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诞生(2)
时间:2025-07-03
时间:2025-07-03
因此,日神作为伦理之神,其要求的那种提倡适度和个体界限,并将自高自大和过度视作“怀有敌意的恶魔”的日神式思维,在尼采眼里,成为不折不扣的批驳对象。而诠释日神式思维最好的蓝本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典型的理性主义者,他的哲学追求冷静思索和逻辑辩证,崇尚一切科学的概念和知识,其审美的最高法则是“万物欲成其美,必合情理”。以他思想为代表,尼采总结为人类的理性乐观主义。而苏格拉底宣称“美德即知识;无知才有罪恶;有德者常乐”,则被尼采认为是扼杀悲剧的乐观主义三大基本形式,因为“美德和知识之间、信仰和道德之间,必然有一种必然的、可见的联结”,而悲剧在这种联结中被简化和公式化了。循着尼采的思路,我理解为,日神式思维将人类“打扮”得异常高雅,籍由外化的繁文缛节使人丢弃内在的宣泄,从而接近个体的“伊甸园”。日神式思维强调个体,个体是日神关怀的对象,因此日神倾向美化而非毁灭,是一种乐观主义。 然而尼采觉得,这种苏格拉底式的乐观主义是脆弱的。试图通过因果律来探寻万物最内在的本质,注定是一种妄想。我不敢简单地将尼采的这种观点视作不可知论,但明显的是,尼采对知识是不推崇的,对僵死的、机械的一切教条抱有深刻的怀疑,他不认为这些能于痛苦中拯救人类。尼采眼中的悲剧文化恰恰相反,"悲剧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智慧被移到知识的位置上,成为最高目标,它不受知识诱惑误导的欺骗,目光一动不动地盯着世界的总体形象,试图在这总体形象中,以爱的同情感把永恒的痛苦理解为自己的痛苦"。所以当时的尼采,毫不犹豫地视叔本华和康德为英雄,是挑战“隐藏在逻辑本质中的乐
上一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树
下一篇:雅思阅读技巧-绝对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