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以太网帧的构成

时间:2025-05-01

实验一 以太网帧的构成

练习一:编辑并发送LLC帧 步骤4实验记录:

帧内容分析:

这一字段定义为长度或类型字段。如果字段的值小于1518,它就是长度字段,用于定义下面数据字段的长度;另一方面,如果字段的值大于1536,它定义一个封装在帧中的PDU分组的类型。

实验步骤截图如下:

练习二:编辑并发送MAC广播帧

简述FFFFFF-FFFFFF作为目的MAC地址的作用。

该地址为广播地址,作用是完成一对多的通信方式,即一个数据帧可发送给同一网段内的所有节点。

练习三:领略真实的MAC帧

由实验得到的MAC帧可知:

MAC帧头有MAC目的地址、MAC源地址、类型;

IP字段有总长度、生存时间、目的IP、源IP、校验等等内容;

ICMP有,ICMP类型、Checksum 校验和、Code 代码、ICMP报文类型、ICMP报文的数据长度; 综上可总结出,MAC帧是IP数据报在数据链路层运输时包装的结果。 练习四:理解MAC地址的作用 步骤3的实验记录:

五、实验总结与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以太网的报文格式、MAC地址的作用、MAC广播地址的作用、LLC帧报文格式以及仿真编辑器、协议分析器的使用方法。我认为这为我以后做好后面的几个实验做好了一定的准备。另外,由于我本身知识点的局限性,我认为还有需要知识点要加强巩固,所以操作起来会比较笨拙刻板,做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好。

【思考问题】

1.

出于厂商们在商业上的激烈竞争,IEEE的802委员会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最佳的局域网标准,而是被迫制定了几个不同标准,如802.4令牌总线网、802.5令牌环网等。为了使数据链路层能更好地适应多种局域网标准,802委员会就将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即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AC子层。与接入到传输媒体有关的内容都放在MAC子层,而LLC子层与传输媒体无关,不管采用何种协议的局域网对LLC子层来说都是透明的。(摘自《计算机网络》 P95) 2.

传统的以太网是共享性局域网,采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协议。最小帧长必须大于整个网络的最大时延位(最大时延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数据位)。

如果帧长度太小,就可能出现网络上同时有两个帧在传播,就会产生冲突(碰撞)而造成网络无法发送数据。

如果数据帧太长就会出现有的工作长时间不能发送数据,而且可能超出接受端的缓冲区大小,造成缓冲益出。

由于多方面的限制,每个以太网帧都有最小的大小64bytes最大不能超过1518bytes,对于小于或者大于这个限制的以太网帧我们都可以视之为错误的数据帧,一般的以太网转发设备会丢弃这些数据帧。

实验一 以太网帧的构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