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结构图
时间:2025-02-23
时间:2025-02-23
高考必备
高中物理学知识的结构体系
以下详细总结各部分知识体系的结构和内容,并且与课本(人教版)建立联系。
高考必备
力学知识结构体系
力学部分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
I 静力学
高考必备
II 运动力学
高考必备
简谐运动
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也称为无阻尼振动或等幅振动
。 振动能:动能和势能之和,机械能守恒
特征:振幅保持不变的自由振动。描述量:振幅 A,周期 T,频率 f =1/T。x-t 图像:正弦曲线或余弦曲线 相关物理量的周期性变化:位移、回复力、即时速度、即时加速度,动能与势能等。 受力特征:回复力 F=-kx=-mω2x 自 由 振 动 基本模型:①单摆 (θ<10°) T 2 :
m , x(t ) A cos( t ) ;v A cos( t ) ;a 2 x 2 A cos( t ) l ②弹簧振子: T 2 2 k g
机械 振动
阻尼振动 定义:振幅逐渐减小的自由振动叫阻尼振动。 特征:振幅递减 原因:振动能逐渐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受迫振动 定义: 物体在周期性外力 (驱动力) 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 特征: 受迫振动稳定后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而当驱动力的频率接近 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振幅增大的现象叫共振。
受 迫 振 动 机械波
波的形成条件 波源和介质 波的形成原因 介质质点之间有相互作用 波的实质 传递振动的形式、能量和信息,质点并不随着波动而迁移; 后一质点的振动滞后于前一质点,且重复前一质点的振动; 每个质点的的起振方向是相同的。
振动在媒质中传播形成波; 媒质各点都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但不随波形 干涉 波的叠加:两列波重叠区域,任何一点的位移等于两列波引起的位 移的矢量和。 二列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的波相遇,使媒质中有的地方振动加强, 有的地方振动减弱,且加强与减弱部分相间隔的现象叫波的干涉。 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 干涉区域内某点是振动最强点还是振动最弱点的充要条件: ①最强:该点到两个波源的路程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即 δ=nλ ②最弱:该点到两个波源的路程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即 δ=(2n+1)λ/2 衍射 波传播过程中遇到孔和障碍物时, 绕过孔和障碍物的现象叫波的衍 射。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孔、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可比拟。 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一起迁移,波是能量传递的一种形式。 描述量:波幅 A,波长λ ,波速 V,周期 T,频率 f。 描述公式:V=λ/T=λf; 波速大小由传播振动的介质特性所决定;波的频率等于质点振 动频率,大小由振源决定,与介质无关;波长由波源和介质决定 波的图像: 表述了某一时刻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状况。 为正弦曲线或余弦曲线 (与 振动图像很相似,但是有本质区别)
机械 波
波的类型:横波和纵波。 波的例子:声波(超声波、次声波、可听声波 20-20000Hz)
波的特性: 1、 波的叠加原理:各列波彼此通过,互不干扰;介质质点位移等于各位移的
矢量和 2、 波的特有现象: 波的衍射 波的干涉 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的现象 两列波在相遇的区域内叠加形式的一种现象
3、 特殊现象: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 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 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 的现象。 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
高考必备
III 动力学
高考必备
热学知识结构体系
热学包括:研究宏观热现象的热力学、研究微观理论的统计物理学,分子动理论是热现象微观理论的基础
高考必备
气体 的状 态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只有大量分子组成的物体才谈得上温度,不能说某几个氧分子的温度是多 少。因为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某时刻它们的平均动能可能较大
,另一时刻 平均动能也可能较小,无稳定的“冷热程度”。 1℃的 O2 和 1℃的 H2 平均动能相同,1℃的 O2 小于 1℃的 H2 平均速率。
物质的量: 压强 气体 状态 描述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气体压强的产生 (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气体 。 的压强是大量分子频繁碰撞器壁产生的。压强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 ①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②分子的密集程度
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
T=t+273.15(K) 说明:①两种温度数值不同,但改变 1 K 和 1℃的温度差相同 ②0K 是低温的极限,只能无限接近,但不可能达到。 ③这两种温度每一单位大小相同,只是计算的起点不同。摄氏温度把 1 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热力学温度把 1 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规定为 273K(即把-273℃规定为 0K) ,所以 T=t+273 理想气体, 由于不考虑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其内能仅由温度和分子总数决 定,与气体的体积无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理想气体与外界做功与否:体积增大,对外做了功(外界是真空则气体对 外不做功) ,体积减小,则外界对气体做了功。 理想气体内能变化情况看温度。 理想气体吸不吸热,则由做功情况和内能变化情况共同判断 …… 此处隐藏:231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浅记开平碉楼调研报告
下一篇:日本右翼势力为何如此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