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时间:2025-07-12
时间:2025-07-12
高阳北沙中学 苑媛媛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北沙中学的苑媛媛,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希
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我说课的题目是《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以下我就四个方面来介绍这堂课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教材分析,第二方面是教法分析
和学法指导,第三方面是教学过程,第四方面是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对中国的区域地理有
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
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
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高中地理打下基础。
2.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 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
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② 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图示与文字资料,了解黄土高
原的形成。
③ 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通过
分析,要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④ 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了解
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归纳总结、团结协作、
语言表达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阅读图表资料,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中心,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对
其成因、危害及对策展开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 重点、难点的确立: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掌握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因此,黄土高原的位
置与范围为本课的重点。
针对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分析归纳能力,探询知识的热情高涨。思维深度、发
散思维、需要加深的情况下,确定了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本节课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化难为易,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所
学内容。
本着提供给学生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
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给学生相对宽松的活动空间,
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教学结构: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四)总结反思 拓展延伸
(五)课堂总结
2、教学程序
教学
流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
引
入
新
课
︼
播放关于黄土高原的视频片段,提出问题,以此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和兴趣。
一段视频将复杂的地理事物用形象的语言调动学生去感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强
烈的求知欲望中导入新课。
世
界
最
大
的
黄
土
堆
积
区
︻
新
课
教
学
︼
严
重
的
水
土
流
失
︻
新
课
教
学
︼
脆
弱
的
生
态
环
境
生
态
建
设
1. 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突出重点呢?我是这样做的。
引导学生读黄土高原的位置图,在地图上找到答案。为了制造热烈氛围,以小组竞赛形
式进行.教师最后评议.
2.黄土高原成因
(1)出示 “黄土高原景观图”,提出第一个探讨问题,学生完成活动后,提出第二个疑问,
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对“风成说”的探讨。
(2)关于“风成说”的探讨。根据活动2我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依据学生回答表现,给
予肯定和表扬。
在获得对黄土高原的初步认识后,继续下一个课题。
1.水土流失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采用梯度质疑法逐步加强对学生
的引导,用逐步深入的提问达到让学生自己得出水土流失原因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
行拓展,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相关图和问题,了解我国水土流失状况和形
成原因。
通过提问引出下一个问题。
2.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在学生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了初步了解后,把设计的目标逐步提高,分析水土流失造成
下一篇:艾滋病防治知识测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