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电能的获得和输送
时间:2025-04-05
时间:2025-04-05
第八章 8.3 电能的获得和输送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 朱峻明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电能的获得、电能的输送与分配。现代社会电能与人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联,我们的生活几乎每时每刻都无法与电分离。在教学中要注意从科学——技术——社会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电能的获得和输送的有关知识。
电能是电流所具有的能量。本节是学习了电路、电功之后,从电产生的根本上去认识电能。远距离高压输电的原理是电能、电功率知识的应用。发电站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及电磁感应规律是以电流的磁场为基础。
电能作为能的一种形式,有它的优点,在生活中应用甚广。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从科学人文角度了解人类获取电能的过程,并能用能量转化和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观点来认识这一过程。然后通过发电机模型演示,初步说明导线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就会在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通过观察模拟高压输电演示,学生对输电问题有更全面、更深人和更接近实际的感性认识。最后,引导学生用已学电能、电功率知识,推出高压输电的原理。
本节课的教学,要突破知识本位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感受到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的好处,要突出科学、技术、社会三大主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能的获得途径。
(2)知道电能是二次能源,知道各种发电方式的特点和利弊。
(3)知道远距离输电采用高压的目的,知道高压输电的全过程以及电网的作用和安全运行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调查电能的各种来源及应用,认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2)经历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明白远距离输电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比较各种发电方式的特点和利弊,懂得能源与环保的关系。
(2)通过学习人类获取电能的历史进程,激发热爱科学的热情。
(3)通过了解废旧电池和火力发电对环境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能获得的途径。
难点:远距离输电采用高压输电的原理。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自己收集的各种电池。
2、演示实验器材:发电机模型。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学习电能的获得、电能的输送与分配等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学生交流在课前收集有关电能有哪些来源的资料,知道电能的来源广泛,总的来说它的来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发电机,另一类是电池。通过发电机模型演示,初步说明导线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就会在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通过比较各种发电方式的特点和利弊,懂得能源与环保的关系。通过观察模拟高压输电演示,引导学生用已学电能、电功率知识推出:提高输电电压可以有效减少输电线的能量损耗。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电能获得的途径。方法是:先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电能来源的资料,利用网络资源等途径拓宽学生视野,提高课堂效率。然后通过发电机模型演示,初步说明导线在磁场中切割磁感应线就会在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是学生经常见到的物品,发电机学生也经常从电视上看到,容易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加深知识的难度,迎合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远距离输电采用高压输电的原理。方法是:从如何减小远距离输电导线上电能损失的问题出发,引发学生思考:怎样让宝贵的电能少消耗在输电导线上?通过观察模拟高压输电演示,学生对输电问题有更接近实际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用已学电能、电功率知识,推出要减小电能的损失,必须减小输电电流,要使输电电流减小,而输送功率不变(足够大),就必须提高输电电压。真正的实际问题比较复杂,教学中要注意掌握好分寸。
本设计主要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突出科学、技术、社会三大主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因此要结合实物、演示,采用学生交流,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1课时。
2、教学流程图说明
情景Ⅰ 视频
播放“浦江夜景”的录像,电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活必需品,就在你毫不经意地消耗电能之时,你可曾想过电能是怎样获得的吗?引入电能的获得。
活动Ⅰ 学生交流
通过学生交流在课前收集有关电能有哪些来源的资料,知道电能的来源广泛。
情景Ⅱ 展示
展示伏打电堆的图片,展示各种电池。
情景Ⅲ 演示实验1
演示发电机模型的工作原理。
情景Ⅳ 视频
播放“高压电网”的录像,电能只要通过输电线路,就能从发电站输向远方。为什么远距离输电必须用高压?引入高压输电。
活动Ⅱ 学生讨论
怎样减少远距离输电时在导线 …… 此处隐藏:159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