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时间:2025-04-02
时间:2025-04-02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1.5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孟子认为井田制破坏以后,便会出现“老弱转于沟壑,壮者敗而之四方”的情形。因此他认为必须有恒产才有恒心,无恒产就无恒心,认为恢复井田制就能保证农民的恒产和恒心。这体现了孟子
A.回归森严礼乐等级的政治理想
B.调整土地政策维护秩序的主张
C.维护私有土地制度的个人诉求
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迫切愿望
2. 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存秋》。这说明
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
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
3. 右图是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收藏的一块砖,此砖正面以凸线划分为12个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砖文“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A.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B.国家统一,皇帝集权
C.社会稳定,人民富裕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4. 秦朝统一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政权。与下列图片相关的措施是()
A.统一货币、度量衡
B.修筑驰道
C.修筑长城
D.统一文字
5. 《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闻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6. 唐太宗主张文德治,完善了科举制,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7. 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生动地刻画了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贞观之治”的繁华景象。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A. 社会安定,政治淸明,百姓离足安康,是封建时代有名的“治世”
B. 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C. 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
D. 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高祖吸取教训,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
8. 唐太宗对少数民族采取多种策略,既有战争,也有和亲,唐朝通过对东突厥的战争( )
①解除了来自北方的严重威胁②巩固了北方的边防③加速了唐朝与东突厥经济文化的联系
④限制了东突厥社会经济的发展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 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取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0. 唐太宗在《帝范》中写道:“若崇美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这表明晚年的唐太宗()A.基本上对自己的统治持否定态度 B.注重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
C.美化自己并掩饰统治期间的过错
D.对最高统治地位己无兴趣
11. 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闶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这种观点
A.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固有认识
B.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C.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
D.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
12. 从甲午战争后到一战爆发前,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下列企业创办于这一时期的是
①保兴面粉厂②发昌机器厂③大生沙厂④继昌隆缫丝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3. 1986年浙江省5永嘉县确定了“三包到队、责任到户、定额到丘、统一经营”的责任制,“队向社包工包产,户向队负责专管田上分摊的包产量”。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这种做法反映了经济建设中出现了“左”的错误
B. 这种“包产到户”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
C. 责任制在改革开放后才实行,此亊件应是虚构的
D. 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后各地探索经济发展的道路
14. 2016年9月在杭州举行G20峰会。作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的一个城市——杭州对外开放始于
A. 1978年左右
B. 1980年左右
C. 1985年左右
D. 1990年左右
15. 电话、电报等新式工具的广泛使用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通信手段发生的巨大变化。下列通信情景可能出现的有
①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通过有线电报指挥抗英
②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通电全国宣告武汉光复
③九一八亊变发生当时南京政府以国际无线电报求助国联
④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西北战场用电话指挥沙家店战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6. 1637年,意大利传教士艾懦略在《西方问答》一书中介绍道:“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爽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日: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这种现象反映的 …… 此处隐藏:369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