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学》期末考试模拟卷及答案
时间:2025-04-30
时间:2025-04-30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行政管理专业(开放专科)
《监督学》模拟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监督
监督是指为维护公共利益,法定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实施检查、督导和惩戒的活动。
2、行政赔偿制度
行政赔偿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责任对受害人予以赔偿的法律制度。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组织 )腐败产生的根源是既得利益集团交易的结果。
2、决策腐败就是( 公共管理决策者 )以恶意的动机实施决策,并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3、( 三权分立 )理论对于监督实践的重要意义在于确立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机制。
4、中国古代( 谏诤 )制度的确立,是对皇帝廉政与勤政的有限度的监察。
5、从广义而言,监督运行机制包括两部分内容:廉政监督运行机制和( 效能 )监督运行机制。
6、廉政监督的惩戒方式分为三类:一是精神惩戒,二是物质惩戒,三是( 身份 )惩戒。
7、( 行政 )处分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管理法律规范对犯有轻微违法和违纪行为的国家公务员所给予的行政法律制裁。
8、人大法律监督主要是对监督对象是否遵守( 宪法 )及各种法律、法规的监督。
9、各级纪律检查机关是党内的( 常设 )机关,实施党内监督是其主要职责之一。
10、( 审查起诉 )是我国刑事诉讼中一个独立的诉讼阶段,是人民检察院对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全面审查,作出提起公诉或不起诉的审查决定的诉讼活动。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实践中,提出了( BCD )的监督思想。
A、法治主义 B、监察权独立
C、党政分察 D、弹惩一体
2.效能监督的评价标准包括( BCD )。
A.合理性 B.经济性 C.效率性 D.效果性
3、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全国人民意志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机关,它拥有( ABC )。
A立法权
B、对行政部门的组织权、领导权和监督权
C、对国家重大事务的决定权
D、司法权
4、刑事审判活动监督的范围按审判程序分,包括( ABCD )的监督。
A、一审 B、二审
C、再审 D、死刑复核程序
5、法律规定不予受理的行政行为包括( ABCD )
A、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B、抽象政治行为
C、内部行政行为 D、终局行政行为
四、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腐败行为的基本特征。
(1)腐败主体的特定性。即其主体范围仅局限于具有公共权力的国家机关和能够利用职务之便的公职人员。
(2)腐败行为的谋利性。谋利性是腐败主体的行为动机,它是驱动腐败主体的内在动力。谋利包括为己谋利和为特殊关系人谋利。
(3)腐败行为谋取利益的客观性。客观性主要是指腐败行为必然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利用职务之便是指行为人利用职务范围内的权力和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
(4)腐败主体主观故意性。腐败主体在实施腐败行为时是知道其追求利益的行为将对他人权益或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仍然积极实施之。
2、简述中国当代监督思想。
(1)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监督思想;
(2)依靠群众的监督思想;
(3)把反腐败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4)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是监督工作基础;
(5)监督的主要对象是党的高级干部;
(6)专门的监督机构实施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是关键;
(7)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反腐倡廉建设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8)“兢兢业业和干干净净”的从政思想。
3、简述我国反腐倡廉的基本战略。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总体战略:确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建立预防腐败体系,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1)确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
1)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治标与治本是辩证的关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治标是严惩腐败行为,为治本创造条件;治本是从源头治理,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2)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惩治和预防是反腐倡廉工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只有抓好从严惩治,严肃查处腐败案件,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才能为注重预防创造前提条件。只有抓好预防,从源头上不断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才能巩固和发展反腐倡廉取得的成果,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2)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尤其是党的反腐倡廉规律认识进入新境界的重要标 …… 此处隐藏:149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起重机最新标准、规范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