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复习重点

发布时间:2024-11-25

社会医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社会医学的定义(性质)

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规律,制订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健康定义: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者虚弱,而且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可以概括为:

通过社会卫生状况调查,掌握社会卫生状况及人群健康状况,分析人群健康水平及其变动规律;发现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尤其是重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作用;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即保障人群健康状况的策略和措施,为改善卫生事业提供决策依据,包括为政府管理和决策部门制订工作的方针政策;确定卫生工作重点,科学组织卫生服务,加强卫生监督和评价。

*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1、 倡导积极的健康观

2、 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

3、 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4、 制订卫生策略和措施

5、 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

1、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

2、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

3、 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不确定):

1、 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2、 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疾病为主攻目标

3、 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进一步实现WHO倡导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的目标。

社会医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于联系:

1、与社区医学(具体略)

2、与医学社会学(具体略)

3、与卫生管理(具体略)

4、与预防医学(具体略)

5、与医学心理学(具体略)

第二章

医学模式的定义: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和医疗实践中形成的健康观,是人类与疾病斗争和认识人生自身规律的过程中得出的对医学总体的认识。

医学模式的种类和演变: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 机械论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社会生态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产生原因:

1、 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2、 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

3、 健康需求普遍提高

4、 医学学科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相互渗透

5、 健康因素多元化

现代医学模式的意义:

1、 肯定了生物医学模式的价值

2、 揭示了医学观的发展性

3、 确立了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地位

现代医学模式的影响:

1、 对医疗工作的影响(略)

2、 对预防工作的影响(略)

3、 对卫生服务的影响(略)

(1) 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保健服务

(2) 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3) 从医院内服务扩大到社区服务

(4) 从医学技术扩大到社会服务

4、 对医学教育的影响(略)

第四章

社会经济因素对健康:

1、 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通过教育间接地影响)

2、 健康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工作时间延长,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病伤缺勤损失,减少资源耗费)

3、 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健康问题(环境污染和恶化、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社会病的产生、社会流动人口

增加)

衡量社会经济发展与健康的指标:(注意英文缩写)

1、 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2、 居民健康指标:平均期望寿命、出生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妇死亡率 (平均期望寿命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健康状况比较综合的指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妇死亡率则都是反映居民健康状况比较敏感的指标)

3、 综合指标:①生活质量指数(physical quality of index PQLI)

②美国社会健康协会(American Social Health Association ASHA)提出的衡量社会发展的综合指标

第五章

社会生活与健康

社会支持健康(社会支持见第6、7章)

家庭、婚姻与健康相关内容

家庭的功能:养育子女、生产和消费、赡养、休息与娱乐

家庭对健康的影响:①家庭结构破坏:疾病死亡率增高、人均寿命缩短

②家庭功能失调:青少年犯罪、计划生育的实施

③家庭关系失调:

家庭保健的内容:①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②保持心理健康

③开展家庭教育 (其余见书)

文化的组成:

1、 文化的认知成分

2、 文化的规范成分

3、 文化的符号成分

文化的类型及分别的作用:

1、 文化的表现形式:

(1)物质文化/智能文化 主要通过影响人类生活环境和劳动条件

(2)制度文化/规范文化 主要通过影响支配人类的行为生活方式来影响人群健康。

(3)精神文化/思想文化/观念文化 主要通过影响人们的心理过程和精神生活作用于人群健康。

2、 文化的特殊形态:(1)亚文化 (2)反文化 (3)跨文化 (作用不知)

第六章

心理社会应激的概念:

*躯体对所施加的任何刺激做出的非特异性反应,而将导致这种非特异性反应得刺激称为应激源(stressor)。 刺激分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刺激、社会刺激等。

心理社会应激的来源:

1、 恋爱、婚姻和家庭问题

2、 与工作和学习有关的问题

3、 个人特殊遭遇

4、 重大群集性事件

心理与生理应激反应:

1、 心理应激反应

(1)意识觉醒程度升高 (2)认识能力降低 (3)情绪反应 (4)生理反应

(5)社会功能障碍 (6)使用烟、酒盒镇静剂

2、生理应激反应

3个阶段:①警觉阶段 ②抵抗阶段 ③衰竭阶段

包括哪几方面:(1)下丘脑-自主神经系统-肾上腺髓质轴的反应

(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反应

(3)神经免疫反应

社会支持与健康(整节都是重点)

社会支持概念:作为个人在其社会网络中获取的支持和帮助的数量和质量。

社会支持的4个维度:第1个维度被称为物质支持;第2个维度被称为情感支持;第3个维度被称为信息支持维度;第4个维度被称为评价性支持。

社会支持对健康的影响:1、死亡率 2、躯体疾病 3、精神障碍

社会支持影响健康的作用机制:

1、影响神经免疫学内分泌系统

2、满足情感上的需要

3、影响自尊水平和应对方式

4、影响健康相关行为 (其余见书)

第七章

行为生活方式的特点:

1、 自创性 2、社会性 3、播散性 4、多样性 5、家族性(或遗传性)6、可改变性

行为生活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1、 生活目的、需求和动机错位

2、 人格缺陷

3、 社会压力和从众心理

4、 无知者无畏

第九章

社会卫生状况的概念:

社会卫生状况系指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状况的各种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它包括卫生政策、社会经济、卫生服务、卫生资源和卫生行为等一系列指标。

社会卫生状况的内容:(1)人群健康状况 (2)卫生政策 (3)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经济状况 (4)卫生服务 (5)卫生资源 (6)卫生行为

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与方法(整节):

1、 卫生政策、社会经济、卫生服务及卫生行为指标

卫生政策指标:(1)各级政府及其领导对人民健康的政治承诺(2)资源分配(3)卫生资源分配的公平、合理制度

(4)社区参与卫生事业发展(5)卫生组织机构和管理完善程度

社会经济指标:(1)经济指数(2)社会指标

卫生服务指标:(1)初级卫生保健普及面指标(2)安全饮用水普及率(3)妇幼保健指标(4)医疗服务需要量(5)医疗质量

卫生资源指标:

卫生行为指标:

2、 个体健康状况指标

生理学指标:(1)生长发育指标(2)行为发展指标(

心理学指标:(1)人格(2)智力

社会学指标:(1)人际关系(2)社会支持(3)行为模式

3、健康综合指标:

人口数量和结构:(1)人口数量(2)人口结构

人口出生及增长指标:(1)出生率(3)生育率(4)人口增长指标

生长、发育统计指标:(1)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2)低身高百分比(3)低体重百分比

疾病统计指标:(1)疾病发生与频度的指标(2)疾病构成与顺位(3)疾病严重程度评价指标

人口死亡指标:(1)死亡率 (2)年龄别死亡率

*(3)婴儿死亡率——这是个敏感、综合的指标,不仅反映了影响婴儿健康的卫生问题,而且反映母亲的健康状况、产前和产后的保健水平、婴儿保健水平和环境卫生状况等。

(婴儿死亡率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常用的指标,也是评价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4)新生儿死亡率 (5)围生儿死亡率(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幼儿死亡率(8)孕产妇死亡率(9)平均期望寿命(10)死因别死亡率(11)死因构成比和死因顺位

人群健康状况新指标:

1、 减寿人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ost, PYLL)亦称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

指某一人群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在目标生存年龄(通常为70岁或出生期望寿命)内提前死亡而使寿命损失的总人年数。

2、 无伤残期望寿命:(life expectancy free of disability, LEFD),

3、 健康期望寿命(active life expectancy, ALE)

4、 *病残调整生存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 DALY)又称伤残调整生命年,是指疾病死亡损失健康生

命年与疾病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相结合的综合指标。

5、 生命素质指数(physical quality of index, PQLI)

第十章

开展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

第一步 选择课题,陈述假设

第二步 制订研究方法

第三步 收集资料

第四步 整理和分析资料

第五步 解释结果

选择研究课题原则:1、重要性 2、创新性 3、科学性 4、可行性

问卷设计(整节都是重点,出题比较多)

*问卷的定义:

问卷(questionnaire)是社会调查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常用工具,它是由一组问题和答案组成的表格。 问卷的结构:

完整结构包括封面、指导语、问题和答案4部分

1、 封面

内容:我是谁? 要调查什么? 为什么要调查?

2、 指导语(instruction)

告诉被调查者如何正确回答问卷

3、 问题和答案

问题分为特征问题、行为问题、态度问题

资料的登记(编码)coding

4、 核对项目

问卷设计的步骤:

1、 明确研究目的

2、 建立问题库(①头脑风暴法 ②参照其他课题设计的问卷)

3、 设计问卷初稿

4、 试用与修改

5、 效度和信度检验

问卷和答案设计

(一)问卷设计:

1、 开放式问题

优点:适用于不知道问题的实际答案时的情况,自由发挥,一个问题可能会有多项答案

缺点:问题要求回答者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回答者要花费时间独立思考,导致回答率低下;答案处理较为困难。

2、 封闭式问题

优点:问题容易回答,节省时间,回收率较高,不强调回答者的文化和知识水平高低。

缺点:某些问题的答案不易齐全;容易发生笔误。

(二)答案设计:(5种)

1、 填空式 2、二项选择式 3、多项选择式 4、图表式 5、排序式

问题设计的常见错误:

1、 双重装填

2、 含糊不清

3、 抽象提问

4、 诱导性提问

5、 敏感性问题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1、 信度(reability)是指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一致的程度,即测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① 复测信度(test-retest reliability)同一问卷在不同时期对同一对象进行重复测量的一致程度。 ② 复本信度(alternative reliability)设计另外一种在测量内容、应答形式及统计方法等方面高度类

似的问卷,同时进行测量,评价两个问卷结果的相关性。

③ 折本信度(split-half reliability)将一个问卷折成两半,分别作为各自的复本。

2、 效度(validity)是指测量结果与预期达到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① 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从表面上看,问卷能否测量研究者想要了解的问题,这是一个由专家评价

的主观指标

② 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该指标评价问卷所涉及的内容能在多大程度上覆盖研究目的所要求达到

的多个领域,也是一个主观指标。

③ 结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用2个相关的相互可以取代的测量尺度对同一概念交互测量,如取得

同样效果,认为有结构效度,一般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评价结构效度。

④ 准则效度(criterion validity)该指标评价测量结果与标准测量的一致性,即准则测量间的接近程度,

用相关分析即相关系数表达效度系数。

*信度和效度的联系:

1、 不可信的测量一定是无效的。即信度不高,效度也不高。、

2、 可信的测量,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无效的。即信度高,不一定效度也高。

3、 无效的测量,可以是可信的也可能是不可信的。

4、 有效的测量,一定是可信的。即效度高,信度也高。

(其余见书)

定性研究特点:

1、定性研究注重事物的过程,而不是事物的结果。

2、定性研究是对少数特征人群的研究,研究结果不能外推。

3、定性研究需要与研究对象保持较长时间的密切接触。

4、定性研究的结果很少用概率统计分析。

定性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

1、 观察法

2、 深入访谈法

3、 专题小组讨论

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

应用在预测和评价两方面

德尔菲法的大致过程:(自行总结)

第十一章

生命质量的定义(quality of life, QOL)

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有关的生活状态的体验。 生命质量的构成有几个方面:

世界卫生组织的6个领域:生理状况、心理状况、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宗教信仰与精神寄托。

*生命质量的评价内容

生命质量评价是指具有一定生命数量的人在一定时点上的生命质量表现。健康或疾病是一个连续变动且不能截然区分的状态,生命质量随时间的推移显示出平衡、改善和下降3种状态。(P148表11-2)

内容:1、生理状态

(1) 活动受限 (2)社会角色受限 (3)体力适度

4、 心理状态

(1) 情绪反应 (2)认知功能

5、 社会功能状态(3个层次)

(1) 社会融合 (2)社会接触 (3)亲密关系

6、 主观判断与满意度

(1) 自身健康 (2)满意度和幸福感

7、 其他

生命质量评价的方法:

1、 选择建立量表(选择量表、建立新的量表)

2、 生命质量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样本含量、生命质量测量的时间和次数、研究对象的依从性、研究对象的

代理者)

3、 生命质量资料的统计分析(生命质量资料的特点、生命质量资料的评价目的、生命质量分值的意义) 生命质量的测量工具五个量表及其适用对象

*良好适应状态指数

1、 死亡的生命质量为“0”

2、 功能与感觉的良好状态为“1”

3、 生命客观的反映为1~0频谱时点状态

生命质量评价应用体现在:

1、人群健康状况的评定

2、疾病负担的评估

3、卫生服务效果评价

4、卫生服务方案的选择

5、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决策

6、健康影响因素与防治重点的选择

第十二章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定义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ealth risk factors appraisal)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

健康危险因素中慢性病发展史经历的阶段

1、 无危险阶段

2、 出现危险因素

3、 致病因素出现

4、 症状出现

5、 体征出现

6、 劳动力丧失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方法(整节都是重点)

1、 资料收集

(1)收集年龄别、性别和疾病分类的发病率或死亡率资料(PPT:当地性别、年龄别的疾病死亡率)

注意:应选择一种疾病而不是一类疾病

(2)收集危险因素资料

5类: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医疗卫生服务、疾病史

(3)确定疾病诱发因素

2、资料分析

(1)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

危险因素相当于平均水平时,危险分数界定为1.0

*危险分数越高,死亡发生的概率越大

危险分数大于1.0时,则个体发生疾病死亡的概率大于当地的平均死亡率水平。

危险分数小于1.0时,则个体发生疾病死亡的概率小于于当地的平均死亡率水平。

危险分数转换的方法:①多元回归分析 ②经验评估

(2)计算组合危险分数

两种情况:1)与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只有一项时:不考率危险因素的联合作用

2)与死亡原因有关的危险因素出现多项时:

①将危险因素大于1.0的值分别减去1.0后的余值作为相加项,1.0作为相乘项

②小于1.0或等于1.0的各危险分数值作为相乘项

③相乘项之积和相加项之和相加,得到该疾病的组合危险分数

(3)存在死亡危险

*(4)评价年龄

评价年龄(appraisal age)是指依据年龄和死亡率之间的函数关系,从死亡率水平推算得出的年龄值称评价年龄。

(5)增长年龄

(6)计算危险因素降低程度

计算危险因素降低程度表示被测试者接受医生建议后降低了危险因素,用死亡危险降低百分数表示。 (其余见书)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应用

个体评价

主要通过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和增长年龄三者之间的差别。

评价年龄高于实际年龄,说明被评价者存在的危险因素高于平均水平,即死亡概率可能高于当地同年龄性别组的平均水平。反之,(略)

四种类型及特点:

①健康型——评价年龄小于实际年龄属于健康

②自创型危险因素型——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并且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之差值大

③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但是评价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之差较小

⑤ 一般性危险——评价年龄接近实际年龄,预期死亡过程相当于当地平均水平

第十三章

社会卫生策略的概念:

社会卫生策略,即是根据健康状况评价和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找出需要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通过政治、法律、

规章制度等途径,采取卫生立法,卫生规划和社区卫生服务等手段,改善社会卫生状况,从根本上找出影响人群健康问题的原因,实现保护人群健康、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目标。

社会卫生策略的特点:

1、针对社会卫生问题 2、以消除健康危险因素为目的 3、强调群体策略 4、采取综合性措施 5、以健康为中心

初级卫生保健的相关内容

1、 内涵:

(1) 初级卫生保健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居民,它使卫生保健服务最大限度地深入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场

所。

(2) 初级卫生保健的技术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有科学依据的、而且个人和政府支付得起的方法和技术。

(3) 初级卫生保健的承担者除了卫生部门外还包括政府和相关部门,并且通过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广泛

参与才能实现。

(4) 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是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控制和消除一切危害人民健康的各种因素。

(5) 开展初级卫生保健的目的是使全体人民公平地获得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从而促进全体社会成员达

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最高可能。

基本原则:

1、 社会公平性 2、社区与群众参与的原则 3、部门协同原则 4、成本效果和效率的原则

实施策略:

1、 基本内容:略

2、 《阿拉木图宣言》 :略

(其余见书)

全球卫生策略的基本特征:

1、 针对性 2、公平性 3、可及性 4、动态性

*第十四章(整章重点)

卫生服务研究概念:

卫生服务研究(health service research)是从卫生服务的供方(provider)、需方(consumer)和第3方(third party)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的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卫生服务过程。

世界各国关注的3个问题:①保证卫生服务利用的社会公平性 ②控制医药费用 ③改进卫生服务质量

卫生服务研究的根本目的:科学合理组织卫生事业,以有限的卫生资源尽可能得满足广大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从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卫生状况。

卫生服务研究的分类:

1、 卫生系统研究(health system research)

① 需要 投入 利用 ②投入量 服务过程 产出量 效果 ③组织 结构及其功能

2、 卫生工作研究(health project research)

① 工作开发研究 ②目标评价研究

3、 防治效果评价(evaluation for effect of prevention and care)

4、 行为医学研究(behavioral medicine research)

卫生服务研究的内容:

1、 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

2、 评价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

3、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①卫生人力 ②卫生机构 ③装备和供应 ④知识和技术)

4、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5、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

6、卫生服务效果评价

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整节是重点中的重点)

*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课本没有)

1986、1987年全国农村及城市卫生服务抽样调查

*1993年开始每5年一次全国范围的卫生服务总调查

199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即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和卫生机构调查

2003年通过家庭居民健康询问调查和小规模调查:居民健康水平,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量、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医疗保健费用、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反应性以及城乡不同阶层居民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卫生改革的认识和想法。结果凸显我国十分突出的人口“健康不安全”的问题

*2008年6月开展第四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我国已进行了四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

卫生服务的定义:

1、卫生服务要求(health services want)反映居民要求预防保健、增进健康、摆脱疾病、减少致残的主观愿望,不完全是由自身的实际健康状况所决定。

2、卫生服务需要

卫生服务需要(health services need)主要取决于居民在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上述“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觉察到的需要(perceived need)和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断的需要。

3、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服务需求(health services demand)是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包括有需要转化而来的需求和没有需要的需求两类。

4、卫生服务利用

卫生服务利用(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是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即有效需求量),是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卫生资源供给量相互制约的结果。

*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之间的联系:

卫生服务需要的测量与分析

1、 疾病频率(度)指标

(1) 两周患病率

(2) 慢性病患病率

(3) 健康者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

2、 疾病严重程度指标

(1) 两周卧床率 = 调查前两周内卧床人(次)数/调查人数×100%

(2) 两周活动受限率 = 调查前两周内正常活动受限人(次)数/调查人数×100%

(3) 两周休工(学)率 = 调查前两周内休工(学)人(次)数/调查人数×100%

(4) 两周患病天数 = 调查前两周内患病总天数、休工天数、休学天数等

影响卫生服务需要因素:1、人口数量 2、人口组成 3、医疗质量 4、预防保健工作 5、文化教育 6、气候地理条件 7、居住地点和条件 8、婚姻 9、人们心理行为因素

卫生服务利用的测量与分析

1、 门诊服务利用

(1)两周就诊率 = 调查前两周内就诊人(次)数/调查人数×100%

(2)两周患者就诊率 = 调查前两周内就诊人(次)数/两周患者总人数×100%

(3)两周患者未就诊率 = 调查前两周内患者未就诊人数/两周患者总人数×100%

2、住院服务利用

(1)住院率 = 调查前一年内住院人(次)数/调查人数×100%

(2)人均住院天数 = 总住院天数/总住院(人)数

(3)未住院率 = 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需住院患者数×100%

3、预防保健服务计划

预防保健服务包括计划免疫、健康教育、传染病控制、妇幼保健等。

采取卫生机构登记报告和家庭询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可通过比较居民实际接受的服务于按计划目标应提供的服务量进行测量与评价。

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1、卫生服务需要 2、性别和年龄 3、经济收入 4、文化程度 5、医疗保障 6、

文化传统

影响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的因素:

1、 人口数量及年龄性别构成

2、 社会经济因素

3、 文化教育

4、 卫生服务质量及设施

5、 医疗保健制度

6、 气候地理条件

7、 行为心理

8、 婚姻与家庭

第十五章

社区的定义:

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义

概念: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HS)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生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于一体,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1、健康人群 2、亚健康人群 3、高危人群 4、重点保健人群 5、患者

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

1、 以健康为中心

2、 以人群为对象

3、 以家庭为单位

4、 提供综合服务

*全科医学的特点:

1、 人格化的服务(personalized care or whole-person care)

2、 综合性服务(comprehensive care)

3、 连续性服务(continuity care)

4、 协调性服务(coordinated care)

5、 可及性服务(accessible care)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1、社区卫生服务是提供卫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

2、 社区卫生服务时国家卫生服务体系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的主要支点。

3、 社区卫生服务是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

4、 社区卫生服务是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迫切要求。

5、 社区卫生服务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高卫生服务公平性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6、 社区卫生服务是国际卫生服务的大趋势。

7、 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医学模式转变的最佳途径。

第十八章

*社会病的特点:

1、 公共性

2、 产生根源的复杂性,主要在于社会

3、 对社会的严重危害性

4、 社会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5、 既是社会问题,也是健康问题或公共卫生问题

*自杀未遂、自杀计划

自杀的社会根源(不知道在哪里)

自杀的预防:

课本:

1、 普遍性预防

(1) 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素质,降低与自杀相关的精神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2) 普及有关自杀的知识。

(3) 减少自杀的机会

(4) 对相关医护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培训

(5) 控制自杀个案的媒体报道

2、 选择性预防

(1) 促进精神卫生网络建设

(2) 促使精神障碍患者接受治疗和康复服务

(3) 建立社区心理咨询和心理保健系统

(4) 针对其他高危人群提供自杀预防服务

3、 针对性预防

(1) 通过筛选发现高危自杀个体

(2) 针对处于自杀危险中的个体采取特殊自杀预防措施

PPT:1、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2、改革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3、婚姻稳定,家庭和谐 4、注意心理,防范未然

5、加强危险器具的控制欲管理 6、高危人群的筛查

7、建立危险干预机构 8、及时抢救,防治复发

吸毒(整节都是重点)

概述 吸毒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吸食、注射等)使用能够影响人的精神状况、为法律所禁止拥有和使用的化学物质的行为。

分类: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depressants)、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stimulants)、大麻(cannabis, marijuana)、致幻剂(hallucinogen)、阿片类(opioids)、挥发性溶剂(solvents)、烟草(tobacco)

吸毒的危害:

1、严重损害吸毒者的健康

1、 注射使用毒品已经成为艾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

2、 破坏社会稳定

3、 与吸毒密切相关的种毒、制毒、贩毒行为常常以有组织犯罪的形式存在,不仅危害社会稳定,而且局部

经济甚至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害作用。

吸毒的社会根源:

1、 毒品的可获得性

2、 同伴影响和团伙压力

3、 成长环境的影响

4、 社会文化对毒品的容忍程度

吸毒的三级预防:

(课本:)一级预防是对普通人群的预防,主要目的是提高普通大众对毒品及其危害的认识,采取的主要手段包括利用各种传播媒介的利用。

二级预防为了针对易感人群主要是高危人群的预防。重在促进预防对象的健康生活方式,帮助他们形成抵制毒品的能力。

三级预防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毒品需求,是针对已经吸毒的人群而进行的,包括为吸毒者提供脱毒、康复、重返社会、善后照顾等一系列的服务,以期减少吸毒人数,降低吸毒者对毒品的需求,预防吸毒的各种并发症。 (PPT:)

1、 这对普通人群,提高普通公众对毒品及其危害的认识,采取的主要手段包括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在中小

学生中,进行有关毒品和毒品危害的课堂教育——一级预防。

2、 预防复吸和降低吸毒的危害是吸毒预防工作中两个非常特殊的问题——二级预防。

3、 降低吸毒的危害,希望吸毒者能够解除毒瘾,如果实在不能,希望吸毒者采取安全的吸毒行为和性行为,

通过(美沙酮),以减少艾滋病等疾病的传染,预防过量中毒,降低吸毒者对社会的危害——三级预防。 (其余见书)

伤害的概念(injury):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点火放射线的能量交换,在机体组织无法耐受的水平上,所造成的组织损伤或由于窒息而引起的缺氧。

意外伤害的概述(unintentional injury):指无意识的、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造成的人体损失。

伤害的分类:1、根据伤害发生的地点分为机动车伤害、发生在工作场所的伤害、发生在家庭的伤害及发生在公共场所的伤害。

2、根据伤害的性质分类,通过方法是国家疾病分类系统(ICD)

意外伤害的预防干预理论:

“四E理论”:工程干预(engineering intervention)、经济干预(economic itervention)、强制干预(enforcement intervention)、教育干预(educational economic)

伤害的预防措施:包括预防伤害发生(一级预防)、院前急救与医院治疗(二级预防)、社区康复(三级预防)。只有把健康促进、自救互救、现场调查、临床救护、功能恢复和基础研究结合起来,建立起地区间多部门的合作,才能使意外伤害得到有效控制。

中毒(全部)

意外中毒的类型(略)

预防措施:

1、 建立健全毒物包装法规

2、 加强毒物的存放和管理

3、 普及预防中毒的知识,减少中毒时间

4、 健全农药管理制度

5、 建立中毒控制中心

6、 提高基层医师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九章

生殖健康定义(reproductive health):生殖健康是指生命的各个阶段,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生殖过程中的体质、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没有疾病或不适。

生殖健康概念的内涵(8个方面)

1、 满意、安全和负责的性生活

2、 有生殖能力

3、 自主地决定是否生育、生育时间和数目

4、 安全、有效、负担得可接受的计划生育方法及其他不违法的生育调节措施,并能使用这些方法。

5、 不违反法律的生育调节方法

6、 妇女有权得到适当的卫生保健服务以安全地过渡妊娠期及分娩期

7、 为夫妇提供生育健康婴儿的最佳机会

8、 生殖健康意味着生殖系统、生殖功能和生殖过程的完好状态

生殖健康的测量指标:

WHO提出的17项生殖健康指标:

总和生育率、15~19岁少女生育率、避孕率、孕妇死亡率、产前访视率、卫生专业人员接生所占有比例、每50万人口拥有初级产科保健的中心数、每50万人口拥有中级产科保健的中心数、母乳喂养率、围生儿死亡率、低出生体重率、孕妇梅毒阳性率、孕妇常规检查血红蛋白贫血的百分比、人流并发症死亡率、性功能不全患病率、阴道涂片检查率、20~44岁妇女不孕患病率。

社会医学复习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