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生态的文化构建_新加坡公共住宅的启示_王焓

时间:2025-07-03

第三生态的文化构建:新加坡公共住宅的启示

the culture cultivAtion of third ecology: inSPirAtion from SingAPoreAn Public houSing

王焓,李晓东

/WANG Han, LI Xiaodong

摘要:本文尝试从第三生态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新加坡公共住宅在新加坡国家管理和新加坡的社会文化构建中的角色,特别是对新加坡社区感和认同感的培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着重介绍新加坡公共住宅如何利用新镇规划和建筑设计培育社区感,进一步发展新加坡国家认同感。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ird ecology", the essay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role of public housing in 1 关于“第三生态”

1.1 自然、社会和技术:解释人类社会平衡发展的新模型

“第三生态”思想最早由建筑理论家塞吉·希玛耶夫(Serge Chermayeff)和亚历山大·楚尼斯(Alexander Tzonis)在1971年出版的合著《社区形态》(Shape

筑学上,这种对技术的错用和滥用表现为对新的城市空间模式和建筑形式的使用而导致的传统社会文化的解体。其中最为著名的案例就是美国圣路易斯的普鲁特-艾格(Pruitt Igoe)社区,这个曾经获得美国建筑师论坛杂志“年度最佳高层建筑奖”的高层居住区,因其认同缺失以及极差的安全感,在建成仅仅20年后就被炸毁。

of Community: the Realization of Human potential)Singapore's civil management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cultivation of community sensitivity and identity. Major discussion is focused on how new town planning and residential block design is employed in the cultivation of sense of community, which further strengthens Singapore's national identity.

关键词:第三生态,新加坡公共住宅,认同感Key words: Third Ecology, Singaporean public housing, Identity

1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收稿日期:2013-04-15

118

中提出。楚尼斯和希玛耶夫将第一生态、第二生态分别定义如下:

第一生态(The First Ecology),海洋生态系统;第二生态(The Second Ecology),陆地生态系统;第三生态(The Third Ecology),人造生态系统。

根据希玛耶夫和楚尼斯的总结,第三生态(图1)所代表的是由人类创造的生态环境,这一生态环境既包括了人类生活的物质环境,比如,城市、村庄,也包括人类的社会结构及文化。第三生态中最为重要的3个元素是自然、社会和技术。自然环境构成了人类生存的物质环境,而社会环境决定了人类生活的精神环境。技术作为被人类所掌控的元素,带动第三生态的进化和发展。在第三生态理论的视角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平衡的第三生态环境的基础,而技术是其进化的动因。第三生态理论就是一门研究自然、环境和技术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1]。

1.2 进化的视角:对当代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解读基于1960年代的时代背景,希玛耶夫和楚尼斯指出,作为“第三生态”的人造环境不平衡的根源,抑或当代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原因是技术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的不匹配(图2)。人类若不能合理地使用他们所掌握的技术,就会造成技术的错用和滥用。在建

2

1 第三生态平衡的三要素(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 第三生态的进化时钟:人类对技术的认识总落后于技术的发展(图片来源:Chermayeff & Tzonis. Shape of Community)3 “棋盘式”新加坡新镇结构模式示意图

(图片来源:沙永杰. 新加坡公共住宅的发展历程和设计理念)

1.3 新加坡公共住宅对第三生态文化的构建新加坡持续的高速经济发展、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幽美的城市环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建筑和城市研究者的目光。在新加坡城市发展的众多成就中,其对公共住宅的关注和发展尤为突出。新加坡公共住宅不但以高层高密度的模式解决了居住问题,而且为高层住宅的对社区问题和气候问题的处理给出了新的范式。新加坡政府依托公共住宅创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发展建立了稳定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在被称为“文化沙漠”的新加坡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文化认同感。

新加坡公共住宅的发展建立在对一些既有的建筑学理论的发展之上,同时充分体现了第三生态理论中对技术理解性使用的要求:新加坡高层住宅对其所采用的建筑学理论和模型都进行了反思和具有实际意义的改良,最终发展出了适合本国实际情况的一种居住模型。不但将其根植于热带气候环境之中,保证了居住的舒适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而且在其居住环境中创造了全新的社会文化。新加坡高层住宅对于新加坡文化构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社区文化的培育,二是对于民族融合的促进。

在下文中,本文将从建筑学的角度,主要介绍新加坡公共住宅在社区构建和识别性构建两个方面的策

3

世界建筑 2013/06

4

略和方法,进而分析新加坡公共住宅在第三生态社会1)清晰明确的社区体系

维度发展上的贡献。

清晰的3个层级的社区结构不但为新镇的开发提2 新加坡公共住宅的社区感构建

供了便利,同时也建立起了新镇社区的基本骨架。依2.1 社区感的基础:新加坡新镇的三级规划托这套骨架可以很方便地发展各种促进社区发展和完新加坡的第一座新镇“皇后镇(Queenstown)”善的公共空间系统和管理体系。清晰的社区结构在帮由殖民政府的新加坡改良信托局(Singapore 助社 …… 此处隐藏:680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第三生态的文化构建_新加坡公共住宅的启示_王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