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1-3章作业
时间:2025-05-02
时间:2025-05-02
第1—3章作业
一、填空题
1. 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合在一起,之所以能有效地共同工作,、 以及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层作用。
2.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即 为30Nmm2,它具有 的保证率。
3.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提高时,延性 。
4.
5. 钢筋的塑性变形性能通常用 和 两个指标来衡量。
6. 成正比。
7. 确定,预应力钢绞线、钢丝和热处理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系根据 确定。
8. 和组成。
9. 钢筋的连接可分为
10. 混凝土一个方向受拉、另一个方向受压时,强度会 。
11、结构的可靠性包括 、 、 。
12、建筑结构的极限状态有 和 。
13、结构上的作用按其随时间的变异可分为 、 、 。
14、永久荷载的分項系数是这样取的: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由可变荷载控制的效应组合取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效应组合取 ;对结构有利时,一般取 ,对结构的倾覆、滑移或漂流验算可以取 。
15、结构上的作用是指施加在结构上的 或 ,以及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
16、极限状态是区分结构 与 的界限。
17、结构能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 ,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 ,两者相加的总和为 。
二、选择题(单项选择)
1、若用S表示结构或构件截面上的荷载效应,用R表示结构或构件截面的抗力,结构或构件截面处于极限状态时,对应于 式。
a、R>S b、 R=S c、 R<S d、 R≤S
2、设计基准期是为确定可变荷载及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统一标准》所考虑的荷载统计参数,都是按设计基准期为[ ]年确定的。
a、 25 b、 50 c、 100 d、 75
3、下列[ ]状态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a、结构作为刚体失去平衡 b、影响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
c、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d、构件失去稳定
4、荷载代表值有荷载的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其中[ ]为荷载的基本代表值。 a、 组合值 b、 准永久值 c、 频遇值 d、 标准值
5、下列哪项不属于荷载代表值
a、 标准值 b、 设计值 c、 频遇值 d、 组合值
6、对所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都应进行[ ]。
a、 抗裂度验算 b、 裂缝宽度验算 c 、 变形验算 d、 承载能力计算
7、下列[ ]项属于超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a、在荷载设计值作用下轴心受拉构件的钢筋已达到屈服强度
b、在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梁中裂缝宽度超出《混凝土规范》限值
c、吊车梁垫板下混凝土局部受压承载力不足 d、构件失去稳定
8、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进行荷载效应的[ ]。
a、基本组合和偶然组合 b、基本组合和标准组合
c、偶然组合和标准组合 d、标准组合和准永久组合
9、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应进行荷载效应的[ ]。
a、标准组合、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 b、基本组合、偶然组合和准永久组合 c、标准组合、基本组合和准永久组合 d、频遇组合、偶然组合和准永久组合
10、混凝土各项强度指标的基本代表值是[ ]。
a、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b、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c、轴心抗压强度平均值 d、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
11、某批混凝土经抽样,强度等级为C30,意味着该混凝土[ ]。
22a、立方体抗压强度达到30N/mm的保证率为95% b、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达到30N/mm
c、立方体抗压强度达到30N/mm的保证率为5% d、立方体抗压强度设计值达到30N/mm的保证率为95%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载速度越快,测得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越低
b棱柱体试件的高宽比越大,测得的抗压强度越高
c、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比棱柱体试件能更好地反映混凝土的实际受压情况
d、混凝土试件与压力机垫板间的摩擦力使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
13. 同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各种强度之间的关系是 [ ]。
a、fc,k fcu,k ft,k b、fcu,k fc,k ft,k c、fcu,k ft,k fc,k d、ft,k fcu,k fc,k
14. 在轴向压力和剪力的共同作用下,混凝土的抗剪强度 [ ]。
a、随压应力的增大而增大 b、随压应力的增大而减小 c、与压应力无关
d、随压应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压应力超过一定值后,抗剪强度反而减小
15. 热轧钢筋冷拉后,[ ]。
a、可提高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b、只能提高抗拉强度
c、可提高塑性,强度提高不多 d、只能提高抗压强度
16. 无明显流幅钢筋的强度设计值是按 [ ] 确定的。
a、材料强度标准值×材料分项系数
b、材料强度标准值 / 材料分项系数
c、0.85×材料强度标准值 / 材料分项系数
d.材料强度标准值/(0.85×材料分项系数)
三、判断题
1. [ ]
…… 此处隐藏:58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上一篇:职业技能实训平台经济数学基础答案
下一篇: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