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古典传统的又一挑战_后凯恩斯学派的新消费理论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2011年4月第43卷 4
月号
学术月刊AcademicMonthl y,Ar.2011p
Vol.43 No.4
对新古典传统的又一挑战:后凯恩斯学派的新消费理论
张凤林
()东北财经大学劳动就业与人力资本开发中心/经济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摘 要]自2反边际主义革命”的理论运动0世纪50年代掀起“
之后,后凯恩斯学派对新古典传统的挑战尽管潮起潮落,却从未停止过。近年来,新一代后凯恩斯经济学家在深化其经济理论研究进一步把其理论挑战与批判的视角拓展到消费理的过程中,
——这个历来被认为是新古典经济学统治地位最牢固的领域,论—
进行了重要的理论变革,提出了若干体现后凯恩斯经济学基本特色的新消费原理。这种新理论更加强调人们选择行为的程序理性基础,消费活动的社会性与消费行为的结构性,消费过程的动态性与非均衡性,收入效应的至关重要性以及替代效应的严重局限性等等。这些理论成果代表了后凯恩斯经济学近年来的重要新发
修正了主流派消费理论的若干重要缺陷,开创了当代消费理论研究的新局面。展,
[关键词]消费理论 凯恩斯经济学 后凯恩斯经济学
[—),作者简介]张凤林(男,辽宁省沈阳市人,经济学博士,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1954
士生导师,劳动就业与人力资本开发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西方经济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F091.3481.1 [A [04398041201104008309---
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近年来逐渐认识到,
要想彻底打破新古典传统在当代经济学界的支配地位,秉承古典经济学的精神对经济学进行重大变就必须在经济理论的各个领域全面地展开理论革,
批判与创新工作,尤其需要在消费者行为分析这个历来被视为新古典传统最为根深蒂固的领域敢于,与正统的教条“短兵相接”而这也正是老一代后凯恩斯学者在某种程度上所忽略或未能完成的任务。因此,他们在吸收、借鉴以往各种对边际效用理论的质疑与批判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代经济学以及其他科学分支中涌现的一些新思想,积极地在消费清理与批判、创新理论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
工作,取得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成果。
后凯恩斯学派的新消费理论明显地具有不同
于新古典消费理论的重要特征。这首先表现在消费理论研究的方法论上。后凯恩斯学者反对新古()典消费理论所贯穿的“非社会”的、个人主asocial
①强调人们消费行为的社会历史义的研究方法,
性。其次,与上述方法论特征紧密相联系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后凯恩斯经济学的消费理论在其整个经济理论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也与新古典消费理论的情况截然不同。新古典的消费理论是其整个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属于典型的微观分析,这种微观分析理论与关于经济总体运
①
,,“C.G.Fuller1996ElementsofaPostKenesianalternative y
”,tohouseholdJournaloPostKenesian Econom-roduction pf y,ics,1996Vol.18..595-606.pp
·83·
学术月刊 2011·4
行的宏观分析理论的联系是极其松散的。后凯恩斯学派的新消费理论则不然,它在其整个经济学体系中的地位不是单摆浮搁的,而是从一开始就试图与其他理论分支、特别是宏观经济分析紧密结合起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消费理论已来。在这里,
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居民户或家庭经济学范畴,其使命不再限于仅仅描述和论证经济个体的消费行而是在于探讨和揭示个体的消费为及其决策问题,
活动与总体经济的运行之间的关系机理与互动机制,即宏观经济的大环境(诸如总体收入水平、收入分配格局、社会经济结构与制度安排等等)如何影反过来,人们的消费偏响人们的偏好与消费行为,
好与消费选择行为又如何影响到宏观经济的总体运行和结构变化(诸如通过总需求与需求结构等。这样,就像在分配理论中的情况一样,在这等)
里,主流经济学中流行的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简微观分析单分野即传统的二分法基本不复存在了,不仅仅是宏观分析的基础,而且宏观分析也是微观分析的基础,即后者同时也需要以宏观经济分析为前提。因此,消费理论分析在整个经济学中的地位就变得更加重要了,它已经成为将微观分析与宏观承担着解释宏观分析有机地整合起来的枢纽之一,
经济运行的总量波动与结构变迁原因的重要职能。
入的。那么,在现实中人们究竟是怎样明智地或者说“理性”地行事的呢?按照程序理性原理,人们总是想办法来避免陷入劳而无功的复杂计算与繁琐思而设计或摸索出一些可以利用不完全的信考过程,
按照这些程序去争息进行有效决策和选择的程序,
取实现在现实条件下可能实现的最好结 …… 此处隐藏:1439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视频拍摄合同协议书范本模板
下一篇:辍学学生劝返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