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满译汉籍研究
时间:2025-04-05
时间:2025-04-05
清代满译汉籍研究
季 永 海
【摘 要】[摘 要]清朝自1644年入关前至1911年灭亡,将大量汉语著作,特别是经典名著译为满文。这些译著包括军事、政治、法律、四书五经以及小说、戏剧、诗歌等。论文较为详尽地介绍并研究了译著的时间、版本、译者、影响及其意义诸多方面,对今天的民族语文翻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名称】民族翻译
【年(卷),期】2009(000)003
【总页数】9
【关键词】[关键词] 满文译本;汉语名著;版本;意义
满文早已弃用,满语也成为濒危语言,但是满语满文在清代曾经有过辉煌,有过优越的地位,满文被尊为“国书”、“清文”,满语被尊为“国语”,并规定凡重要文件都要用满文。因此,清代形成了大量的满文文书档案和文献。据统计,现存清代档案一千多万件,其中满文档案约占五分之一。满文档案不仅数量多,而且文种全,如制、诏、诰、敕、谕、圣训、题、奏、实录、方略、会典、本纪、清律、历书、族谱、则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边疆、语言文字、天文、地理等诸多方面,极为珍贵。清代还编纂了大量辞书,如《清文鉴》、《五体清文鉴》、《清文总汇》。此外,还有私人著述和记录的日记、杂记、民间文学等,如《异域录》、《随军纪行》、《百二老人语录》、《使交记事》、《尼山萨满》等。[1]然而,在这些作品中,却很难找到用满文创作的文学作品和用满文写作的学术著作。有清一代出现过一批著名满族作家、诗人,如纳兰性德、文康等,但他们都是用汉语创作的。
与此同时,从入关前到清朝灭亡,清政府和民间翻译了大量的汉语著作,而且多是经典作品。这些用满文翻译的汉文著作,对清军入关、满族贵族统治中国、满汉文化交流、满族汉化,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年代久远,不少译著已经佚失。现在据不完全统计,藏于国内外40余所图书馆、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不计经文、拓片等,满文图书有一千多种,其中用满文翻译的汉语著作有三百种左右,几乎所有的汉文经典著作都被译成了满文。这些译著有满文的,有满汉文合璧的,也有满汉蒙文合璧的。本文拟就清代满译汉籍的时间、版本、译者、影响及其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汉语著作翻译之多的原因
满译汉语著作之多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条:清初八旗人员不通汉语文;统治者亟需吸取汉族统治阶级的经验;满族人民文化上的需求。
上一篇:音乐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下一篇: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