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推迟退休年龄的讨论
发布时间:2024-11-28
发布时间:2024-11-28
初探老龄化退休
现代经济信息
关于我国推迟退休年龄的讨论
杨乐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100872
摘要:目前关于退休年龄的讨论成为了包括媒体、专家学者和普通百姓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不仅是一项政策,而且它几乎和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推迟退休年龄已是必然趋势,那么应该如何去实施,在实施的时候会有哪些影响和问题。本文将从劳动经济学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来分析这项政策所造成的潜在影响和实施困难。
关键词:老龄化 退休年龄 劳动经济学 社会保障 就业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世界上不少国家纷纷采取推迟退休年龄的措施来应对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例如,英国政府计划在2044年将英国的退休年龄由目前的男性65岁,女性60岁逐步提高至男女都为68岁;无独有偶,早在1983年美国就已经计划在2017年将美国的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此外,德国、俄罗斯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压力都纷纷出台或者正在讨论关于推迟退休年龄的争论。
对于这些措施目前国际上的观点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支持者主要观点是由于人口生育率越来越低、人均寿命越来越长、社保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且退休年龄的劳动者正处于知识储备和经验最丰富的时期,过早退休对于劳动力资源是极大的浪费等原因。而反对者则认为推迟退休年龄会挤压年轻人的就业空间,使近年来全球性的就业问题进一步加重;而且推迟退休就意味着企业要继续为老年人多支付两年的社会保险费用;通常来说,老年人的工资水平是远远超过年轻人的工资水平的,那么推迟退休,给企业造成的负担将是十分巨大的。
自07年开始,我国的媒体、学者乃至普通民众都越来越多的开始了关注我国退休年龄是否会推迟的问题。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着自己的特点。首先就是老龄化发展迅速,正如表1中所列出的,我国只需要27年就会跨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而且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我国到本世纪中叶将会拥有世界1/5的老年人口;但是最重要的问题人就体现在老龄化的结构上,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表现出了地区、城乡以及性别的不平衡性,使得我国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更加的突出;相比于发达国家多年的经济积累,我国最突出的矛盾就在于“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一万美元以上,而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一千美元,目前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
表1
国名日本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典
65岁以上人口比例的到达年次
7%1970年2000年1945年1930年1930年1865年1890年
14%1994年2027年2014年1976年1972年1979年1972年
24年27年69年46年42年114年82年所需年数
经济学中,我们将劳动力市场分为了一级劳动力市场和次级劳动力市场。一级劳动力市场由于稳定的工作,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薪酬福利待遇,使得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的收益远远大于退休后的待遇;在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下,由于缴费工资封顶线的限制,超出最高缴费工资的数额越多,那么退休前后的收入差距就越大;一名年收入几十万的企业经理人,退休后的退休金可能每个月仅有几千元,相当于退休前的几分之一,使得一级劳动力市场得劳动者在退休后面临着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的困境,因此对于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来说,推迟退休就意味着更多的经济收入和更高的退休金。相反地,次级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由于工作环境差,工作不稳定以及收入待遇较低,在我国社会统筹加个人积累账户的模式下,退休前后的收入差距远远小于一级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而且退休后闲赋在家可以参与一些工作环境较好,劳动强度较小的兼职工作;那么对于次级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来说,提前退休也许是更好的选择。而目前社会现状也正是这样,通常来说,要求推迟退休年龄或者要求男女退休年龄一致的通常都是一级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而次级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通常都会选择提前退休(例如很多下岗工人或者非正规就业的劳动者会想办法通过社保机构或者医院取得提前病退的资格)。
而对于企业来说,推迟退休年龄的影响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要的理论基础是人力资本周期性理论,根据这一理论:青年人处于体力最佳期,易接受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而老年人体力、耐力、承受力弱化,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的能力减弱,但经验丰富。大批老年人技术熟练,专业基础扎实,在单位能做到独挡一面。这些恰恰是青年人无法达到、企业却急需的;另一种观点则正好相反,认为劳动力成本主要是由工资和包括养老金在内的保险福利待遇组成,近年来我国国有、集体企业因其要缴纳较高的保险费率而日益沉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退休金无论是工资的一部分还是利润的一部分,在经济过程中总是表现为劳动成本的一部分,其他条件不变,则退休年龄愈早,劳动力成本愈高。我个人更加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假如抛开企业的社会责任,单纯从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说,企业肯定更加倾向于第二种观点,通常来说,老员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要高于年轻员工,而且老年员工的绩效产出相对于他们的报酬来说是偏低的,所以企业更加偏向于提前退休;而且目前很多企业都通过反聘退休老员工来降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当然这一观点也存在着反面观点,主要是从劳动力的替代性上来分析的,我将在对于就业的影响中进行介绍。
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推迟退休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1. 对于社会保障制度来说,推迟退休年龄可以大大缓解社会保障基金的压力。一方面,推迟退休年龄在增加缴费人数和缴费年限从而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的同时,还通过减少养老金的支付时间来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从而减小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另一方面,从宏观角度来看,推迟退休年龄使劳动者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增加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回报。
2. 但是对于就业来说,推迟退休年龄可能会造成不利影响。很多
二、影响分析
一项政策的出台,需要的是背后对于这项政策出台后对于经济、法律、政治以及社会文化等等一系列方面影响的准确预测以及判断。否则,很可能就会造成政策的失效甚至于边际效用为负。下面我将对推迟退休年龄这一政策将会给社会带来哪些收益,而又会造成哪些损失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对于劳动者来说,推迟退休可能会造成两种不同的影响。在劳动
322
初探老龄化退休
学术探讨
学者认为,由于老年人推迟退出劳动力市场,使得空缺职位减少,将会对目前形势严峻的年轻人就业造成不利影响。而相反地观点则认为年轻人和老人的工作职位之间存在着很小的替代性,即老年人的工作年轻人做不了,年轻人找工作困难主要是由于自身的素质问题,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的要裕群教授就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是总量与结构矛盾并存。我个人认为,推迟退休年龄对于就业肯定是有影响的,很多对于技能经验要求不高的职业,年轻人很快就可以胜任了,但是老年人推迟退出劳动力市场会使得年年轻人就业的问题更加严重。
相关政策等,实现一定程度的退休自主性。同时可以对于高级技术人员或者专家学者适当的推迟退休年龄,但是不要强制性的推迟,还是以自主自愿的原则为主。
同时,我十分赞同的一个观点就是将男女退休年龄的差距逐渐缩小,一方面女性的平均寿命要明显高于男性,另一方面,目前女性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越来越高,使得女性可以更好的服务社会,因此,应当适当的缩小乃至与拉平男女之间退休年龄的差距。
三、结论
从长期来看,推迟退休年龄是我国也是整个世界的必然趋势,因为人口老龄化所伴随的必然是劳动力不足,虽然我国短期内还不会面临这一困境,但是由于社会的赡养压力越来越大,必然要求更多的人加入劳动力市场,从而使推迟退休年龄成为必然。
但是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认识到,由于我国的特殊状况,使得推迟退休年龄这一政策的实施存在很多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我国暂时还不适合推迟退休年龄。但是可以通过一些弹性退休制度和针对不同行业的特殊规定来缓解老龄化对于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的冲击。
例如,可以出台一些相关的规定来规范企业对于退休老员工的返聘,促进老年人的再就业,或者退休后的老人继续进入劳动力市场的
参考文献:
[1] 域外采风 中国妇运 2007年2月 P24~26.
[2] 徐勤,退休制度与退休年龄问题的探讨 人口与经济1992年02期P54~56.
[3] 张文彬,日本老龄化应对措施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东南亚纵横 2008年7月P74~78.
[4] 邵国栋,翟晓静,人口老龄化挑战中国现行退休年龄规定 未来发展2007年第6期 P33~37.
[5] 杨晓娇,中国退休年龄调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商业文化2008年第7期 P82.
[6] 钱敏,关于延长我国职工退休年龄若干问题的探讨 经营管理者2009年第4期.
(上接第321页)
各种情况。因此对许多新技术不了解,对本系统的技术水平不了解,对自身系统中的技术问题察觉不到。甚至自以为是,自我感觉良好。在生产和运行中发生问题时,由于对供热基本知识缺乏,只是按自己的经验去判断,然后作出不科学或不恰当的处理办法。当问题有了一定改善后,就认为自己的办法是对的,甚至当成先进经验去推广。致使许多问题(如:由于水力工况调节不好,供热效果差时,不去加强调网,而是采取换大泵或换大管道的错误作法)得不到彻底解决。
3. 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需要创新
一些设计人员学校毕业后就进入设计单位,缺少实际经验,设计时不结合实际情况,只是按照传统的设计模式来设计,只要完成任务,而很少考虑使用单位的节能问题。甚至对具体问题不分析,不研究,只是生搬硬套设计规范,在“宁大勿小”的心理作用下,总是把耗电设备容易选得很大,以避免承担责任。因此造成的浪费和带来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如循环水泵选型的错误)是相当惊人的。
4. 在技术革新的作法上存在盲目性
许多供热企业在实践中正逐步认识到提高供热质量、解决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时,最重要的一环是提高供热系统的技术水平和设备的先进性。因此,下大力气投入资金进行系统的技术改造和设备的更新换代。但也有些供热企业却因为对自己供热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认识不清,在一些严重的技术问题没有解决、系统中存在的落后工艺没有改造的情况下,盲目花大价钱上自动控制系统和设备。结果造成自控系统和设备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供热质量得不到根本的改善,能源消耗指标没有下降的局面。
实践证明,自控系统无法代替落后的工艺系统。只有在全面优化了供热系统的前提下,把先进的技术同先进的设备和先进的管理三者结合起来,最终才能实现合格的供热质量和最低的能源消耗。因此,应该把技术进步的重点放在全面优化供热系统上。
三、几点建议
为了使供热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能尽快得到解决,最大限度地节约供热能耗,使供热企业迅速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就几个重点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 应在供热行业内利用各种方式全面开展供热知识普及教育,尤其是基础知识的普及和提高,迅速提高供热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思想素质。
2. 科学选择循环泵。应在全范围内掀起一个校核循环水泵功率,改造循环水泵型号的节电高潮,可以大量节约供热系统电耗。
3. 优化水力工况。在供热管网中全面普及利用流量控制阀优化水力工况的工作,从根本上解决普遍存在的冷热不均问题。
4. 推广,通过实践证明“直埋热水管道无补偿敷设技术”,不仅降低热网投资、提高热网运行效率,而且加强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5. 多热源联合供热技术。在已具备多个热源或热电联产与区域锅炉房并有的城镇中,推广节能效果好、运行调节方便、安全性强的多热源联合供热技术和可自动优化水力工况的环状管网技术,使我国的供热技术水平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6. 采用其中节能型板式换热机组。该机组由于在版片的的选择和流道设计上高效节能、运行安全、小安装间、良好的数据通讯兼容性等特点,具有前瞻性。
7. 推进供热计量收费工作。目前除西方发达国家已采用这一措施外,东欧各国及原苏联地区国家正逐步推广。国外热计量经验表明,按照热量收费的制度是促使用户自觉节能的最有效手段,可节能20%-30%。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供热企业改变运行机制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一项根本措施。
323
上一篇:常州市勤业中学七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