临减排温室气体的国际压力与日俱增。尽管中国自主行动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做出
非常巨大的贡献,在排放大国中可以认为是表现最好的,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承担起
了负责任大国的角色,但国际社会仍然要求中国做出更多贡献。
哥本哈根会议结束后,有发达国家甚至将会议的低成果归咎为中国,企图“栽赃”
以推卸它们的责任和转移国际社会的视线。12月20日,英国气候变化大臣米利班德在
《卫报》发表文章,指责中国“劫持”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谈判进程。某些发达国家
的别有用心路人皆知,但中国本身发展所需的碳排放潜力在国际社会也遭到了不少非
议。中国未来在国际气候政治中的压力毫无疑问将越来越大。气候领域的纠纷不可避免
地将延伸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2009年来中美两国的高层政治互动无不涉及气候变
化问题就是个很好的例证。在全球化趋势下,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气候问题上的摩擦将在
一定程度上恶化中国的国际环境,阻碍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国家发展进程。
中国正在走一条赶超型或压缩型的工业化道路。欧美部分国家用了200年左右的时
间完成了其工业化进程,中国将在50年左右
的时间内完成。发展和富有是要有物质基础
的。中国今天走到了工业化的中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绩,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
源和环境代价。面对环境污染、资源和能源短缺等硬约束,中国必须寻求新的发展道路,才有可能突破经济增长的“瓶颈”。如果说低碳经济是全世界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
必然选择,那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么对于中国来说,其战略着眼点之一就在于以和平方式突破生存局限。通
过低碳经济,中国在减少自身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同时,也可以缓解在国际气候政治中
的压力,减少在此问题上与其他国家的摩擦,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在此
基础上,中国可以进一步推动全球气候合作进程,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其次,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低碳发展需要经济增长和消费模式的巨大
变革与调整,以及科学技术的持续创新、应用和扩散。其中,技术进步发挥着基础性作
用。没有技术支撑,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技术进步离
不开自主创新或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关系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大计和现代化进
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引发的国家间在政治、经济、贸易等方面激烈竞争形势,成
为中国推进技术自主创新的巨大驱动力和重要机遇。技术自主创新已成为中国实现低碳
发展的关键对策。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技术作为技术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领域,
以超常规的措施大规模发展和推广先进能源等低碳技术。
此外,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将伴随着激烈的技术竞争,但也给中国技术进步带来重要
机遇。通过加强技术转移谈判获得发达国家的技术支持,中国也可以从发达国家引进相
关的技术,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各国在强化技术自主创新的同时还将积
极参与国际技术研发合作,大范围的技术竞争和交流,也给中国技术发展带来了重要契
机。
中国是大国,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也应该很好地利用来
自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这有利于中国在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上加快步伐。如果仅依靠
中国自己的研发,完全形成产业化和大规模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 为了加速低碳技术的
研发和扩散,中国应该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先进能源技术,同时提供必要的政策激
励,解决好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的关系问题。
在未来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低碳技术是核心要素。中国在国际技术转移中的地
位,不仅
仅是进口大国,也可能是出口大国。无论是从能力,还是责任上看,中国都要
承担起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低碳技术的责任。特别是在向非洲和拉美等海外地区投资
过程中,中国也会不断被要求积极对外转让低碳技术。
再次,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与摆脱锁定效应。气候变化是由于工业化和所谓现代化
造成整个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社会的碳锁定所导致的结果之一。自工业革命以来,严重依赖化石能源的技术由于路径依赖成为各产业的主导技术,而该技术与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组织形成正
反馈,结成一个“技术—制度综合体”,使得整个社会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并形
成严重的惯性。
当今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很大程度上也是在重复西方发达国家的“碳锁定”历史过程。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的重碳产业和技术正通过国际投资与
贸易渠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低碳经济为标志的世界经济新潮流,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避免陷入“碳锁定”,甚至及早解锁。从这个意义上说,向低碳经济转型,就是“解除
碳锁定”的同义语。
也许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使得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重新站到了同一个起跑
线上。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将更加重视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而不再
简单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或盲目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转移,避免走上“先污
染、后治理”道路。发展中国家还具有后发优势,甚至实现技术跨越,可以比发达国家
更好更快地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型。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在于成本优势,大量的减排
技术在中国应用时,成本低于发达国家。由于后发优势,建立新企业新设备的成本要比
改造更新旧企业旧设备的成本低。中国的高储蓄率和巨额外汇储备也使投资资金似乎不
成为大问题。
中国当前正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积极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培养
自主创新能力,向低碳经济转型。防止新的锁定,必须有选择地进行投资。
最后,有益于提高低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向低碳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获
得低碳产品的新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最大的环保节
能市场,最大的低碳商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低碳制品出口国。中国在这一领域正在积极
开展行动,在某些产品上获得了较好的市场份额。
中国企业已经在多个低碳产品和服务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其中以可再生能源相
关行业最为突出。2009年3月,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布绿色富豪榜,在上榜的全
球100位绿色巨人中,中国内地占17席,在这17人中,11人
从事太阳能产业。中国已有
超过150台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在网运行,是世界采用此种技术最多的国家之一;中
国是世界上风力发电装机增长最快的国家,在不到8年时间里突破了1千万千瓦,年增长
速度接近翻番;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国,供应着世界40%的光伏产品需求;
中国是世界最大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的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占世界总产量的50%和总安装量的
65%,约95%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核心技术为中国公司持有;中国企业生产出了全球首款
单次充电可行驶400公里、并可容纳5位乘客的纯电动轿车;中国水泥余热发电效率世界
领先,已开始向国外出口技术和设备;等等。
如果能在国际贸易规则中进一步促进低碳产品的国际流通,培养竞争优势,中国低
碳产品的整体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另外,提升企业研发低碳产品的积极性,培育中国
低碳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也需要相关的贸易政策和环境政策发挥作用。
3.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挑战
发达国家的转型,是从后工业化社会的起点开始的转型,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温室
气体排放,实现能源安全,寻找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起点和任务:不仅要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节能减排,还要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减少贫困,完成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作为后发国家,中国要在同样的时
间里完成更多的任务。因此,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内涵,远比发达国家的转型更加丰
富,意义也更加重大,任务也要更加艰巨。
(1)发展挑战巨大。气候变化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根据对人均排放和人均
GDP关系的分析结果,两者之间呈现一种近似倒U型的曲线关系。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
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人口众多,资源匮乏,对经济外延扩张空间的需求很大。加之
经济、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相对薄弱,近年来,中国的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增长速度
惊人。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至少在2030年以前中国能源消费与温室气体排放增长具有重
要的推动力。
人口增长。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政府努力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增长率已经保持在相当低的水平。尽管中国已进入低生育国家行列,但由于庞大的
人口基数和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的15年,中国人口将以每年800万-1000
万的速度增长。按照人口城镇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测算,到2020年还将从农村转移
出3亿左右的人口。城市化和工业化是改变农村居民不利处境的唯一出路。城市化进程
的加快伴随着一系列重大的变化,例如
,就业压力、消费方式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在未来的几十年中都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挑战。
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质量大为改善,而且正在仿效发达国家高消费模式,在不断持续提高。在家用电器基本普及后,居民消费正在快速大规模转向高能耗耐用消费品,如住房、汽车。据社科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院预测,中国人均GDP有希望在2010年接近4000美元。收入的提高,必然带来生活水平的改善,而这种改善是以能源消耗为基础的。
工业化水平。在工业化发展加速阶段即重化工业阶段,钢铁、汽车、造船、机械工业的发展以及大规模的城市化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质材料和能源。这些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对中国未来的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有很大的影响。2000年,中国的钢铁产量为1.285亿吨。3年后达到2.2亿吨,远远超过当初的预计。2006年中国的钢铁产量达到3.53亿吨。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的钢铁消费量降到3亿吨。据国家统计局据,2009年,中国钢材表观消费量为5.65亿吨。同比增长25%。中国的钢铁行业能源消费占全国的15%。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进程加快速发展首先会引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扩张,城市道路、供电、供水、供气、公
共交通、市政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绿化、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将会产生对钢铁、水泥
等各种重化工业产品和建筑材料的巨大需求。由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生活水
平上升,原材料生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飞速发展。这些原材料的生产很多是能源和
碳密集型的。
国际贸易分工。在全球化产业转移和国际贸易分工的大格局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
-82-
加工厂和主要的制造业基地。由于中国处于国际劳动分工的较低端,大部分的进口是高
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而出口主要是能源密集的制造业生产的产品。在这种进出口结构
下,随着大量“中国制造”产品走向世界,中国内涵能源净出口随贸易顺差的增长不断
扩大。满足各地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中国也间接地出口了大量能源。研究表明,中国内
外贸进出口背后的内涵能源约占当年一次能源消费的1/4。
(2)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道路上,中国还面临一个重要问题
是资源和环境约束,比如依赖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低下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开
发潜力有限,等等。
能源结构约束。中国能源结构中以煤为主。在已探明的化石燃料储备中
,煤占了
96%,石油和天然气只有4%。对煤炭高度依赖的能源结构是中国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
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其增速已经超过了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由于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
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能源结构调整的难度大,中国在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过
程中,将比其他国家受到更多
上一篇:《电子商务概论》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