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常见文化意象鉴赏诗歌
时间:2025-07-13
时间:2025-07-13
借助
鉴赏诗歌
意 象意象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 意象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 思想感情 观物象融合的艺术形象 融合的艺术形象。 观物象融合的艺术形象。
常见文化意象古代诗词作者采用的富有固定 古代诗词作者采用的富有固定 的景或物。 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的景或物 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的景或物。
常见文化意象 景或物日暮
感情色彩惆怅伤感
落叶
悲秋、 悲秋、失意
高考链接2002年全国卷: 年全国卷: 年全国卷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7、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 折柳” 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 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柳”是古诗词中常见意象。“柳”与“留” 柳 是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谐音,古人常有“折柳送别”之说, 谐音,古人常有“折柳送别”之说,所以此 诗中的“折柳曲”无疑有“惜别怀远”之意。 诗中的“折柳曲”无疑有“惜别怀远”之意。
看图吟诗关于月: 关于月:海 上 生 明 月, 天 涯 共 此 时。 ——[唐]张九龄 [
人 约 黄 昏 后 。
月 上 柳 头 , 梢
明月出天山,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苍茫云海间。
李白——月 月 李白《全唐诗》50836首诗中,“月”字出现11055次, 出现“月”字的诗占1/5; 其中李白1166首诗中,“月”字出现523次;出现 “月”字的诗占1/2。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 白
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 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 “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诗人与明 月之间亲密 欢洽的举动 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 感情? 感情?
诗人眼里的月亮, 已不是天文学意义上的月亮, 诗人眼里的月亮, 已不是天文学意义上的月亮, 而是人文意义上、文化意义上的月亮;更直接地说, 而是人文意义上、文化意义上的月亮;更直接地说, 是人类都有的一种“月亮情结”。
1、“月中情” 月中情”
古人借助月
亮来表现思乡、思亲、思友、 古人借助月亮来表现思乡、思亲、思友、思念故国家园。 思乡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思》 。(李白《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野旷云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孟浩然 野旷云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2、“月与物” 月与物”
古诗中“ 古诗中“月”常与风、花、雪、树、鸟、泉 常与风、 等景物一并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等景物一并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以一种完美的 景致渲染特殊的环境氛围。 景致渲染特殊的环境氛围。
3、“月与哲理” 月与哲理”
从古到今,月一直是文学家们的宠儿, 从古到今,月一直是文学家们的宠儿,特别 是在感情丰富的诗人们眼中,那朦胧的月光、 是在感情丰富的诗人们眼中,那朦胧的月光、淡 雅的月色、多变的月形无不带给他们哲学的思辩, 雅的月色、多变的月形无不带给他们哲学的思辩, 于是成就了大量具有深刻内涵的“咏月”之作。 于是成就了大量具有深刻内涵的“咏月”之作。
李白之死——安徽,泛舟湖上,醉眼朦胧,湖水中飘飘 安徽,泛舟湖上,醉眼朦胧, 李白之死 安徽 忽忽有一轮月亮,离我怎么这样近呀!简直就伸手可得, 忽忽有一轮月亮,离我怎么这样近呀!简直就伸手可得, 我为什么不把它捞上来呢?于是,在这浪漫的醉意中, 我为什么不把它捞上来呢?于是,在这浪漫的醉意中,诗 人伸一伸手,侧了侧身,便随着水中的月亮永远地去了。 人伸一伸手,侧了侧身,便随着水中的月亮永远地去了。
月奴” 诗人自称“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