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方程的意义》 教学设计
同安区浔江小学 吴夏燕
式子来表示我们全校师生一共有多少人吗? (板书: 212+ x、 212+a、 212+b) 。 今天我们
要进一步来研究这些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所隐藏着的数学奥秘,想 知道吗?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天平,认识天平: 出示课件,师:大家看这是什么?小朋友在玩翘翘板,假如这两个小 朋友的体重一样重,翘翘板会怎样呢?(保持平衡) 师:在我们数学学习中,有一种称量工具与翘翘板原理一样,你知道 是什么吗?(生答:天平) (出示天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用到的称量工具——天平。天平是由 托盘、砝码、镊子、指针、标尺、游码等部分组成的。大家看,砝码有所 不同,越大就越重。把要称量的物体放在左边的托盘,右边的托盘放上相 应的砝码,当天平平衡、指针指在正中央,说明砝码的重量就是这个物体 的重量。接下来,我们就用天平来做实验。 2.实验一,认识不等式 师:一个天平左盘上放了一个玻璃杯,右盘上放砝码。 师:这个杯子有多重呢?(1 个空杯子=74g) 师:我往杯子里倒些水,假设这些水重 x 克,现在杯子和水一共有多 重?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74+X) 师: 现在我把这杯水放在左边的托盘, 大家观察此时的天平怎么样呢? (杯子里倒了水,水有重量,天平就不平衡了,左低右高,说明杯子 加上水的重量比右边的砝码重。 ) 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结果吗? 生回答后,师板书:74+X>74 师:我再加一个 200 克的砝码,这时天平是左高右低,说明杯子加上 水的重量比右边的砝码轻,你能不能再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天平两边的结 果。生:74+X<274 师:当天平两边不平衡,一边比另一边重时,要表示天平两边的关系, 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不等式表示。 (板书:不等式)
问: 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不等式吗?师板书例如: 20+30>45、 50+X<100 3.实验二,认识等式. 师:下面老师把其中一个 200 g 重的砝码换成 100 g 重的砝码。你再 来观察一下。 (现在天平平衡了) 问:谁来表示这个式子?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74+X=174 师:为什么用“=”呢?(平衡就是相等了) 师:那这个式子与刚才这些不等式比较最大不同是什么?(生这个式 子中间是等号,叫等式。板书:等式) 问:能再举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生举例,教师板书,例如:20+30=50、5+a=10) 三、探究交流,抽象概括 1.分类、建构概念 师:像 74+X=174 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把它叫做方程。 (板 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一起读一遍。 (学生齐读)这也是我 们今天这堂课要探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方程的意义) 2.理解、巩固概念 师:现在同桌两人一起交流,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出示幻灯
: 未知数和等式) 3.你能自己写出几个方程吗?指名到黑板上写。 四、巩固提高,形成技能 1.判断 下边哪些式子是方程?(课本 54 页“做一做” ) 2、辨一辨:它们也是方程吗?说说理由(课件出示练习) 3、 找一找: 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说一说方程与等式之间的 关系。 4.断一断:我会判断 5.写一写:看图列出方程。
6.你知道吗? 你知道吗?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 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 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组方程 解决实际问题的史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数学家笛卡儿第一个提倡用 x、y、z 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五、总结提升。 回想一下刚才我们上课开始写的那个表示我们全校师生总人数的式 子,现在老师告诉你一共有 224 人,你能得到怎样一个方程并知道老师有 多少人吗?(12 人)这是我们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希望同学们也能像 今天一样积极动脑, 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 去解开更多生活中的未知数, 去迎接更多新的挑战!
作业设计: 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之间的关系编出不同的方程, 看谁编得 多。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不等式 等式
74+X>74 74+X<74 100+X<300 20+30>45
20+30=50、5+a=10 74+X=174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