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指南-序

发布时间:2024-11-25

免积分钢铁行业资料

贵彻产业政策 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

(代序)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钢铁工业的发展。最近一个时期,锦涛总书记、家宝总理和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对钢铁行业的发展都多次做过重要批示。今年3月3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门讨论审议《钢铁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新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4月20日,国务院再次召开常务会议,对《钢铁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进行了深人讨论和审议,原则通过了这两个文件。考虑到整个“十一五”规划正在制定中,为使专项规划与长远规划、整体规划相衔接,《钢铁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原则通过,可以作为当前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在“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制定完成、相互衔接后再正式颁布。对《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原则通过,并决定修改后,向社会公布。在这次会议上,家宝总理对钢铁行业未来发展做了十分重要的指示,他强调要坚持三个“重在”和实现一个“根本转变”。三个“重在”,就是要重在增加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质量,不能片面追求数量扩张;重在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现有企业的改组改造,不能单纯依靠铺新摊子,上新项目;重在降低消耗,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不能依赖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一个“根本转变”,就是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我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根本转变。这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是适应钢铁工业发展形势变化和市场要求,指导钢铁工业通过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合理布局、体制创新、转变增长方式,最终实现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的一个指导性丈件。它的制定和颁布是我国钢铁行业的一件大事,而发展循环经济是新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促进钢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的重要途径。

下面,围绕贯彻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推动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讲几点意见:

一、合理调控钢铁工业生产规模

保持合理的生产规模和适度的增长速度,避免钢铁行业大起大落,是钢铁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制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钢产量建国初期只有15.8万吨,1996年突破了l亿吨,2⒁3年又突破2亿吨,去年达到了2.72亿吨,预计今年可能超过3亿吨,并且已经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钢铁工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历史和未来看,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钢铁需求在今后一个时期仍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钢铁消费呈倒“U”字型的发展趋势。在工业化过程中,钢铁消费量不断增加,呈上升态势;达到高峰期后,将持续一段需求旺盛时期;进人后工业化阶段,钢铁需求量将逐步下降,进人稳定期。从历史经验看,钢铁消费达到饱和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二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3500~6000美元;三是第三产业的比重一般超过68%。从我国的情况看,当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1θ⒁美元,第三产业的比重只有31.8%。因此,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对钢铁产品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钢铁工业还要发展,这是总的趋势。我国建筑材料与发达国家国情有很多不同,加拿大、美国等一些国家有很大一部分使用木材建房子,而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小,现在农村盖房也大量使用钢材,钢消费量在这种情况下要比其他国家多一些。所以首先应该肯定今后一个时期,钢铁工业还要发展,这是总的趋势。

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近几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盲目扩

免积分钢铁行业资料

张的问题,而且是低水平盲目扩张。首先是钢铁行业投资增长过猛。2003年钢铁工业完成投资1453亿元,同比增长了96%;2004年一季度,投资又增长了107.2%。这在很多国外的经济学家看来,都觉得是天文数字。经过一年多的宏观调控,目前钢铁行业投资已经明显回落。今年一季度钢铁投资完成332亿元,同比下降了1.4%,但这种下降是在去年同期增幅高达107%高水平上的一种下降,总的看规模还是不小。二是钢铁产能过大。通过联合调查,2003年底我国钢铁工业已经形成了3.1亿吨生产能力;去年实际投产了5000万吨,到2004年底生产能力达到3.6亿吨,今年还将形成5000万吨的能力。到今年年底,预计整个生产能力要达到4亿多吨。这样大的生产能力,不但超过当期需求,而且超过了预期需求。我们和钢铁协会组织了很多专家,测算未来15年、20年中国市场到底需要多少钢。我们用几种办法测算,钢铁消耗的拐点可能是在2015年,现在高峰期的产能已超过了2015年的预期需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能中低水平生产能力占相当比重,落后的30吨以下小转炉仍有8000万吨的产能。目前钢铁产能扩张的势头依然强劲。今年一季度,全国钢产量7778.6万吨,增幅高达23.8%,其中三月份平均日产钢91.8万吨,按此水平,全年产量可达到3.3亿吨。从总量来说,钢铁行业如果不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控,任其投资和产能扩张下去,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很多钢铁企业就会陷人经营困难,一些企业要倒闭,一批工人要下岗,银行呆坏账也会大量增加,到时候对国民经济全局,对社会稳定都会带来严重影响。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钢铁产能大了没什么关系,国内市场容纳不了,还可以出口占领国际市场。这就涉及我国发展思路和钢铁工业定位问题。我国能源紧张,铁矿石资源也不丰富,钢铁行业属于高耗能、污染重、运输量大的产业。如果大量出口钢材,就相当于输出大量资源,留下污染,不符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综合考虑我国资源、能源供应和环境承受能力等因素,我们认为钢铁工业发展定位应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钢铁产品的进出口,主要是进行一些品种凋剂。这一定位客观上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国内市场需求为主,合理调控钢铁行业的生产规摸。当前防止总量上的盲目扩张,仍然是贯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大力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

促进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增强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节约社会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战略举措。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兼并重组、构建战略联盟的步伐加快,力图通过规模扩张和提高市场占有率来强化竞争力,这个趋势非常明显。这几年世界钢铁行业中平形成了米塔尔、阿赛勒、JFE等在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优化、生产规模巨大、产品竞争力更强的一些钢铁巨头。法国的于齐诺尔、卢森堡的阿尔贝德、西班牙的阿希雷利亚已重组为阿赛勒集团,LNM集团、美国国际钢铁公司、伊斯帕特重组为米塔尔公司,日本的川崎钢铁和NKK公司也已重组为JFE。2004年,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米塔尔钢铁公司的钢产量已达5800万吨,排名第二的阿赛勒公司产量也达到4690万吨,呵赉勘集团计划在2010年前后发展到80⒁万吨到l亿吨钢的产能。

面对国际钢铁企业重组加快的趋势,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的压力很大,重组任务十分艰巨。据调查,2003年底全国共有870多家钢铁生产企业,其中产钢企业264家。-年产量超过500万吨的只有15家,产钢量只占全国的45%。全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年产钢量只有2141万吨。与世界钢铁巨人相比,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非常低,导致了资源配置不合理,竞争能力低下,单位产量的能耗、物耗高,企业竞相扩大生产规模,加剧了布局不合理的矛盾,不仅严重制约着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也大大削弱了我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比如,今年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我国钢铁企业不得不被迫接受了71.5%的涨价幅度。这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我钢铁工业大而不强的弱点。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铁

免积分钢铁行业资料

矿石进口国,去年进口2.08亿吨,占全球海运贸易量的1/3强。最大的买家在谈判中应该最有发言权,应该占有主导地位,但是我们并没有发挥这种应有的主导作用,重要原因是因为分散,我国能够进口铁矿石有经营权的生产流通企业500多家,自相竞争,抬高了铁矿石价格。

再比如,最近米塔尔要与湖南华菱合资,阿赛勒已与我国一些中型钢铁企业接触,拟进行控股。这些跨国公司均看好我国的市场巨大,人力资源便宜,在联合重组方面走在了国有企业的前面。外商大量投资我国钢铁工业,加剧了国内市场竞争,也将会对我国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带来很大影响。对此,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认识和充分的应对措施。

这次拟出台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对企业的联合重组提出了明确要求,其核心内容是:支持钢铁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相互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减少钢铁生产企业的数量,实现钢铁工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的目标是:到2010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钢产量占全国比重要达到50%以上;到2020年力争达到70%以上。这个目标仅靠现有企业的产能扩张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通过联合重组,特别是通过国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参与和努力才能.实现。要认真总结宝钢与上海冶金企业联合的经验,在国家的支持下,加快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宝钢、鞍钢、武钢、首钢、本钢、攀钢、马钢等大型企业,要充分利用资金或技术实力雄厚、管理水平高的优势,积极参与跨省市、跨地区的联合重组,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和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三、积极调整钢铁企业布局

优化空间布局是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钢铁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全国除西藏以外,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钢铁企业,太分散。全国74家重点钢铁企业中有18家建在省会城市,有34家建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这不但给城市环境容量造成很大压力,而且也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2000年以来,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华北地区、缺少能源和钢铁企业数量过多的华东地区,又建设了一大批新的钢铁企业,致使总体布局不合理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形成这种不合理的布局结构有其历史原因,在当时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随着资源和外部条件的变化,随着钢铁行业对进口矿石依赖程度不断上升,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水资源、运输条件、能源供应等制约日益显现,钢铁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比如,大量进口铁矿石均需通过沿海码头中转,不仅给海运和铁路运输带来了巨大压力,也推动了制造成本的上升。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要求,钢铁产业的空间布局调整,要综合考虑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市场分布和利用国外资源等条件,原则上不再单独建设新的钢铁联合企业及独立的炼铁厂、炼钢厂,不提倡建设独立轧钢厂,新增生产能力要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必须依托有条件的现有企业,结合兼并、搬迁,在水资源、原料、运输、市场消费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进行改造和扩建。重要环境保护区、严重缺水地区、大城市市区,不再扩建钢铁冶炼生产能力,有条件的还要搬迁。区域内现有企业要结合组织结构、装备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实施压产和搬迁,满足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要求。在这方面,首钢带了个好头,准备搬迁到曹妃甸,和河北省的空间布局、组织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河北省要相应压缩730万吨落后生产能力,建立一个新型的钢铁联合企业。首钢搬迁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有几十年历史,而且职工也相当多,但他们克服困难,走新的发展道路。今后大型钢铁企业主要布局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钢铁企业应结合本地市场和矿石资源状况,以矿定产,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不再谋求生产规模的大幅度扩张。

四、加快优化钢铁品种结构

免积分钢铁行业资料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提高产品质量是钢铁工业实现产业升级的基本着眼点。我国是产钢大国,但不是钢铁强国,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产品结构不合理,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不能自给,产品质量不高,代表钢铁工业技术水平和钢材消费层次的板带比低。工业发达国家的板带比一般超过60%,而我国只有33.7%。我国需要的大量高附加值产品还需要进口。进口钢材中,90%都是冷轧薄板、镀锌板、不锈钢板、冷轧硅钢板片等高附加值板带材产品。产品实物质量标准低和产品档次不高,轴承钢、模具钢、齿轮钢等使用寿命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国外已停止使用的三级螺纹钢目前在国内还大量使用;高强度节材型的三级螺纹钢比例只有12%左右。高层建筑抗震耐火钢、0.23毫米高牌号冷轧取向硅钢片、30万千瓦以上电站锅炉用钢、高等级轿车面板等钢材品种还不能生产或生产能力不足,进口依存度高。因此,优化钢材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品种质量,扩大国内紧俏产品生产能力是钢铁工业产品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

钢铁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是淘汰落后的叠轧薄板、热轧硅钢片和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抑制窄带钢、螺纹钢及线材产品产能的扩张;发展高端板带材和高效钢材。产品品种应以热轧板、冷轧板、不锈钢板、镀层板、冷轧硅钢片、宽厚板、高速铁路用轨以及满足机械、军工、汽车等行业需要的特殊钢材为主,推广使用三级及以上高效螺纹钢。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发展板带材也会带来生产能力的扩张。因此,结构调整、发展高端产品必须与布局调整和企业重组相结合,在有资源优势、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发展,防止借调整产品结构,不顾客观条件地盲目扩能。

五、努力增强钢铁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这是增强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实现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的核心环节。我国钢铁企业技术开发投人少,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技术改造脱节,整体创新能力不强,在关键品种、关键技术与重大装备设计制造等方面自主创新能力弱,与国外先进水平比有较大差距。比如,轿车面板、高牌号取向及无取向硅钢、不锈钢板等高附加值品种缺乏自主技术和生产能力不足,产品实物质量标准不高,使用寿命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炉外精炼装置、热连轧机、冷连轧机、镀锌机组、不锈钢冷轧机组和冷轧硅钢片机组等重大装备的关键设备和技术,特别是控制系统主要依赖从国外引进,阻碍了我国钢铁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和进一步发展。

要以贯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为契机,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积极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装备,加快培育钢铁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在这方面,宝钢、鞍钢、武钢几个钢铁企业做得都比较好,还要进一步努力。国家支持企业建立产品、技术开发和科研机构,提高创新能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装备技术和产品。支持企业跟踪、研究、开发和采用连铸薄带、熔融还原等钢铁生产流程前沿技术,促进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六、加快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的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力求把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发展循环经济,在宏观层面上,要求对产业结构和布

免积分钢铁行业资料

局进行调整,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在减量化基础上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在微观层面上,要求企业节约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综合利用,并延伸到废旧物资回收和再生利用;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布局,合理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间的共生组合,这是循环经济的本质和要求。

在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大意义,这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重耍途径;是将环境保护由传统的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为主转变,解决结构性污染的有效措施;是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用全局的视野去把握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自觉性和责任感。从全国来讲,要突破资源“瓶颈”这个关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必须走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

从特殊性来讲,钢铁工业是能源+水资源、矿石资源消耗大的资源密集型产业,企业工艺流程的特点,决定了其是最有条件、最具潜力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同时!由于目前我国钢铁工业仍然是依靠资源的高消耗来推动增长,又是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

编制钢铁行业和企业规划,必须以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作为重要的指导原则,充分挖掘钢铁工业在能源、水资源、物料利用方面的潜力,大力节能、节水、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在这方面许多钢铁企业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积累了一些经验。济南钢铁集团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比如实施“四全一喷”(全精料、全精炼、全连铸、全一火成材和提高高炉喷煤量)9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形成了节能型的工艺结构;实施“四闭路” (煤气闭路、钢渣和含铁尘泥闭路、工业用水闭路、余热蒸汽闭路),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实施“三全两调”(连铸全热装热送、冶金炉窑全蓄热化、中厚板全倍尺轧制、煤气结构和热值调整、坯料结构调整),实现了生产过程能量系统优化;实施“三高两低”(高风温、高喷煤、高系数,低休风率、低焦比),实现了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使能源、水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大幅度降低,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形成了在钢铁行业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目前,济钢又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更高的目标,即余热余能全部回收发电,实现生产用电不仅能够自给,发展好了还有可能外供。济钢计划到2010年吨钢可比能耗降到613千克标准煤,吨钢耗水降到4吨以下,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8.4%以上,实现钢厂无废物、“零”排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样不但可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会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济钢之所以做得好,首先是思想观念、发展理念有了一个根本性转变,其次就是依靠科技。济钢在理念上有很大突破,认为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际上是一种高效经济、知识经济、集约经济、清洁经济、创新经济,看到了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钢铁企业家的历史责任。济钢能够做到的,其他钢铁企业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够做到。

七、充分利用境外矿产资源

立足国内外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境外资源,是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的矿产资源在总量上是大国,储量不小,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2%,且品位低、采选难,钢铁行业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2002年进口铁矿石1.1亿吨,2003年为l.48亿吨,2004年达到2.08亿吨,两年增加了1亿吨,翻了一番。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为10%左右,但2004年已达到52%。与钢铁行业联系比较紧密的一些稀有金属,如铬矿资源、锰矿资源也是短缺资源。铬矿资源探明储量只有370万吨,人均

免积分钢铁行业资料

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0.3%,自给率不到10%。锰矿资源居世界第四位,但大部分为贫矿,现有储量仅能维持10~15年的生产,只能保证钢铁工业所需锰矿的45%,锰矿资源对外依存度达55%。今后15年,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也是我国资源消耗强度最大的时期,资源“瓶颈”制约不突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就有可能落空。钢铁行业所需要的矿产资源不能得到满足,就难以支撑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铁矿石的资源缺口,就是要“两手抓”,一手抓国内;一手抓海外。抓国内也是“两手抓”:一手抓开源,增加产量;-手还要抓节约。我国人均资源占有水平低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有全球的视野,通过平等互利、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合作,充分利用海外资源来解决国内资源短缺问题。

为避免出现国内多家企业对境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恶性竞争,钢铁协会要搞好行业自律和协调,国家也要加强协调。有关企业要掌握时机,把握节奏,尽可能降低“走出去”获取资源的成本和风险。

八、着力提高钢材使用效率

提高钢材使用效率,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体现,也是对钢铁产业转变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要求。从宏观来讲,钢铁产业的发展,生产方式要转变,钢铁的消费方式也要转变,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属于“开源”,发展循环经济和提高钢材使用效率属于“节流”。2004年我国GDP约1.6万亿美元,粗钢表观消费量为2.86亿吨。而美国11万亿美元的GDP却只消耗了1.3亿吨钢材。也就是我国GDP是美国的1/8,但消耗的钢是美国的两倍多。日本4.3万亿美元的GDP只消耗了1亿吨钢材。我国GDP是日本的1/3强,但消耗的钢材接近其三倍。尽管我国与发达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不同,再加上汇率影响,有一些难以量化对比的因素,但我国粗放型高耗材的发展特征仍十分明显,提高全社会钢材使用效率尤为重要和紧迫。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对钢材节约使用也提出明确要求:全社会要树立节约使用、科学使用钢材的意识,鼓励使用可再生材料替代和废钢材回收,减少钢材使用数量。建设部门要适时组织修订和完善建筑钢材使用设计规范和标准,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降低钢材使用系数。设计部门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把研发的经济、节约型产品及时纳人设计标准。鼓励研究、开发和使用高性能、低成本、低消耗的新型材料,替代钢材。鼓励钢铁企业生产高强度钢材和耐腐蚀钢材,提高钢材强度和使用寿命,降低钢材使用数量。通过推广三级(400兆帕)及以上级别热轧带肋钢筋、各类用途的高强度钢板、H型钢等钢材品种,降低钢材消耗。开发应用抗硫化氢、抗二氧化碳腐蚀的油井管和管线钢板、耐大气腐蚀钢板和型钢、耐火钢等产品,提高钢材的耐腐蚀性和钢材使用寿命,着力提高钢材使用效率。

九、继续深化钢铁企业体制改革

深化改革,打破体制障碍,是钢铁产业健康发展的巨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人20世纪90年代后,钢铁企业加速转换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部分企业已实施了股份制改造和公司化改组,进人了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但同时也要看到,钢铁行业和钢铁企业的改革任务仍然很艰巨。国有大型企业“大而不强”,经营机制有待进一步转换,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尚未完全分离,历史包袱较重,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需进一步提高。相当一部分民营钢铁企业受管理水平、资金实力、技术装备水平的限制,自身发展往往依靠低水平的规模扩张,产品档次较低,环境污染较重,竞争力不强。要实现产品结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及组织结构的变革,非靠改革不可。进一步深化钢铁行业的改革,解决钢铁发展中的体制性矛盾和机制性障碍尤为突

免积分钢铁行业资料

出,任务非常紧迫。

下一阶段钢铁企业深化改革的重点仍然是积极推进钢铁企业机制转换,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继续鼓励钢铁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可以适当降低国有股比重,但要保持必要的控制力。鼓励民营等社会资本通过参股、兼并重组现有钢铁企业方式进人钢铁行业,实现资本结构调整和机制创新的有机结合,增强竞争力。同时,在钢铁产业兼并和重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的内涵,不能把体制创新简单理解成就是把国有股份转让给外资或民营企业。要鼓励外资、民营企业参股入股,但是不等于参股入股就是改革完成了。在这方面国有企业要开明大度一些。河北省上百家钢铁企业多数都是民营企业,与其使之在原来厂区、原来的低水平上盲目扩张,不如将资金吸引进来,联合壮大国有企业。股权结构改变以后,既可以使内部机制搞得更活一些,又能够解决资金渠道和散、乱问题,实现结构调整,减少低水平恶性竞争。

十、加强和改善对钢铁行业的宏观调控

从当前看,加强和改善钢铁行业的宏观调控,促进钢铁行业健康发展是当前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点任务。当前要着力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合理控制总量。经过近两年的宏观调控,钢铁行业盲目扩张势头己经得到明显遏制,但是基础还不牢,特别是由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还很大,也使得现在对钢材需求仍然比较旺盛,价格居高不下,钢铁产业客观上存在再度盲目扩张的压力。一些中小型钢铁企业不顾条件,借淘汰落后装备名义扩大产能,产能不足500万吨的企业希望突破500万吨。不少内地大型钢铁企业希望到沿海地区发展,以降低成本。外资企业特别是一些跨国公司纷纷要到我国投资建厂,以提高市场占有率,进而左右我国钢铁市场,外资企业进人以后,也是要扩能。目前我国钢铁产业已经形成很大能力,继续扩张的压力也非常大。因此,宏观调控首先是要保持钢铁行业合理的规模;防止盲目扩能,努力使钢铁工业在数量、质量、品种上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满足市场需要,避免大起之后出现大落。

二是着力调整结构。要按照产业政策的要求和“有保有压”的原则,抓住机遇,搞好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继续严格准人标准,强化对新上钢铁项目在土地和环倮等方面的核准,促进钢铁工业的发展真正走上着力转变增长方式、优化结构的轨道上来,在加强对国内大中型企业的引导、防止新一轮不顾条件的能力扩张的同时,也要防止国外大型钢铁企业把高消耗、高污染项目向我国转移。

三是适度调控出口。由于国内生产能力过大,国内市场容量有限,钢材等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明显增加。2004年我国出口钢坯605.8万吨,出口钢材142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12.1%和104%;今年一季度出口钢坯286万吨和钢材519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970.6%和219.1%,钢材等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大量出口,进一步加剧了煤电油运紧张的矛盾和资源环境的压力。要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对于高耗能、高污染、高消耗资源的焦炭、铁合金、生铁、废钢、钢坯(锭)等初级加工产品出口,要采取措施有步骤地予以限制。去年以来,国家已相继取消了焦煤、焦炭、铁合金、电解铝、钢坯、钢锭、黄磷、电石和尿素等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并对电解铝和尿素等加征暂定出口关税。最近,国家发改委会同六个部门研究提出了进一步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的措施已经国务院批准,包括将某些“三高”产品列人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停止批准新的加工贸易合同,有的产品要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有些还要逐步加征出口关税。这些措施也即将出台。希望钢铁企业从全局和国家整体利益的高度来认识理解这一政策,并认真贯彻执行。这些政策可能对某些钢铁产品出口多的企业眼前经济效益产生一些影响,但从长远看,符合钢铁行业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也是我国国情的基本要求。

免积分钢铁行业资料

四是防止钢材价格过度上涨。今年以来,钢材价格总体上处于全面上涨态势。今年3月底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38.58点,平均价格为5767元/吨,比去年末上涨了557元/吨,比2月底上涨了225元/吨,其中建筑用钢材价格接近去年最高峰3月份的水平,冷轧板、热轧板价格是近几年来最高价格水平。前一阶段钢材价格的过度上涨,有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旺盛拉动的影响,也有煤炭、电力、运输、铁矿石涨价导致的成本的影响,也有借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进行炒作的影响。今年3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继续加强对钢铁行业的宏观调控,进人4月份钢材价格开始小幅回落,但总体上仍在高位运行。钢材价格的过度上涨,会导致钢铁能力的盲目扩张,反过来就会加剧钢铁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大起之后出现大落。一些原材料、电力、运输价格上涨,钢铁价格有小的波动是难免的,但要采取必要措施,整顿钢铁产品市场,规范流通秩序,防止因为心理预期,投机炒作,囤积居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指南-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