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 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
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法与学法:
①观察比较法,在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整数乘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②动手操作法,积极参与画图操作,在操作中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思考概括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预习指导:
①例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例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②认真有条理的阅读课本第8、9页,提出自己想学的问题,并尝试找到问题的答案。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我想学
1.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2)计算:
312333
++= ++= 666101010
2.引出课题。
333++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101010
板书:分数乘整数 3、 提出问题:
关于分数乘整数,你想学习什么? (1)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2)分数乘整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二、
我会学:探索新知
1、 教学例1。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的意义。 出示课本例1情景图,引导学生看图, 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
(1)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2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11
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提问1: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么?
【求“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提问2:“求3个
2
,那么求“人跑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实际是求什11
2
是多少?】 11
2
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呢? 11
2222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3
11111111
2
【通过比较发现,两种算式都可以求出3个相加的和是多少,但是用乘法算式更加简便】
11
22
(2)小结:×3就是表示3个相加的和是多少?
11112
(3)提问:
11
×3=多少?你能说说分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2、 教学例2 (1)出示
3
×6,学生独立计算。 8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 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板书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我会用:
1、 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再
计算的习惯)
2、 “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
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 四、课堂小结,我收获: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五、作业
练习二第1、2、4题。
第二、三课时 分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课本第10~12页 例3、例4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索分数与分数相乘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理解意义、总结法则。 教法与学法: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
预习指导:例3 分数乘分数 例4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1) 例3求什么?例4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2) 从例3中,你总结出什么规律?
(3) 观察例4,十分之三×三分之二,怎样等于五分之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我想学: 1、算一算。
351
×5 ×1 ×2
8107
师:这三题都是什么数乘什么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王师傅每小时加工一批零件的七分之二,3小时加工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
请生列式回答,并说说每个条件表示什么?整理出数量关系: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 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 …… 此处隐藏:866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