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匆匆》英译中看选词构句谋篇之美

时间:2025-07-12

作业 笔译郭菲(提交)

从《匆匆》英译中看选词构句谋篇之美 10英师4班 郭菲 2012200992

摘要: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多次被译成英文。笔者对张培基和朱纯深英译本的比较研究,从两种译本的选词准确,句式构造,语篇衔接三个方面进行比较赏析。从而展示在翻译过程中如何遣词造句以提高翻译水平。

Abstract: Transient Days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essays written by Zhu Ziqing, a famous Chinese poets and writer.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two versions of translation by Zhu Chunshen and Zhang Peiji from the aspect of word、sentenses and structure in order to show you how to choice the words and build the sentence in translation and promote your translation abilities in the future translations 关键词:匆匆、汉译英、朱纯深、张培基

引言

朱自清的散文诗《匆匆》写于1922年3月28日。时是“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但是诗人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他站在他的“中和主义”立场上执着地追求着。文章创作的程式是“积字成句,积句成段,积段成篇”,在汉译英的过程中也可相应的分为选词,构句和谋篇三个部分。现就朱纯深(以下简称“朱译”)和张培基(以下简称“张译”)的译文进行比较,对其语言特色加以分析,以比较两位译学名家的不同的译者风格。

一. 翻译之美,美在选词。

词是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作为最基本的语言单位,词语意义的确定在翻译过程中十分重要。以下将从指称意义和蕴涵意义这两个层面来比较朱和张在翻译中用词的不同。

例.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朱纯深:Already sweat is starting on my forehead, and tears welling up in my eyes.

张培基:At the thought of this, sweat oozes from my forehead and tears trickle down my cheeks.

“头涔涔”“泪潸潸”叠词的运用, 形象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空虚度日的紧张和愧疚, 对仗工整。 朱纯深的译文句式同样工整, 两个- ing 形式的运用, 使得音律非常和谐, 间接地达到了叠词的效果。同时,“start”和“well”将作者脑门上渗出的紧张的汗珠和泪水像如井水般涌入眼睛(及热泪盈眶),比较符合原文之意。

而张培基用ooze表示汗水一点点的往出渗,慢慢流出来;用trickle表示眼泪滑过脸颊。这才才能表示出因时间流逝的叹息,焦虑和惋惜之情,很生动。画面感很唯美,感情很真挚,让人感受到作者是打心眼里对时间流逝深深地惋惜之情。

二.翻译之美,美在构句。

句子是较为理想的汉英翻译单位。但是汉语为语义型语言,英语为语法型语言。且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汉语和英语的句子概念不同,句子类型的发奋不同,句子组合的机制也不同。 例: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朱纯深: Those that have gone have gone for good, those to come keep coming; yet in between, how swift is the shift, in such a rush?

张培基: What is gone is gone, what is to come keeps coming. How swift is the transition in between! 朱纯深先生将这一句其译得很有原文的风貌,加了一个“for good”和“yet”, 最后又补充感叹了一句“in such a rush”。这几个词一加进去,把作者那种不甘心的情感表达出来了。同时“shift”和“swift”在读音上又有押韵之美看,因此这句译文在形式上和原文贴合,意境同样也体现出来了,有“形神兼备”的感觉。

作业 笔译郭菲(提交)

而张培基先生将这句问句处理成感叹句,虽说是在充分理解原文涵义基础上,将作者实则反问的语气译成对光阴似箭的感叹,但是却少了神韵上的美,略显平淡了些。在这句的处理上,细细品味下来,还是朱纯深先生的译文略胜一筹。

三、翻译之美,美在语篇衔接。

语篇中的衔接给语篇提供了组篇机制,对衔接方式的分析和理解在理解语篇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两种语言衔接手段的运用和恰当转换也就尤为重要。

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朱纯深: Swallows may have gone, but there is a time to return; willow trees may have died back, but there is a time of regreening; peach blossoms may have fallen, but they will bloom again.

张培基: If swallows go away, they will come back again. If willows wither, they will turn green again. If peach blossoms fade, they will flower again.

原文开头用了三重排比句,句子结构类似,具有很强的气势。两种译文都采用三个相应的句式,力求形似,并且反映了汉语重意合,多用隐性连贯,借助语序表示逻辑关系;而英语重形合,采用显性衔接,大量使用关联词的特点。

朱译把前两组反义搭配转换成了动词与名词的反义搭配,加强了句中词语类型的变化,都“通过词汇意义的连续性来达到衔接的效果。朱译为了避免过多重复而显得单调,最后一部分不用there is a time of blooming,而是稍作改变,改译为but they will bloom again. but这词用得好,but表达 转折之意,更加突“出燕子去了,有再来之时,杨柳枯了有着再绿之时,但是-----时间却一去不复返,这更符合汉语的意合。

在张译中,三组反义搭配被翻译成对应的三组反义动词。每句皆以if从句为首,使人想起英国诗人雪莱(Shelly)的名句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away,有助于烘托 …… 此处隐藏:153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从《匆匆》英译中看选词构句谋篇之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