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历史第7课__《“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课件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
“文化大革命”的 十 年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
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直接原因: 导火线: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 海瑞罢官>》文章,点名批评吴晗写的《海瑞罢 官》,得到毛泽东的支持。 全面发动:中央政治 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也是标志) 具体原因: 1.党内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愈发 严重。 2.领导人企图利用“文化大革命”防止资 本主义复辟。 3.江青、林彪一伙野心家别有用心 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 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 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 向。 “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 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 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 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 打击的政策;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 打倒一切。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 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 倾向。右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 在实践中贯彻执行,便成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 机会主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 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又叫右倾投降主义。 右倾机会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原则, 在革命斗争中过高估计敌人力量,过低估计革命 力量,不敢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斗争,坐失 有利时机,甚至悲观失望,退却逃跑。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红五类: 工人、贫下中农、 军人、干部、烈属 黑五类 :地主、富农、反 革命、坏分子、右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文革”中最大一起冤 案
“文化大革命”期间,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 奸”、“工贼”,开除出党,被迫害致死。1980年5 月1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刘少奇同志追悼 大会。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966年,文革开始之后,刘少奇受到错误 的批判和人身摧残,被免除一切职务; 1969年10月,重病的刘少奇被困到河南省 开封市,监禁在一个严密封锁的小院内, 由于病情迅速恶化,1969年11月12日清晨 刘少奇含冤逝世,还差12天就是他71岁生 日。在他的火葬单上的名字是刘卫黄,是 刘少奇少年时期曾经用过
,却不为外界所 知的名字,职业是无业,1980年中共十一 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老舍先生于1966年8月24日在北京投湖自尽
1966年9月3日晨,中国作家、翻译家 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不堪批斗在上海寓 所双双自缢。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黑龙江省委书记处的书记集体被批斗
批斗万里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坐飞机是批斗中最残酷的方式之一。
喷气式批斗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批斗彭德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